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搬家整理东西,总能看见它静静地躺在那里,泛黄的纸页像秋天的银杏叶。
那张纸条在我抽屉里躺了三十五年。
每次搬家整理东西,总能看见它静静地躺在那里,泛黄的纸页像秋天的银杏叶。
我从不敢打开。
一九七五年秋天,村里的大喇叭响了整整一天,播报着关于知青回城的消息。
那时候我们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已经待了七年半,从十七岁的毛头小子熬成了二十五岁的壮劳力。
村子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像过年似的。
大家都在议论谁能先走,谁得再等等。
我心里五味杂陈,说不清是高兴还是难过。
高兴的是终于能回家见到爹娘了,难过的是要和这片黑土地告别,更难过的是要和她分开。
她叫赵秀梅,比我小两岁,一九七三年才来的,算是我们的师妹。
刚来那会儿,她瘦得像根豆芽菜,城里姑娘的白嫩皮肤让村里的老乡都侧目。
可没过半年,她就晒得黑里透红,干起活来一点不比男同志差。
我记得第一次见她是在村口的大榆树下。
她拎着个破旧的帆布箱子,站在那里东张西望,一脸的茫然。
我正好去挑水,看见她那副可怜样子,就主动过去帮忙。
她点点头,怯生生地看着我,声音软软的,带着点城里人特有的腔调。
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朋友。
说是朋友,其实我心里明白,早就不是单纯的友谊了。
可那个年代,男女之间的情感得藏着掖着,谁也不敢轻易表露。
我们一起在地里锄草,一起在河边洗衣服,一起在煤油灯下看书。
她总是很细心,知道我胃不好,就偷偷给我煮小米粥。
我也总是想着法子照顾她,重活累活都抢着干。
有一回她发高烧,我背着她走了十几里山路去镇上看病。
那天下着小雨,泥泞的山路滑得厉害,我好几次差点摔倒。
她趴在我背上,烧得迷迷糊糊的,嘴里一直念叨着感谢的话。
我听着心里又疼又暖,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保护她。
七年半的时光就这样悄悄流过,像小河里的水,温柔而绵长。
我们从青涩的少年变成了成熟的青年,从生疏的同志变成了默契的伙伴。
可就是那一层窗户纸,谁也没有捅破。
村里的生活单调却充实,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扛着锄头下地。
春天播种,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修农具。
日子就像那口井里的水,清澈见底,平静如镜。
我们住在一排土坯房里,男女分住两边,中间隔着一道院墙。
晚上收工后,大家常常聚在院子里聊天,唱歌,有时候还会演个小节目。
秀梅的嗓子好,唱起歌来像百灵鸟似的。
每当她站在院子中央唱歌的时候,我就坐在角落里静静地看着她。
月光洒在她身上,像给她披了一层银纱。
那时候我觉得她就像仙女下凡,美得不真实。
冬天的黑龙江特别冷,零下三十多度是常事。
我们几个男同志经常半夜起来给女生宿舍添煤,怕她们冻着。
秀梅总是不让我们太操心,说她们自己能行。
可我还是会偷偷多放几块煤,确保她们那边够暖和。
有一年春节,我们这些知青都没法回家过年。
村里的老乡们很照顾我们,大年三十那天,村长家里包饺子,把我们都叫去了。
那是我第一次吃到正宗的东北酸菜饺子,酸酸的,特别香。
秀梅坐在我旁边,我们一边吃饺子一边看窗外的雪花。
雪下得很大,像鹅毛似的,把整个世界都裹成了白色。
她说这是她见过的最美的雪景,我说是啊,比城里的雪好看多了。
其实我心里想的是,和你一起看雪,才是最美的风景。
春天来的时候,我们开始忙着播种。
黑土地刚解冻,踩上去软绵绵的,有种特别的感觉。
秀梅学会了开拖拉机,虽然技术不太熟练,但很认真。
每次看她小心翼翼地握着方向盘,额头上冒着细汗的样子,我就忍不住想笑。
她发现我在看她,就会红着脸瞪我一眼,然后更加专心地开车。
那台老旧的东方红拖拉机,发动起来突突响,冒着黑烟。
可在我们眼里,它就像最先进的机器,代表着农业现代化的希望。
夏天是最忙的季节,锄草、施肥、浇水,从早忙到晚。
太阳毒辣辣的,我们都晒得像非洲人似的。
秀梅总是戴着一顶破草帽,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
我看着心疼,就偷偷给她买了瓶雪花膏,说是防晒的。
