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一天,31岁的朱婷在郑州接过“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形象大使”聘书,面对镜头只说“康复继续”,不提国家队。
第九名不是终点,是有人故意把方向盘藏起来。
世锦赛1比3输给法国,中国女排跌到第九,创近四届最差。
新华社把话挑明:强攻不行,缺一个能一锤定音的人。
同一天,31岁的朱婷在郑州接过“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形象大使”聘书,面对镜头只说“康复继续”,不提国家队。
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周,时间对上了,信号也亮了——排管中心把名单锁死,朱婷把话说软,两边都在等对方先低头。
排管中心为什么不敢把朱婷写进2025年世联赛和世锦赛名单?
名单公布那天,主教练和排协领导都没提伤病,只说“要给年轻人机会”。
年轻人是谁?
李盈莹、吴梦洁、庄宇珊,再加上17岁的张籽萱。
数据摆在那里:李盈莹在关键局被追分时,扣球成功率掉到三成;吴梦珊一传直接飞三个;庄宇珊面对法国高拦网,直线出界。
年轻人可以练,但大赛不是训练场。
排管中心真正担心的是,朱婷一旦回来,打不好,责任全在领导;打好了,又证明之前弃用是错的。
干脆不招,把锅甩给“伤病”和“未来”。
朱婷为什么也不硬怼?
她在意大利联赛打了完整赛季,手腕缠着厚护具,单场还能拿20分。
回郑州那天,她特意把护具颜色换成肉色,镜头里看不出伤。
她没说“我好了”,只说“康复继续”,留一条活路给排协,也给自己。
全运会她确定打,还要带着妹妹朱佳薈一起出场。
全运会四年一次,地方体育局要成绩,河南队把朱婷当救命稻草。
她要是现在宣布彻底退出国家队,全运会门票和赞助都会缩水。
所以她把话说圆,两边不得罪。
新华社的点评像一把刀,直接插在主攻线:没有朱婷,关键分只能赌年轻人手感。
排管中心听见了,却装没听见。
他们宁愿用王云蕗、仲慧去顶,也不敢把名字换成朱婷。
因为一旦朱婷回来,整个战术体系要重新围绕她展开,教练组过去两年的“去朱婷化”就白干了。
领导的面子比成绩重要。
河南城市联赛给了朱婷一个新舞台。
19支球队,17个地市加济源和航空港区,比赛从9月打到12月。
体育局、教育厅、文旅厅联合发文,要把排球做成“体育+文旅”样板。
朱婷站在发布会C位,背后大屏幕滚动播放她2016年里约夺冠的扣球镜头。
主办方要的是流量,朱婷要的是话语权。
她没说“我要回国家队”,但她让全省的孩子看见:排球可以在家门口打,也可以打到奥运会。
排管中心可以不招她,却挡不住她用另一种方式影响下一代。
2025年世锦赛第九名,把中国女排推到悬崖边。
巴黎周期结束,洛杉矶周期还没开始,这是换血最疼的时候。
朱婷31岁,手腕手术三年还没好透,可她仍是唯一在国际赛场证明过自己的主攻。
排管中心越拖,年轻人越慌,球迷越骂。
朱婷越不表态,外界越把希望往她身上压。
两边都在熬,看谁先眨眼。
全运会倒计时一年,朱婷铁定出场。
国家队名单下一次公布是2026年春天。
如果那时她还在省队打联赛,而中国队继续输给二流球队,排管中心就再也找不到借口。
朱婷不急着回来,她在等一个台阶,也在给排协留最后一丝体面。
朱婷不点头,中国女排还能再跌几名?
来源:山顶快乐瞰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