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发了美国的战略焦虑,频频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引发了美国的战略焦虑,频频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在俄乌冲突刚爆发的时候,国内学者胡伟教授接连发表了一系列争议性言论,主张中国应当与美国合作打压俄罗斯,认为中美关系恶化责任不在美方,引发了国内舆论的强烈不满。
明明是美国一直在遏制我国的发展,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直与我国都交好,为什么我们要与俄罗斯划清界限,求美国的原谅?
胡伟教授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创始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关系领域,按理说他应该很清楚美国对中国做过的一系列竞争手段。
在俄乌战争开打之初,胡伟教授就曾撰文主张中国应当与美国携手,共同打压俄罗斯,以期融入西方大家庭。
这一观点与当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引起了国内舆论的强烈反响,许多人认为,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采取遏制和打压政策,中国没有必要为了迎合美国而牺牲自身利益。
后来,胡伟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再次表示,"中美关系陷入困境,错不在美国",这一言论再次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和批评。
在许多人看来,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是导致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自2018年以来,美国相继发起贸易战、科技战,在台湾、香港、新疆等问题上不断向中国施压。
这些举措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对抗,胡伟教授却认为,美国在中国发展初期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中国没有理由抱怨美国现在的遏制政策。
这一观点招致了许多批评,批评者认为这种"恩人论"的思维方式忽视了国家关系的对等性,也无视了美国在中国崛起过程中从中获得的巨大利益。
胡伟教授的争议言论一经发表,立即在国内舆论场引发轩然大波,网上一片骂声,网民纷纷指责他"吃里扒外"、"崇洋媚外",是典型的"恨国党"和"买办"。
有网友愤怒地表示:"美国打压中国都打压成这样了,胡教授还在给美国人唱赞歌,真是丧尽天良!"
还有人讽刺道:"看来在胡教授眼里,美爹永远是对的,即便美爹打我一巴掌,那也一定是我活该挨打。"直接骂他是"狗汉奸"、"美国走狗"。
面对铺天盖地的谩骂声,胡伟教授却不为所动,依然我行我素,频频在公开场合发表媚美言论。
他似乎把被美国主流媒体夸赞当成了无上荣耀,把批评中国、吹捧美国政策当成了职业操守。
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纽约时报》专门对他进行采访,对他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敢于谴责俄罗斯、批评中国政府的立场,是中国自由派的杰出代表。
沐浴在美国媒体的赞誉之下,胡伟教授变本加厉地指责起中国外交政策,直言中美关系恶化责任全在中方,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美国代言人"。
在许多爱国网民看来,胡伟教授已经完全背叛了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立场,沦为了西方价值观的"传声筒"和"急先锋"。
一个国家的公共知识分子,理应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与人民保持一致。
但胡伟教授却一味地亲美媚美,对国内民意视而不见,置广大同胞的感受于不顾,令人痛心疾首,他虽然身在中国,但灵魂似乎早已出卖给了大洋彼岸的美利坚。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像胡伟教授这样的言论虽然令人不齿,但在当前中国知识界尚属极少数。
绝大多数中国学者依然胸怀家国情怀,坚守民族气节,能够认清中美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在美方,客观而言,中美关系近年来的持续下滑,与美国对华战略的全面转向密不可分。
中美关系的恶化,本质还是因为美国害怕中国的崛起,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奉行了几十年的接触政策被认为是失败的,美国转而采取全方位遏制中国的战略,在经贸领域,美国挑起贸易战,对中国输美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实施严厉制裁。
美国不断就台湾、香港、新疆、西藏等问题对中国施压,干涉中国内,在军事领域,美国加大对华军事部署,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
这些举措加剧了中美之间的对抗,中美在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存在根本分歧,美国奉行西方式民主,坚持所谓的"普世价值",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持有偏见和敌意。
它还试图改造中国,让中国按照美国的方式来发展,这本身就是不现实的,中美在许多国际问题上也就难以达成共识,双方的战略诉求往往是冲突的。
中美之间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美国长期以来主导国际秩序,中国的快速发展使美国感到自己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威胁。
作为东亚大国,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自身发展利益,这与美国主导地区事务的意愿产生了碰撞。
双方在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摩擦不断,这种结构性矛盾是中美关系恶化的深层次原因。
面对中美关系的僵化,我们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都拥有共同利益,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并没有改变。
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上,中美更需要加强合作,我们呼吁中美双方都能展现战略定力和政治智慧,通过对话协商管控分歧,在合作共赢中谋求共同发展。
但美国不愿意这么想,它只在乎自己在全球的霸权会不会被撼动,在美国遏制、打压中国的背景下,中国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和遏制,中俄两国选择携手并进,在政治、经济、能源等多个领域深化合作。
2022年2月4日,我国领导人与普京总统在北京举行会晤,双方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发表了《中俄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
该声明指出,中俄关系是超越冷战时期军事政治联盟的新型国际关系,两国友谊没有止境,合作没有禁区,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方面有着广泛共识。
在能源领域,中俄合作硕果累累,2022年2月4日,双方宣布继续推进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大项目建设。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为期25年的购销合同,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对外签署的时间最长的管道天然气购销合同。
中俄能源合作的深入发展,有利于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也为俄罗斯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金融领域,中俄两国积极推动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2022年,在俄罗斯外汇储备中,人民币占比首次超过美元,达到了17.1%。
中国也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在美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中俄金融合作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为两国经贸往来提供了坚实保障。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中俄合作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前景,正如两国元首所言,中俄关系已经超越了军事政治联盟的范畴。
中俄两国树立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典,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中俄携手同行,必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我们不应受个人偏见影响,要在分析国家事务时秉持理性和全局视角,中美关系的最终走向,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我们也必须要珍惜和俄罗斯的合作伙伴关系。
胡伟教授的观点过于偏颇,没能客观全面地分析中美关系,看待中美关系问题,需要摒弃个人偏见,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以理性、全局的视角看待问题的方方面面。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绝不接受任何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威胁。
2022年03月15日 来源:CND刊物和论坛《胡伟:俄乌战争的可能结果与中国的抉择》
2023-03-28 来源:红色文化网《批评中国对俄的立场后,纽约时报盛赞胡伟是中国公知的标志》
来源:史这样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