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心中的日月光华:复旦本科生的故事》首发,来get复旦学子的学习方法!

B站影视 2024-11-21 22:20 3

摘要:今天(11月21日)下午,《追寻心中的日月光华-复旦本科生的故事》(下文简称:《复旦本科生的故事》)新书首发式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雷、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严峰、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为新书揭幕。

一所好的大学,能够改变学生的一生。

进入大学,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在复旦的大学四年应怎样度过,才能收获满满?最强“指北”来了!

今天(11月21日)下午,《追寻心中的日月光华-复旦本科生的故事》(下文简称:《复旦本科生的故事》)新书首发式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雷、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严峰、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陆一为新书揭幕。

裘新表示,本科教育是大学的办学之本。面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本科教育呼唤新理念、新模式、新改革。但无论怎么改,学校、教师都要坚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把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和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尊重学生、尊重教育、尊重规律。期待院系、老师从同学所需所思出发,把握教育教学的针对性,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之才。期待更多的复旦学子能用学长故事照亮自己的前路,成就更好的自己。

帮助你在复旦探索

《复旦本科生的故事》采用访谈自述形式,全景记录三百位本科生的校园故事。

近300名采访对象中,既有一路开挂的学霸、也有经历困惑与低谷后逆袭成长的励志学子,既有深耕传统学科的专注者,也有跨界创新领域的探索者。他们在复旦开放包容的环境中成长。

如果用一句话来推荐这本书,主编、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牛新春说:“它会帮助我们更好、更勇敢地在复旦学会自我探索”。这是一本成人、成长、成才的故事集,也是一本发现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的案例集。

“当时,老师的办公室里有一块大黑板,我们会上去直接在黑板上面写。如果坐在下面的同学有什么不一样的想法,可以当场说出来,一般就举手,问谢老师这道题能不能这样用,这个方法行不行——BJ10”

“我运气还不错,遇到了历史学系欧阳晓丽老师开设的一门课:《古代近东的英雄与神祇》。她把通识论文写作的技巧融入了课程设置中,讨论课时会让助教看我们的期末论文选题,教我们怎么样去把它写好,会指出问题,还会发通识论文写作指南。——DY18”

书中既有复旦人从中文到AI的跨学科经历,也有如何利用资源成长为“多边形人才”的故事,还能看到不少硬核学习活动。

“对即将步入大学殿堂的高中生、刚刚开启大学生活的新生以及关心子女教育的家长而言,这本书是一份难得的参考。”高教所青年副研究员、主持本书编撰日常工作的马莹说。

“在中国的顶尖大学中,本科生如何度过大学四年,成长为一个可以立足于社会、成就于社会的年青人?复旦这所百年学府,位于引领时代、传统与开放并举的上海,又为她的本科生提供了怎样独特的成长机会?”“这是社会之问,而我们试图解答”,牛新春说。

优秀学生通过统一高考进入大学后,都会面临重新寻找自己的学习成长目标的难关,这个过程需要大学教育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复旦的优势在于,在功利化的大环境下能尊重和保护学生和教师自我驱动地追求卓越,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包容不同的优秀、不同的价值追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能形成真正的教学相长和思想共鸣。”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陆一说,这正是本书体现的价值。

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严峰表示,明年复旦大学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复旦大学出版社已于今年上半年率先布局,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以校庆为主题的出版项目,《追寻心中的日月光华——复旦本科生的故事》一书即是整体规划中的重点之一。本书根植于复旦高等教育研究所一项针对本科生的长期追踪研究课题,从300多个生动案例中精心挖掘出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深刻展示了复旦大学在本科生教育领域的独特模式与丰硕成果。

严峰曾在复旦担任辅导员十载,亲眼见证了大量学生的成长轨迹:有的学生从入学至毕业,再到职场,一帆风顺;亦有不少初入校门时的佼佼者,在本科求学路上不甚顺利,甚至走了一些弯路。复旦大学本科生在社会各界享有的卓越口碑,亦时常引发人们对“复旦品牌”来源的深思:是复旦的沃土培育了这些精英,还是这些在高考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学子铸就了复旦的金字招牌?《追寻心中的日月光华——复旦本科生的故事》一书,不仅记录了复旦学子在求学岁月中的点滴成长,更揭示了他们在复旦汲取的宝贵养分。全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剖析,为上述这些历久弥新、引人深思的问题提供了独到的解答。

严峰表示,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主持的此项本科生研究课题已默默深耕两三年之久,复旦大学出版社对此抱有极高的热情与支持,热切盼望与高研所继续携手并进,期待未来能开展更多合作,产出更多丰硕、优质的学术成果,为复旦的辉煌历史再添有价值的一笔。

