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的公园里,李大爷正慢悠悠打着太极,隔壁张阿姨却忙着赶场子——上午合唱团排练,下午要参加社区评比,晚上还得帮儿子带娃。一个月不见,她整个人瘦了一圈,眼袋都快垂到嘴角了。这让我突然想到:人过六十,到底是该拼命追赶,还是学会优雅地"断舍离"?
清晨的公园里,李大爷正慢悠悠打着太极,隔壁张阿姨却忙着赶场子——上午合唱团排练,下午要参加社区评比,晚上还得帮儿子带娃。一个月不见,她整个人瘦了一圈,眼袋都快垂到嘴角了。这让我突然想到:人过六十,到底是该拼命追赶,还是学会优雅地"断舍离"?
"老王啊,你这退休比上班还忙!"小区里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调侃。现在不少银发族活得像个陀螺——带孙子、上老年大学、跳广场舞,生怕闲下来就"掉队"。可您有没有想过?六十岁后的时光就像捧在手里的细沙,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我认识位退休教授,非要去考什么"老年模特资格证",结果训练时摔骨折。女儿请假照顾他时哭着说:"爸,您安安稳稳喝喝茶,就是给我省心了。"《黄帝内经》讲"六十岁,心气始衰",这时候和年轻人较什么劲?学会像品茶一样品味慢生活,晨起看露珠从花瓣滚落,傍晚等一场不期而遇的晚霞,这才是高级活法。
微信朋友圈里,总能看到张叔晒"优秀志愿者"奖状,李姨炫耀孙子送的"最佳奶奶"锦旗。这些虚名就像春节挂的灯笼,看着红火,过完正月十五还不都得收起来?
我二舅退休前是车间主任,现在整天琢磨怎么当"楼长"。有次为了拉票,拎着鸡蛋挨家敲门,结果高血压发作住院。您说这值当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境界,不就是告诉我们:真正的体面,是活出"爱谁谁"的潇洒!
表姨至今还念叨三十年前姑妈少分她半间房,家族聚会永远摆张臭脸。结果去年体检,肝囊肿比乒乓球还大。医生说了句大实话:"您这病,八成是气出来的。"
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记恨别人时,身体分泌的毒素能让小白鼠抽搐。要我说啊,六十岁后就得学学金鱼——记忆只有七秒。昨天儿女说话冲了?今天太阳照常升起,不如约老伙计去钓个鱼!
楼下王奶奶最近愁坏了,非要学年轻人直播带货。结果买了堆设备,连美颜滤镜都不会开,最后直播间就她闺女一个观众。这让我想起《菜根谭》里那句话:"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
智能马桶不会用?那就继续用普通的!刷不来短视频?报纸它不香吗?六十岁就该活成古董瓷器——越老越有味道。我岳父就专精两件事:养兰花和写毛笔记,去年还在老年书画展拿了奖。
"我血糖高""我腰间盘突出"…公园长椅上总能听到这样的"病情攀比"。邻居刘婶更绝,把体检报告塑封起来随身携带,活像揣着圣旨。
其实啊,北京301医院的王教授说过:"老年病三分靠药,七分靠心态。"认识个抗癌二十年的阿姨,天天在阳台种多肉,她说:"死神来了都得先夸我的花好看!"您品品,这境界!
作家杨绛百岁时还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六十岁后的人生就像炖老火靓汤,文火慢熬才能出滋味。拒绝五件事的勇气,比年轻时挣五百万更难能可贵。
此刻窗外夕阳正好,突然想起个趣事:寺里最老的和尚总是笑呵呵扫落叶,小和尚问秘诀,他抖了抖扫帚说:"能不要的,就别往心里装。"
各位"60后",您今天准备卸下哪件"包袱"?欢迎在评论区晒出您的"断舍离"清单!
来源:阿峰娱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