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2亿人受抑郁症困扰,而中国患者人数高达5400万,终身患病率达6.8%。这一疾病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上升密切相关。然而,抑郁
在全球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2亿人受抑郁症困扰,而中国患者人数高达5400万,终身患病率达6.8%。这一疾病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上升密切相关。然而,抑郁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科学家正积极寻找有效的预防策略。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Nutrients》期刊发表的" Adh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nd Risk of Depression:A Cohort Study in Chinese Community Residents "的研究论文。研究指出:坚持地中海饮食(Mediterranean Diet, MD)可能显著降低中国人群的抑郁症风险。这项覆盖5万余名中国社区居民的队列研究发现,与饮食依从性较低的人群相比,严格遵循地中海饮食模式者抑郁症发病率降低了17%。这一发现为饮食干预心理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地中海饮食:连续8年蝉联“最佳饮食”的奥秘
地中海饮食并非新兴概念,其健康效益早已获国际认可。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新发布的2025年度最佳饮食榜单中,地中海饮食再次拔得头筹,这已是其连续第8年占据榜首。该饮食模式以多样化、均衡性为核心理念,强调:
丰富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全谷物、豆类和坚果;
健康脂肪来源:橄榄油作为主要油脂,替代动物脂肪;
适量动物蛋白:优先选择鱼类、海鲜和禽类,限制红肉及加工肉类;
适度乳制品:如奶酪和酸奶,通常选用低脂版本。
这种饮食结构富含抗氧化剂、Omega-3脂肪酸和膳食纤维,不仅有助于心血管健康,还被认为能通过“肠-脑轴”调节神经炎症,进而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
复旦研究:地中海饮食如何守护中国人的心理健康?
复旦大学团队通过长期追踪中国社区人群的饮食模式和抑郁发病率,首次系统评估了地中海饮食对中国人群的心理保护作用。研究发现:
高依从性者抑郁风险降低17%:饮食中蔬菜、水果、鱼类和全谷物的比例越高,抑郁风险越低;
抗炎与神经保护机制:地中海饮食中的多酚类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减轻大脑氧化应激,促进神经可塑性;
肠道菌群调节:高纤维饮食改善肠道微生态,间接影响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合成。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还提示,地中海饮食的益处可能超越单纯的营养摄入,其倡导的“慢食”文化和社交属性(如家庭共餐)也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实践建议:如何将地中海饮食“本土化”?
尽管地中海饮食源于西方,但其原则可灵活适配中国饮食习惯:
主食替换:用糙米、燕麦等全谷物替代部分精制米面;
烹饪方式:多用蒸煮、凉拌,以茶油或橄榄油代替动物油;
蛋白质选择:增加鱼类(如鲈鱼、带鱼)和豆制品摄入,减少腌制肉类;
零食优化:以坚果、水果替代高糖高脂加工食品。
展望:饮食干预或成抑郁防治新突破口
随着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低成本、非药物干预手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复旦大学这项研究不仅为地中海饮食的跨文化适用性提供了证据,也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者及临床医生提供了新思路——将饮食指导纳入心理健康管理方案,或可成为未来趋势。
专家提醒:饮食调整需结合个体情况,抑郁症患者仍需规范治疗。但对于普通人群而言,拥抱地中海饮食或许是一种简单而美味的身心健康投资。
参考文献
Li, X., et al. (2024). Adherence to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nd Risk of Depression: A Cohort Study in Chinese Community Residents. Nutrients.
来源:SCI医学科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