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津滨海讯(记者 张子涵 战旗 魏一凡 王鼎鑫 摄影报道)金秋九月,稻谷飘香。近日,“津农精品”媒体荟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2025年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吹风会(以下简称“丰收节”)在津南区月桥文化仓正式举行。伴随着推介展示、快
津滨海讯(记者 张子涵 战旗 魏一凡 王鼎鑫 摄影报道)金秋九月,稻谷飘香。近日,“津农精品”媒体荟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2025年天津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吹风会(以下简称“丰收节”)在津南区月桥文化仓正式举行。伴随着推介展示、快板表演和沙龙对话的轮番登场,两大盛会的宣传序幕全面拉开。
本次活动以“媒体荟力·农交赋能·丰收共庆·品牌兴津”为主题,全面展示天津农业品牌建设成果,介绍农交会和丰收节的筹备情况和特色亮点,营造出喜迎丰收、共庆盛会的热烈氛围。
据了解,第二十二届农交会将于10月17-19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作为天津现代农业的重要板块,滨海新区的参展阵容尤为引人注目。今年,新区将以“潮涌渤海滨·蓝仓万象新”为主题,携近百个“滨农优品”集中亮相农交会。津沽盐汪子虾、津沽鳎目等特色水产品,茶淀玫瑰香葡萄、大港冬枣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及食用菌、蛋品、系列海盐等精深加工产品……一系列“滨海味道”将参展,向全国展示新区农业品牌建设的新成果。
“农交会为滨海新区农产品展示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正在全力筹备农交会,已有近100个产品确定参展。除了展销,还将举办专场推介会,把滨海新区特色、高质量的农产品推向更大市场,打通销售渠道,带动农民增收。”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郭庆振介绍说。
据了解,滨海新区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已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占全市的一半,“津农精品”数量更是在全市名列前茅。目前,新区正推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整体推进试点区建设,如能创建成功,将成为京津冀地区首个试点单位。
近年来,滨海新区在“津农精品”品牌打造上持续探索创新。依托滨海的自然禀赋,津沽鳎目、盐汪子虾、茶淀葡萄、大港冬枣等地方特色农产品陆续成为“土特产”名片,每一份农产品都带着独特的海风味。郭庆振介绍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具有滨海特色的农产品,让更多人感受到滨海的味道,也让农民的劳动成果更有价值。”
同时,科技赋能正在为新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系统让田间作业更精准高效,新型智能温室和畜禽养殖工厂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实现全天候标准化管理,农业大数据平台则为生产决策、质量追溯和市场销售提供支持,确保让新区的农产品更优质、更安全。
在品种改良和绿色种植方面,新区同样不断创新。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广优良作物品种,结合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大量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同时,覆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到采收包装的全链条标准规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让每一份“津农精品”从田间到餐桌都更有保障。“‘津农精品’不仅是品牌的象征,更是带动农户和企业发展的引擎。”郭庆振向记者说:“我们借助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农户实现订单生产、保底收购,收入稳步增加。”此外,统一的品牌标准也倒逼企业改进工艺、提升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整个农业产业正逐步从“卖原料”向“卖品牌、卖服务”转型,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农交会和丰收节不仅是展示新区农业成果的“窗口”,更是对标学习和招商引资的平台。郭庆振表示,滨海新区将以此次参展为契机,继续围绕“提质、扩面、畅链”发力,强化科技支撑和品质管控,拓展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渠道,推动农产品走得更远。同时,还将进一步融合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让“滨海味道”飘香全国,让“津农精品”走进更多百姓生活。
来源:津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