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网络上传出杭州有一家酒馆为了吸引顾客,推出了“艺伎”表演,动作暧昧撩人,尺度有点大。表演内容包括贴身、喂糖、挑逗等,非常有诱惑性,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视频一发布到网上,立刻引起了很多讨论。
最近,网络上传出杭州有一家酒馆为了吸引顾客,推出了“艺伎”表演,动作暧昧撩人,尺度有点大。表演内容包括贴身、喂糖、挑逗等,非常有诱惑性,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视频一发布到网上,立刻引起了很多讨论。
当地文旅局调查后表示,酒馆的表演“不涉黄”,尺度没有那么大,只是暂停了“艺伎服务”,酒馆还是照常营业。但不少网友并不认同这个说法。 这家酒馆位于杭州萧山,是一家以国风为主题的烧鸟酒馆。
大家都知道,这几年的生意不太好。像KTV、舞厅这些以前热闹非凡的夜生活场所,现在也都开始人流稀少,很多都倒闭了。像我们这种普通家庭,最近几年根本没去过这类地方,年纪大了,也受不了那种环境的嘈杂。
面对娱乐生意不景气,很多老板开始想办法创新,毕竟老旧的方式已经吸引不到年轻人了。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视觉效果和新鲜体验带来的震撼感。
但是这家酒馆却不一样,舞台上的舞蹈轻柔又优雅,动作柔美,让人感觉轻松自在,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但如果这些动作发生在台下互动中,可能就会被人误解为“擦边球”了。
视频中的那位女士动作熟练,时而转身舞动,时而玩弄兰花指,一直围绕着客人转,突然拿起一条纱巾朝客人头上蒙去。
接下来,她还做了些更亲密的动作:靠得很近,贴脸,甚至有点高难度的后仰喂糖动作。结果,这引起了萧山区文旅局和其他部门的关注。
说实话,当我看到那个视频时,也被内容吸引住了。穿得清凉的小姐姐跳舞时,会直接跳到食客的怀里,甚至有的还抬腿搭在男生的肩膀上。你以为这就会有人投诉说涉黄吗?不不不,最离谱的部分是,美女竟然用嘴喂棒棒糖,还在你怀里转圈跳热舞,顺便再接个吻。看的人可能会以为这是啥不正经的地方,其实这只是杭州一家烧鸟酒馆。
工作人员表示,这个视频是为了吸引眼球做的营销内容,实际上店里跳舞的尺度并不大,而且所有拍摄对象都同意参与(也就是说,这些动作是表演的一部分,大家不用太较真)
不少网友马上提出疑问:“擦边”怎么界定?各种直播平台哪个没有,特别是那些流量不太高的女主播。
也有网友觉得:如果这是所谓的引流视频,那就可能涉嫌诈骗。作为女性,不仅涉嫌诈骗,还可能涉及传播低俗信息。
少数网友则质疑:这算啥事儿?现在产能过剩,消费不振,不是应该搞活服务经济吗?只要没违法,限制未成年进入就行了。富豪搞疯马秀、维密秀,搞海天盛筵开淫趴,普通人看个跳舞又有什么好限制的?
其实这种事儿全国都有,深圳上个月刚出台新规,禁止餐馆收钱看表演,上海去年也有酒吧因为暧昧的舞蹈被罚了。杭州这次搞了个AI监控试点,以后店里装摄像头,能自动识别“危险动作”。有意思的是,观众分成两派,一半人说这是纯艺术欣赏,另一半觉得这就是变相陪侍。现在商家们都慌了,听说台北有家酒吧把舞者和客人用感应手环隔开,搞不好杭州以后也要学这个。
这家醉舞轻谣国风烧鸟酒馆的老板是个90后,之前做过新媒体运营,所以特别懂得怎么“搞事情”。据说,老板开这家店的初衷是“把国风和美食结合,吸引年轻人”。刚开始,店里做了很多传统活动,比如中秋猜灯谜、汉服体验,生意也还不错。
但是从今年夏天开始,生意有点下滑,老板就想着“加个表演,互动性强一点”,于是找了几个舞蹈演员,把表演逐渐改成了和顾客互动的形式。没想到,这一改反而过火了,不仅没拉来生意,反而把之前的好口碑给毁了。
从去年开始,国风+餐饮成了热门趋势。店员穿着汉服、背景音乐是古筝、菜单用竹简,拍照发圈成了标配。
数据显示,带有国风标签的餐饮账号,半年内粉丝增长平均为42万。为了提高热度,一些店家把舞蹈变成了贴身互动。我查到三家同城的酒馆,直播标题直接写着“零距离互动”。
点进去看回放,女舞者坐在客人腿上喂葡萄、比心贴脸,什么都不缺。他们算过账:一支99元的礼物能抵得上三份烤鸡皮。只要画面够撩,数据就能翻倍。
据媒体报道,这家酒馆现在还是正常营业,只不过已经取消了跳舞服务,原本的表演不再提供了。
记者采访了酒馆的老板,他表示:视频只是商家为了宣传和引流拍的,店里的舞蹈表演不会像视频里那样“亲密”,实际上,店里的舞蹈尺度并没有那么大。不得不说,这老板做生意还真有一套,“经营有方”。
记者也联系了酒馆所在的杭州市萧山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和钱江世纪城市场监督管理所,但截至发稿时,暂时没有得到回应。
文旅部门明确表示“无涉黄但叫停营销”,这意思很明确:即使没违法,商家的行为也已经越过了道德和商业伦理的底线。现在有些商家认为只要不违法,营销就没有禁区,但商业经营是为了长久发展,而靠“擦边球”吸引来的流量是短暂的,而且会破坏整个行业的风气。
想想看,如果越来越多商家模仿,随便为了引流“擦边”,以后消费环境中这种尴尬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体验和权益也很难得到保障。
相信店家也能吸取教训,不会再犯类似的事了。其实我们能理解酒馆老板为了生意而做出的尝试,不过相关部门也亲自去检查了,确认店里没有什么带颜色的交易服务,只是酒馆的营销方式有点过头了。
现在去酒馆吃饭,似乎不再是主要目的,反而是为了看表演。说到这里,我们也得聊聊现在社会上服务行业那些花样百出的营销方式,看看他们是怎么巧妙赚钱的。
让我们看看网友的评论:只是从山庄会馆出现在酒馆大厅。服务对象从高官豪门变成了大众客观。恒大歌舞团不是早就有了吗?
看看其他网友的评论:商业文明的界线,依然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上的“青楼艺伎”不是什么国风,而是文明哭泣时坠入世间的“血泪”,应予阀止,而不应效仿传播。
无论如何,店家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还是挺好的。毕竟在公众场合这么做确实不太合适,要是有小孩子在场,影响更不好。遵守社会的基本规则,是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不能为了吸引顾客或赚更多钱,就破坏应有的秩序和价值观。这样下去,店里的生意也不会长久。
来源:筷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