秋燥天,建议:少吃“寒瓜”,多吃6种秋果,滋润去燥,清爽度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14:29 1

摘要:反而,很多人不知道,真正适合秋天润燥的,是一些“温润”的秋季水果。你是不是也觉得奇怪:水果不都偏凉的吗?秋天到底该吃什么,才能既解馋又护身体?是不是必须戒掉所有瓜果,才能对抗秋燥?还能不能好好吃水果了?

有人一到秋天就嗓子干、嘴唇裂、鼻子冒血。喝水也不管用,涂了润唇膏还是干,开了加湿器也一样痒。

这种“从里到外”的干,跟换季没关系,也不是空调惹的祸,而是身体在提醒你:秋燥了。

但问题来了,你秋天吃的那些所谓“清爽解渴”的食物,可能正悄悄在加重你的干燥。冰镇西瓜、黄瓜、冬瓜,吃着是凉快了,但你知道它们属于寒性食物吗?

在这个本就“燥气上头”的季节里,寒瓜一入口,身体里的阳气更虚,结果是——越吃越干,甚至还拉肚子。

反而,很多人不知道,真正适合秋天润燥的,是一些“温润”的秋季水果。你是不是也觉得奇怪:水果不都偏凉的吗?秋天到底该吃什么,才能既解馋又护身体?是不是必须戒掉所有瓜果,才能对抗秋燥?还能不能好好吃水果了?

今天咱们就认真聊聊,为什么秋天要少吃寒瓜,又该多吃哪些润燥又不伤阳气的秋果,才能在这个干燥季节里,过得清清爽爽。

先说说“秋燥”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玄虚体感,而是身体对季节变化的一种生理反应。秋季气候干燥、湿度降低,人体水分蒸发加快,尤其是肺这个“娇气鬼”,最害怕干燥。

一旦肺气被伤,常见的表现就是:干咳、口干、鼻燥、皮肤紧绷、便秘,甚至失眠心烦。

肺部功能下降,不仅仅是“呼吸不顺”,更是全身免疫系统的第一道屏障出现问题。而吃错了东西,尤其是寒凉食物,会让肺火不降反升,燥上加燥。

寒瓜到底有什么问题?比如西瓜、黄瓜、苦瓜、冬瓜这些,虽然水分看起来多、吃着爽口,但它们的寒性体质决定了它们并不适合所有季节。

尤其是秋天,吃多了会让脾胃功能受损。脾胃一虚,肺就跟着遭殃,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营养跟不上,整个人就像被“风干”了一样。

有些人可能会反驳:我吃了西瓜感觉挺解渴的啊,怎么就不行了?问题就在于,“解渴”是短暂的,寒性食物虽然一时降温,但身体的内环境会因此变得更加不平衡,尤其是对于原本就脾胃虚弱、手脚冰凉、容易腹泻的人来说,等于火上浇油。

脾胃功能,是维持身体“水—火”平衡的核心。如果你秋天频繁吃寒瓜,脾胃阳气被抑制,就更难抵御外界干燥的侵袭,表面上喝了水、吃了水果,实则水分根本无法被身体“锁住”。

这个时候,就该换个思路:不是不吃水果,而是吃对水果。秋天的水果,其实大有门道。

比如梨,老百姓说“秋天的梨最补肺”,不是没道理。它富含水分,性凉却不寒,尤其是炖熟了以后,性质变温,润肺止咳、化痰清燥,特别适合咽干咳嗽的人食用。生吃梨的时候也要注意,冷藏过的梨一定要回温再吃,避免寒上加寒。

再比如苹果,看起来普通,但却是秋天的“润燥王者”。苹果性质平和,富含果胶,能调节肠道菌群,还能缓解便秘。不少人一到秋天就“大便干涩”,其实是肠道也被“秋燥”侵袭了。苹果既能润肺又能调肠,简直是一举两得。

肠道健康,在秋天尤其关键。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了,大肠也跟着“干”,所以秋季便秘并不稀奇。此时吃些润肠的秋果,比如葡萄或者柿子,反而比喝水更实在。

葡萄呢,味甘性平,富含花青素,能抗氧化、补气养血。尤其是紫葡萄,抗氧化能力更强,对女性朋友来说,还能养颜润肤,一举多得。关键是,它不像寒瓜那样“直泻人心”,而是温柔地补中益气,润而不腻。

柿子是秋天的“当家果”,但吃法要稍讲究。生柿子含鞣酸,吃多了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尤其是空腹的时候更容易引发胃部不适。建议吃熟透的软柿子,或干柿子,既保留营养,又减少刺激。

再说山楂,这个酸酸甜甜的果子其实也很适合秋天。它不仅能开胃,还能促进食欲,尤其适合那些秋天一上火就“没胃口”的人。但注意,山楂偏酸,胃酸过多的人要适量,不宜空腹吃,避免反酸烧心。

还有无花果,别看它其貌不扬,实则内含“乾坤”。它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帮助软化大便,改善便秘。而且口感温润,适合煮粥、炖汤,不寒不燥,是秋日饮食中的“润肺小能手”。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又要问了:这些水果每天都能吃吗?吃多了会不会上火或者拉肚子?关键不是吃不吃,而是怎么吃、什么时候吃。

秋天本就“燥气当头”,饮食上应以“温润”为主,水果也不例外。建议尽量选择室温水果,不要冰镇,不要空腹大量吃,吃完后适当喝点温水,更有助于肠胃吸收

食物温性与否,不是靠口感判断,而是要看它进入身体后的反应。有的人吃完西瓜打喷嚏、肚子疼,有的人一口柿子就胃胀,这些都是身体在发出信号:不对劲了。

与其“图一时爽”去吃冰镇寒瓜,不如在秋天这个关键的养肺时节里,学会吃对水果,给身体一个“润而不燥”的内环境。六种秋果:梨、苹果、葡萄、柿子、山楂、无花果,正是这个季节的“天然润肤膏”。

我们总以为养生是老年人才需要关注的事,其实现在的都市人,呼吸着干燥空调风、天天熬夜、外卖不离口,身体早就在“亚健康边缘”徘徊。免疫力不是靠药补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你每天吃的食物、喝的水、吃水果的时间、睡觉的规律,都是影响你身体状态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季节变换的节点上,稍微调整一下饮食结构,可能就会让你的这个秋天,少咳嗽、少便秘、少口干。

说到底,养生不是苦行僧式的忍耐,而是对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有所回应。秋天来了,就别再一边吃寒瓜一边搽润唇膏了,真的没用。学会顺应季节,调整饮食,才能从根本上“润”起来。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营养学分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食物性味与四季养生》指导意见.
[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来源:健康山海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