只要有勇气,复旦就能带你到更高的地方

什么是好的大学学习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直到我看到一本小书,《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徐雷说。

“面向当下一张张稚嫩的新大学生脸庞,面对充满自信、个性张扬、独立自我的新生,我们的那些教条,也未必能打动新人。”因此,他联合时任教务处处长蒋最敏倡议,“我们应该有一本自己的大学学习要点”。

从构思到出版,《复旦本科生的故事》历时3年,先后近40位高教所的老师、研究生、毕业生参与。

六个章节,串联起真实的复旦人、真实的复旦。纵向是复旦最有效的育人实践,横向贯穿学生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

跳脱章节限制,这本书概括性得出5个结论:学生的共同课题是主动性;目标是寻找这个世界和时代中自己的定位;通过向内求索,认识自我、磨炼自我;要与“大先生”、“好同窗”互动好;真正的成长要有探索和容错的空间。

不少受访者提到,进入大学后,逐渐在复旦提供的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中意识到,成绩并不是唯一或最重要的自我评价标准,更要紧的是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可以说,这是第一本从学生成长视角系统总结复旦本科教育实践的书。同时,因为成书的基础是大规模本科生的访谈、学术理论的指导,这也就构成了对国内顶尖大学教育实践的第一次本土理论化的探索”,牛新春说。“无论你进入复旦时是怎样状态,只要你有学习和探索的勇气,复旦都能带你到一个更高的地方。”

“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在第一课堂内实现,一个学校的校园建设、文化氛围、师生交流,以及精神传承等都会成为学生培养的资源。复旦人为什么能成长为复旦人,复旦人在校会经历什么,复旦人的成长会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复旦人用自己的视角和表述方式,对复旦人的成长进行工笔画般的描述”,复旦现代物理所党委书记赵强说。

复旦学生工作部部长盛情说,“希望本书成为同学们喜爱的读物,通过更为贴近同学的独特角度,启发同学们的思考,有效帮助更多的同学过好大学生活,成长为自立自强、卓越有趣的复旦人。”

新书适合哪些人读?

“我会把这本书推荐给附中的同学读”,复旦附中校长吴坚说。这本书有三个层面意义,“对现在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身边人、身边事,是正在经历的大学。对高中生,是未来的期待,是朦胧的未来的大学生活。对校友,则是有意义的回顾和升华。三种不同的认知恰恰贯通,真实、直观地呈现出来,共同探讨教育。”

“这本书的推荐阅读对象,包括还没有进入大学的学生、在读的学生、老师以及社会上想了解大学的大众”,徐雷说。

“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风格,尤其是百年高校,已经形成独有的文化。这所大学是否适合你,来了之后应该怎么去做,有哪些选择,以往管理者视角呈现的比较多,而我们这本书完完全全是从学生和老师的视角,可能更容易被理解,有借鉴。”

“中国的高校与美国的高校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点。我无意拿这本书跟《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去比。据我了解,写作团队积累的素材其实远远超出目前呈现的内容。这是个开始,远远不是结束。我更愿意看到对我们众多的高校都有一点启示,大家都来更多从学生视角总结学校的办学成效。这是很有意义的”,徐雷说。

《追寻心中的日月光华:复旦本科生的故事》

马莹 牛新春 主编

杨骐 责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即便同在复旦这一片校园内,不同的人“成为自己”的方式也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几乎谈不上什么规律。大抵也正因为如此,那讲述个人成长的一篇篇故事虽然曲折,却有着摄人心魄的魅力,启发着年轻的心灵。如果我们非要从中归纳出一点可称得上是“经验”的东西,那可能是一点勇气,去开启属于我们各自的内在探索之旅。无论是投身科学研究、公共服务,抑或扎根于平凡的工作日常,不至于随波逐流,而是照着自己想去的方向行进,最终成为世人眼中的日月光华。

主编简介

马莹,香港大学教育社会学博士,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青年副研究员。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研究方向为主体性理论、大学生发展与生涯决策、教育与社会流动等。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GlobalizationSocieties and Education等重要期刊近20篇学术论文。

牛新春,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人才选拔和培育。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复旦教育论坛》 、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Social Science Research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等重要中英文期刊发表50多篇学术论文。

购书指南扫描以上任一二维码即可购买《追寻心中的日月光华:复旦本科生的故事》,亦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往微店购买。

文本 | 复旦党委宣传部 出版社宣传部

摄影 | 成钊

本期编辑 | 李映潼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