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评选出世界百大伟人,八位中国人上榜,两位伟人稳居世界前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08:57 1

摘要:那些说起来“影响世界”的中国人,到了美国学者的排行榜里,居然只有八位入围,还真有点出人意料。谁说中国几千年白忙活了?可麦克·哈特,你看那劲儿,把世界上响当当的百位名人搁一块儿,把咱自家顶顶有名的几个人,排了个先后高低。最让人琢磨的是,咱们以为“家喻户晓”的孟子

那些说起来“影响世界”的中国人,到了美国学者的排行榜里,居然只有八位入围,还真有点出人意料。谁说中国几千年白忙活了?可麦克·哈特,你看那劲儿,把世界上响当当的百位名人搁一块儿,把咱自家顶顶有名的几个人,排了个先后高低。最让人琢磨的是,咱们以为“家喻户晓”的孟子、老子、成吉思汗、隋文帝杨坚这些名字,竟然和伊丽莎白一世、福特、哥伦布这样的“大路货”排一起。你说,世界眼里的“影响力”,还真跟咱平时唠嗑那套不一样。

先从孟子说开吧。他老人家,按理说没咱们儒学鼻祖孔子那么高调——你看那课本,从小就灌输“孟母三迁”,听着像个品学兼优的育儿样板。不过,要细琢磨下,他其实有点像“二把手”的滋味。孔子说“有教无类”,谁都能学;孟子干脆再上一道保险,说孩子不能全放家里灌,最好带出去“互换着教”。估计孟母得知孟子主张“易子而教”,心里未必没点纠结。传统老娘,哪愿自家孩子给人带去?但孟子倔强,就偏觉得“性本善”,但也得费心思“养”。他的那些话,弟子们鼓捣成了《孟子》,后来直接攀进科举必读……说白了,你但凡赶上古代考试,逃也逃不掉他那一套。就算今天,咱也一边吐槽“鸡娃”,一边默默背着“三字经”。

不过,说到排行榜,这世界讲究“流量”——孟子在百人大名单里,只混了个尾巴名次,92位,比汽车大王福特还低点。但人老美认,“影响不是比名气”,那两样在书本和人心里,就是不一样。孟子的种种思辨,可能直捣黄龙着西方启蒙那点事儿。咱们小时候只知道他主张性善,警醒“仁义为己任”,谁知道那套调调,早跳出小学课本,潜移默化改变了不少脑筋。

再盘一盘毛泽东。这名字,说大了确实“翻天覆地”,直接让中国一跃从老农业国翻身成工业大国。这种戏码放世界历史上,也就是极个别能凑齐。20世纪多少“名人辈出”——可毛主席硬生生挤进前90,你说行不行?有人讲“伟人一身是谜”,可在人心里,他就是有着挥之不去的重量。很多老外压根没有机会真实了解中国,却偏偏记得住毛泽东的大名。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影响,比起许多只活在纸面上的伟人,说实话,更叫人琢磨。

杨坚,也有一段“没那么好唠叨”的命。他爸那会儿,南北难得个安生,全中国像一锅沸水,打了三百年,博弈成了习惯。一介臣子靠着媳妇娘家的绝妙天赋、灵活操作,居然干掉半壁江山,一统南北。组建三省六部的官僚制,扔下科举这颗种子,后来唐宋元明清,全靠着这些规矩吃饭。可惜他手下好几个能人的脑子,也不大够使,隋朝刚下岗没两代,却给盛世唐朝铺平了大道。西方人别看之前只认秦始皇,把杨坚这号人也列出了名,眼里头他算是帝国枢纽、拼图中必不可少的一块石头。想想古罗马征服几回,最后还是一地鸡毛,再一合计,才知道中国这波合二为一,没那么容易。

说起哲人老子,估计90%国人没真正把《道德经》念完,可这本小册子,竟然飘洋过海到了牛津剑桥的书架上。老子主张“无为”,西方人倒觉得新鲜。科学家居然排他后头,老子比开普勒这些大科学家还高几位,没人反对。世人合上《道德经》的时候,也许心里都隐隐觉得,那些“道”,其实是一场安静的革命,比刀光剑影还厉害。

要你说,成吉思汗得第29,许多西方达人都不服气。按他们的世界观,蒙古铁骑不过是东边儿来的大难。可历史就有趣在这里:铁木真实打实地把蒙古、东亚、中亚攒成了一家亲。今天的西伯利亚、俄罗斯、土耳其,有事没事都能翻出跟成吉思汗的远亲。他带兵,不像咱们背书写论文,讲究效率,说抓就抓,说杀就杀,最让人怕的是“律法”。蒙古人的《大扎撒》,在后来几十年直接变了整片大陆的规矩。谁说“分久必合”,在他这儿换成“合久必分”也不过是眨眼的事儿。从东边烧到西头,还真没人敢对他讲仁义道德。

秦始皇这个名字一出来,有点要“镇场子”的意思——第17名,比大部分欧洲皇帝都风头更劲。其实他也不一开始就是“天选之子”,老家乱不乱、父母亲是谁,史书都能写出悬疑小说。政权到手那两年,他狠,谁敢挡道谁倒霉。可就是这样的手腕,把大一统写进了中国人的血里。有人骂暴政,有人读《史记》嘀咕“这姓嬴的不靠谱”。可后头的汉朝、唐朝,全都得把这门“正统”学下来。“不能算伪朝”,刘邦当年就猶豫过,后来还是认了。他开创的秩序,哪怕一度被嫌弃,最终都成了后人绕不开的关节。

倒是咱们发明纸的蔡伦,名号高居世界第七。奇怪吗?其实一点不奇怪。纸笔不过日常消耗品,在老外那儿却成了思想革命的象征。没有这张柔软的纸,你我也许连孔孟老庄、佛经圣经都背不下来,西方的牛顿哥伦布再能写,也写不下去。蔡伦,这不就是个拨开迷雾的桥梁?话又说回来——很多发明早已被“技术更新”,可纸却是越做越薄,越用越离不开。要不人家说,蔡伦创造的是“思想流传的载体”,当不起“科学家”,那得当“思想的搬运工”。

最有意思的,还属孔子。榜单第五,妥妥进了“思想界梦之队”。咱说孔子,他不是单纯的“老好人”——有底线、懂权变,有时连弟子都“教不会”。西方最高法院的雕塑上,偏偏把孔子、摩西、卢梭凑成一堆。你看,法律有人治也要讲天理。就算美国人没学过论语,但这个名字和形象,已经熔进了他们价值观里。你要说中国人没贡献,那可真说不过去——人家这份“软实力”,悄么声儿改变世界几百年。

榜单这种事,说白了各执一词,风头随人写。咱们中国进榜人数众多,有人心里早有自己的第一,人说“名气不是善恶、胜负不是定论”,偏偏八竿子打不着的名字也会被时光推上舞台。你心里头,谁才是真对世界、对人类算“影响巨大”?孟子、老子、毛泽东,还是成吉思汗?这事儿,好像每个人都有一份账单。到头来,榜单不过一块镜子,映照的是千人千面的世界——至于谁是真正“伟人”,谁又敢说得准呢?

来源:元气暖阳jZ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