她收下了,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秋天收割的时候,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
看着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滚,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我们用镰刀一把一把地割麦子,手都磨出了血泡。
可谁也不喊累,因为这是我们亲手种出来的粮食。
秀梅割麦子的速度不快,但很仔细,一根麦秆都不愿意浪费。
我常常割完自己那一垄,就跑去帮她。
她总是说不用,可我还是会偷偷帮她割一些。
晚上回到宿舍,我们都累得倒头就睡。
可有时候我会躺在床上想她,想她白天的笑容,想她干活时认真的样子。
那些年轻的心事,就像夜空中的星星,闪闪烁烁,美好而遥远。
村里有个小商店,卖些日用品和糖果。
每次去镇上开会或者买东西,我都会带些小礼物回来。
给秀梅买过头绳,买过雪花膏,买过一本小说。
每次她收到礼物,都会很高兴,但也会说我乱花钱。
其实那时候我们每个月的津贴就几块钱,买这些东西确实是奢侈。
可我愿意,看她高兴,我就觉得值得。
冬天的晚上特别长,我们常常聚在一起聊天。
有时候聊家乡,有时候聊理想,有时候聊书里的故事。
秀梅读过不少书,说话总是很有道理。
她说人活着就是要有点精神追求,不能只为了吃饱肚子。
我很赞同她的观点,觉得她的思想境界比我高。
有一次她借给我一本《青春之歌》,说这是她最喜欢的小说。
我认认真真地读完了,还和她讨论里面的情节。
她说林道静是她的偶像,我说余永泽也不错,至少是个有文化的人。
我们聊得很投机,仿佛找到了知音。
那天晚上我突然想,如果能和她这样聊一辈子该多好。
村里的老乡们对我们这些知青都很好,经常请我们到家里吃饭。
王大爷家的老伴儿手艺特别好,做的杀猪菜那叫一个香。
每次去他家吃饭,我都会帮着打扫卫生,挑水劈柴。
秀梅也会帮着洗碗刷锅,干得很麻利。
王大爷常常夸我们是好孩子,说城里来的娃娃能吃苦。
他还开玩笑说,要是我和秀梅能在这里结婚生子就好了,他愿意当我们的证婚人。
每次听到这话,我和秀梅都会脸红,然后赶紧转移话题。
其实心里都明白,王大爷是看出了我们的心思。
可那个年代的知青,很少有人会选择在农村结婚。
大家都盼着有一天能回城,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
听说回城消息的第二天,她找到我。
那天傍晚,夕阳把整个村子染成了金黄色。
她站在我面前,眼睛红红的,像要哭的样子。
我心里咯噔一下,早就预料到的事情还是来了。
她是高中毕业生,又是女同志,按照当时的情况确实应该优先回城。
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可心里却像刀子在剜。
她看着我,欲言又止的样子。
过了好久,她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
说完,她转身就跑了,像只受惊的小鹿。
我拿着那张纸,感觉它比千斤重。
三天后,她就坐上了回城的卡车。
临走时,我们所有人都去送行。
她坐在车厢里,朝我们挥手。
车子开动的那一刻,我看见她哭了。
我也哭了,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怎么也止不住。
车子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
我摸着兜里的纸条,就是不敢拿出来。
那天晚上,我一个人坐在河边,看着天上的星星发呆。
老高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问我想什么。
我没说话,算是默认了在想秀梅。
老高叹了口气,说我们两个人都太扭捏,有话不能早点说。
我苦笑一声,说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可是老高说,真要是两情相悦,总能想办法的。
可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我又在那片黑土地上待了一年,直到一九七六年春天才回到城里。
回城后的生活忙忙碌碌,分配工作、成家立业,一晃就是三十多年。
那张纸条一直跟着我,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妻子有时候会问起,我总是含糊其辞地说是一张旧纸片。
其实我心里清楚,我是不敢面对那张纸条上的内容。
万一是诀别信怎么办?万一是埋怨怎么办?
万一什么都不是,只是普通的告别呢?
