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紫薯,拓展乡村振兴新路径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10:35 1

摘要:春光明媚。位于“矮马之乡”广西百色市德保县的保堂农产品加工厂车间内,一排排整齐晾晒的紫薯粉丝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穿着工作服的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间,加急订单已经排到三个月之后。

春光明媚。位于“矮马之乡”广西百色市德保县的保堂农产品加工厂车间内,一排排整齐晾晒的紫薯粉丝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穿着工作服的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间,加急订单已经排到三个月之后。

保堂紫薯粉以当地壮族农户世代种植的白皮紫薯为原料,经精选、洗净、磨浆、过滤、沉淀、上蒸、按压、切丝、晾晒、包装等多道工序,全流程手工匠造。除了紫薯淀粉和山泉水,未添加任何其他物质,品质纯正,入口软滑 Q 弹,深受消费者青睐,上市便销售一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派驻保堂村第一书记欧彦余在走访中发现,当地特有的白皮紫薯虽口感独特却因分散种植、产量低、销路不畅濒临消亡。于是和村两委决定立足资源禀赋,以党建为引领,谋划特色富民产业。联动广西农科院专家开展土壤检测与产业论证,整合资金建成千亩核心种植基地及百亩育苗基地,辐射带动十余个行政村形成产业带;创新"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机制,通过统一种苗、机耕、技术、标准、购销的"五统一"模式全链条护航;为促进产业延链增效,利用周末带领村两委和工作队前往上林、田阳等地取经,推动建设紫薯深加工厂,实现从"深山珍薯"到"富民产业链"的蜕变。

其间,广西农科院专家团队定期到村开展巡回技术培训、建立科研基地、开展种苗复壮和育种创新攻关。紫薯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培育出的桂薯 14 号、白皮冰激凌紫薯在广西农业农村厅评比中脱颖而出,分获金银奖。白皮紫薯作为广西优质薯类代表参加国际薯业博览会。

该村村委会副主任黄建泽曾长期在广东务工,返乡后创办了盛世康泰种养合作社,通过发展紫薯产业,让昔日脱贫户变成了产业发展带头人。谈及自身蜕变,他多次表示:“驻村工作队既帮我们引进先进技术,又搭建销售平台,是我们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保堂村注重以品牌化战略推动产业升级,注册以地域命名的商标 “保堂”;与专业品牌运营公司合作注册“罗兰飘雪”商标,推出“不是每一种紫薯都叫罗兰飘雪”的宣传语打响差异化。通过申请绿色食品标识,踊跃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县域博览会、广西国际农业展、桂菜桂品进部委等高规格展销平台提高公信力。联合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电视台、南宁百货直播带货。打造“全国独有的德保矮马+仅此一处的白皮紫薯”治愈系田园IP,开发农耕、亲子、研学项目,邀请客商溯源等沉浸式体验。同步打通 832 扶贫平台、商超供应链,在村内设立公益助农直播间。多渠道拓宽销路,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紫薯产业快速发展,农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紫薯基地和加工厂提供了 60个稳定的就业岗位。2024年保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2万。截至2025年3月,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

在加工车间,村民黄兰桥熟练地码放着紫薯粉丝。"现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拿工资又能顾家,这日子有奔头!"她笑着算起账:每天在加工厂工作8小时有150元固定收入,加上土地流转租金和年底分红,年收入比在外打工时还多出两万余元。更让她欣慰的是,再也不用忍受分离之苦,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能随时照应。一颗小紫薯,点亮了乡村振兴的灿烂“薯”光,让村民拥有了致富的信心和底气。(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仕兴 通讯员 欧彦余)

保堂村公益助农直播间

保堂农产品紫薯粉丝加工晾晒间

保堂白皮紫薯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