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中国发布了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并将于2027年3月16日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营养标签管理方面的重大变革。此次修订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从 “1+4”(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核心提示:2025年3月,中国发布了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并将于2027年3月16日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营养标签管理方面的重大变革。此次修订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从 “1+4”(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扩展为 “1+6”,新增了糖和饱和脂肪(酸)两项内容。……(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2025年3月,中国发布了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25),并将于2027年3月16日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营养标签管理方面的重大变革。此次修订将强制标示的营养素从 “1+4”(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扩展为 “1+6”,新增了糖和饱和脂肪(酸)两项内容。这一调整不仅是中国营养标签管理向精细化发展的重要一步,也引发了对于中国营养标签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差异的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新版 “1+6” 营养标签与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营养标签强制标示项目的差异,以期为进出口食品行业从业者以及消费者提供价值的参考。
1.中国新版“1+6”的突破
新版标准规定强制标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糖及饱和脂肪(酸),这一规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高糖、高脂饮食引发的慢性病问题日益严峻。新增的糖和饱和脂肪(酸)的强制标示,旨在更精准地引导消费者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从而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
2.国际标准的阶梯化对比
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营养标签强制标示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对部分国家和地区营养标签强制标示项目的详细对比:
3.关键差异点分析
01
饱和脂肪、反式脂肪与胆固醇
中国的营养标签标准仅强制标示饱和脂肪(酸),未强制标示反式脂肪和胆固醇,而多数国家对反式脂肪或胆固醇有强制标示要求。韩国、美国、中东国家等多数国家将反式脂肪和胆固醇列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并强制在营养标签上进行标示。欧盟、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类似,仅要求标示饱和脂肪,未强制标示反式脂肪和胆固醇。
02
添加糖与膳食纤维
中国的营养标签标准未区分总糖与添加糖,而美国、墨西哥、中东国家等强制要求标示添加糖的含量。添加糖的过量摄入与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密切相关,明确标示添加糖的含量有助于消费者控制糖分摄入。此外,中国未强制要求标示膳食纤维,而美国、墨西哥、中东国家等普遍重视膳食纤维的标示,因为膳食纤维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
03
微量营养素
中国的营养标签标准未强制要求标示钙、铁、维生素 D、钾等微量营养素,而美国、泰国对这些微量营养素的标示有强制要求。美国通过在营养标签上标示微量营养素,强化消费者对这些营养素摄入的意识,而中国则更依赖膳食指南来指导公众的营养摄入,而非通过营养标签进行管理。
04
钠与盐的表述
中国的营养标签标准使用“钠”作为标示单位,这与国际通用单位一致,与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相同。而日本、欧盟和印尼使用“盐”作为标示单位,这种本土化的表述方式更易于被消费者理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更习惯使用 “盐”这一概念来描述食品的咸味。
4.结论
中国新版营养标签 “1+6” 标准的实施是中国营养标签管理的一次重要进步,新增的糖和饱和脂肪(酸)的强制标示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营养成分的认知,促进健康饮食。然而,与国际标准相比,中国的营养标签标准在反式脂肪、胆固醇、添加糖、膳食纤维、微量营养素以及脂肪细分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营养健康理念、食品安全管理以及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不同。
日期:2025-04-02
来源:俞林鑫心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