这些年来,我无数次想象过纸条上的内容,却始终没有勇气验证。
有时候,不知道反而是一种幸福。
至少在想象中,那张纸条承载着所有美好的可能。
我在一家工厂当了三十年的技术员,娶了个本分的女人,生了一儿一女。
日子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什么惊喜。
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那片黑土地,想起那段青春岁月。
想起她在麦田里割麦子的身影,想起她在煤油灯下读书的样子。
那些美好的回忆就像陈年的老酒,越放越香醇。
直到去年春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她的消息。
那是一篇关于优秀教师的报道,照片上的她已经两鬓斑白,但笑容依然那么温暖。
报道说她在一所小学当了三十年的老师,培养了无数的学生。
她没有结婚,一个人把人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看到这里,我的心猛地一颤。
原来这些年来,她也一直没有忘记那段经历。
原来她选择了一条和我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那天晚上,我坐在书房里,把那张纸条拿了出来。
昏黄的台灯下,我慢慢展开了它。
纸条上只有简单的几行字,是她那熟悉的秀气字体。
她说谢谢我这些年的照顾,说她知道我对她的好,她心里都明白。
她说其实她也有同样的感情,但是她知道感情不能当饭吃。
她希望我回城后能好好过日子,找个好姑娘结婚生子。
她说不要为了她耽误了自己的幸福。
她说等我们都老了,如果还能见面,一起回那个村子看看。
她说那里有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我看着那张纸条,眼泪又一次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原来她也有同样的感情,原来我们都是傻瓜。
那一夜,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觉,脑海里全是那些年的往事。
锄草时她偷偷塞给我的煮鸡蛋,下雨天她为我补好的胶鞋,生病时她熬的小米粥。
这些年来,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在怀念,原来她也在想着那段时光。
第二天,我买了去哈尔滨的火车票。
我要去找她,不是为了重续前缘,而是为了那句承诺。
一起回那个村子看看。
在学校门口等了两个小时,终于看见了她。
她还是那么瘦,只是头发白了,脸上多了皱纹。
但那双眼睛,还是那么清澈温柔。
她认出了我,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问我怎么来了。
我拿出了那张纸条,说要实现我们的约定。
她看着那张纸条,眼圈红了。
她说我这个傻瓜,那张纸条还留着干什么。
我说留着做纪念,我们的青春岁月,总得有个念想。
那个周末,我们一起坐车回到了那个小村庄。
村子变化很大,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泥泞的小路变成了水泥路。
只有那棵大榆树还在,依然枝繁叶茂。
我们在树下坐了很久,聊起了当年的往事。
她说我们那时候真是傻,有话不敢说,有情不敢表。
我说那个年代就是那样,纯情得可爱。
虽然有些遗憾,但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黄昏时分,我们并肩走在田间小路上。
夕阳西下,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她突然问我后悔吗,没有在一起。
我想了想,摇摇头说不后悔。
那个年代的爱情就该是那样,纯净得像天上的云朵。
要是真的在一起了,说不定还没有现在这么美好的回忆。
她点点头,眼中有种说不出的满足。
她说有些东西就该藏在心里,让它永远美好下去。
临别时,她又给了我一张纸条。
这次我当着她的面打开了。
上面只有八个字:青春无悔,此生无憾。
回到家,我把这两张纸条一起放进了相册里。
那是我们青春年华最珍贵的见证,也是这辈子最美好的回忆。
有些爱情不一定要开花结果,但它会在心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为我们的人生遮风挡雨,给我们力量和温暖。
那七年半的知青岁月,虽然艰苦,却是我们人生中最纯真的时光。
我们在那片黑土地上挥洒过汗水,播种过希望。
我们在那里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担当,学会了珍惜。
那张纸条,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份情感,更是我们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现在想来,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我们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过完了这一生,虽然没有走到一起,但彼此都成为了对方生命中最重要的回忆。
每当我想起那片黑土地,想起那段青春岁月,心里就会涌起一阵暖流。
那里有我们的青春,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最纯真的感情。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但那些美好的回忆永远不会褪色。
它们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那张纸条现在依然在我的相册里,和其他珍贵的照片放在一起。
偶尔翻看的时候,我还是会被感动,会想起那个青春年少的自己。
想起那个在黑土地上挥洒汗水的岁月,想起那份纯真而美好的情感。
来源:智慧豆浆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