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这天,19岁的余依婷背着书包走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打卡校门、图书馆,笑得阳光。她不是一个人来,体操世界冠军邱祺缘、游泳世界冠军张展硕也一起报到。这画面很解压:赛场上的冠军,转身在校园里开启“第二赛道”。对她这种多线作战的运动员来说,这一步,比想象中更关
19岁世界冠军报到复旦,余依婷的第二赛道
9月1日这天,19岁的余依婷背着书包走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打卡校门、图书馆,笑得阳光。她不是一个人来,体操世界冠军邱祺缘、游泳世界冠军张展硕也一起报到。这画面很解压:赛场上的冠军,转身在校园里开启“第二赛道”。对她这种多线作战的运动员来说,这一步,比想象中更关键。
先把成绩摆出来,底气足。2021年全运会,她拿下女子200米混合泳、400米混合泳双冠,外带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一站三金;2023年杭州亚运会,还是这两项混合泳加上4×100米自由泳接力,三金入袋;2024年游泳世锦赛,和潘展乐、王浩宇、李冰洁拿到混合4×100米自由泳冠军,顺便把亚洲纪录也刷了;巴黎奥运会,单项200米混合泳第四,接力收获4×100米自和4×100米混两枚铜牌;到了2025年世锦赛,又添一银一铜(混合4×100米混银、女子4×200米自铜)。这履历,硬。
但看球的人都知道,混合泳更像一场“分腿拉锯战”。余依婷的节奏感和水感在线,仰泳转换顺、自由泳末段有冲劲,常常最后50米追得很猛;可到了蛙泳腿,容易被对手“卡一道”,这也是她在世界顶尖赛场冲领奖台时最刺眼的一道坎。巴黎那会儿,她既要顶单项,又要扛两项接力,多线作战强度不小,末段能顶住拿两块集体奖牌,说实话,扛住了,但单项就差临门一脚。
说到混合泳的成长曲线,真别急着下结论。同队的王者典型,王站在东京奥运会200混最高领奖台时已经27岁了。混合泳吃的是细节、经验和身体成熟后的配速判断,峰值往往来得晚一点。余依婷现在才19岁,站在奥运四强附近,本身就已经把“门口的台阶”踩得够响了。她需要的是把蛙泳这块短板补起来,把交接转身和上岸节奏再抠一抠,届时那一步就可能跨过去。
从泳池到课堂,不只是“镀金”。读新闻,意味着信息敏感度、表达能力、公共沟通都会被拉起来,对一个经常参加接力、需要和团队、媒体高频互动的主将而言,这是加分项。别小看这套“第二赛道”的反哺:学会拆解问题、稳定表达,回到赛场就是更清晰的配速逻辑、更冷静的临场判断,这些都能转化成最后50米的那口气。
当然,话说回比赛。现在她在200混、400混卡在世界领奖台门口,这就是现状。说白了,要么让蛙泳不掉链子,要么让自由泳的终段再狠一点,两条路,最好一起走。训练上加强专项力量与节奏控制,赛程上更聪明地安排多项搭配,把“白白流失的几划”抠回来,混合泳就是这么残酷——也是这么公平。
复旦的新学期刚开,泳池的新周期也刚起步。余依婷把书包和泳包都背上了,选择了难但对的路。等她把这些细节磨顺了,下次站上领奖台,一点也不意外。就看她在这两条赛道上,谁先给我们一个惊喜了。
来源:一丝不苟叶子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