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有一座古城如璀璨明珠般闪耀,却又在瞬息之间陷入无尽黑暗,沉睡于水底长达三百余年。这座古城,便是位于江苏省盱眙县西郊淮河镇的泗州城。它曾是江淮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有着辉煌灿烂的过往,却最终难逃被洪水淹没的命运。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泗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有一座古城如璀璨明珠般闪耀,却又在瞬息之间陷入无尽黑暗,沉睡于水底长达三百余年。这座古城,便是位于江苏省盱眙县西郊淮河镇的泗州城。它曾是江淮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有着辉煌灿烂的过往,却最终难逃被洪水淹没的命运。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泗州古城沉没的神秘面纱,探寻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
泗州城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 ,州治初在宿豫(今宿迁)。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泗州城移至临淮(今盱眙淮河镇),凭借其位于通济渠(唐宋时称汴河)和淮河交汇点的绝佳地理位置,成为重要的南北交通要塞和漕运枢纽。通济渠漕运量在唐代年平均三四百万石,最高可达六百万石;北宋时期,年平均漕运量更是达到六百万石,最高八百万石。
泗州城扼守通济渠南口,与首都物资供应密切相关,彼时的它,城内商贾云集、居民富庶,有着15条街道、34条巷道、16座桥梁 ,还有州衙、都察院等11处官衙建筑,儒学署和各种书院8处,医学建筑2处,邮传、驿馆等15处,钟、鼓楼各一座,寺、庙、庵、祠等53处,城区居民9000余户、36000余人,堪称一座繁华至极的“水陆都会”。
然而,繁华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水患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这座城市。早在唐朝,李淳风建城时就曾占卜说泗州最终会有被淹没的忧患;吕周任在《大水记》中也描述了贞元八年泗州被水淹的惨状:“洪水波涛广阔无边,分不清边际。
狂风掀起波涛,船只不得不翻覆,巨浪冲垮山峰,城墙不得不坍塌。”北宋时期,水灾更为频繁,开宝七年,淮水泛滥涌入泗州城,咸平四年再次泛滥涌入,天圣四年又一次出现水患。景祐三年虽修筑了外堤来防范淮水,堤高三丈三尺,此后水患稍有缓解,但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短暂的宁静。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阻挡金兵南下,宋军故意决开黄河,致使黄河水全部流进泗水等河流,最终汇入淮河,再向东流入大海,史称“黄河夺淮”。这一决策彻底改变了泗州城的命运,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迅速淤塞了黄淮交界处,导致淮水难以下泄,泗州城水患日益严重。此后,黄河长期夺淮入海,泗州城频繁遭受洪水侵袭,原本繁荣的城市逐渐走向衰落。
明朝时期,泗州城的水患问题愈发严峻。明正统二年和正统六年,泗州城两次被淹;正德十三年,大水再次“灌泗州”。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明代治理水患的专家、总理河漕事务的潘季驯实行“蓄清刷黄济运”治理漕运和黄河的方针,即“修筑堤坝阻挡黄河,修筑堰坝阻挡淮河,逼迫淮河的水流向黄河;用清水冲刷浊水,让泥沙随着水流走”。
这本是为了保障漕运畅通的举措,却在无意间人为地抬高了淮水水位,使得城中水位低于河水,泗州城如同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水盆之中,岌岌可危。从万历十九年到二十三年,泗州城连续五年被水淹,城内一片汪洋,百姓苦不堪言。
到了清朝,泗州城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顺治十五年到康熙十三年的十六年间,共有七次水灾。康熙十八年(1679年)冬十月,大水先冲开了泗州城外东北处的石堤,决口七十余丈;次年,连续70多天的暴雨使淮河水位暴涨,黄河、淮河、洪泽湖的洪水与泥沙,如猛兽般越过城墙一起扑进泗州城。
《泗州志》记载:“城外居民抱木而浮,城内堙门筑塞,至日暮,城西北隅忽崩数十丈,外水灌注如建瓴,人民多溺死,内外一片汪洋,无复畛域,自是城中为具区矣。” 曾经繁华的泗州城,在这场洪灾中彻底沉没,沦为一片泽国。
泗州城沉没后,一直沉睡在洪泽湖底。直到1976年,为修建淮河大桥展开前期作业时,在小洲滩钻探至地下8.1米处,发现大量碎砖片和兽骨,经专家判定,此处为泗州城遗迹。此后,考古工作者对泗州城遗址展开了一系列勘探和发掘工作。
令人惊喜的是,由于泗州城是被日积月累的洪水淹没,而非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垮,其建筑基础、街道布局都保存完好,原汁原味地记录下了清代的城市状况,宛如一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为研究唐宋汴河漕运及明清时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详实的材料,在研究中国古代州城制度、城市格局、城市建筑、佛教、漕运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被誉为“东方庞贝城” 。
泗州古城的沉没,是天灾与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黄河夺淮这一自然变故,以及人类在水利治理过程中的决策失误,共同将这座千年古城推向了深渊。但它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如今,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加快推进,泗州城遗址成为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22个核心展示园之一 ,它正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向世人诉说着那段辉煌与沧桑的历史,成为我们传承文化遗产、留住文化记忆的重要见证。
对此您怎么看?想说点什么,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分享!
图文信息取材于网络,如有不妥或侵权,请联系我及时完善或处置。感谢支持和鼓励鼓励!
来源:执着的海风00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