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剑-1000亮相,美专家坐不住了:反导成摆设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12:05 2

摘要:如果说这几年咱们军工有什么让西方真正“睡不着觉”的东西,高超音速武器绝对排得进前三。而今年阅兵中首次亮相的长剑-1000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更是一下子把“高速突防”这个词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如果说这几年咱们军工有什么让西方真正“睡不着觉”的东西,高超音速武器绝对排得进前三。而今年阅兵中首次亮相的长剑-1000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更是一下子把“高速突防”这个词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说句大白话:这东西,是真的能改变游戏规则的。

根据现有信息,长剑-1000是我们首型远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它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速度保守估计在6马赫以上,最高可能冲到10马赫——也就是说,每小时能飞将近一万两千公里。什么概念?从我们本土发射,最快不到半小时就能打到西太平洋任意目标;六千公里的射程,足以覆盖美军在关岛、日本、菲律宾的所有军事存在。

但光快还不够,更要命的是,它还能在飞行末端进行机动变轨。现有的反导系统,比如美国的“萨德”或“标准-3”,基本是针对弹道导弹的固定轨道设计的。而对一个以10倍音速飞行、还能突然改变路线的目标,拦截窗口被压缩到不足3秒——说白了,就是根本来不及反应。

这也难怪西方军事分析员,尤其是美国Pentagon的专家们,这次看得格外认真。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防务记者弗兰克·加德纳直接点出:“东大已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领先美国。”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导弹专家西达尔特博士也表示,东大正在这一领域“确立显著优势”。

回看历史其实挺有意思。美国不是没搞过远程巡航导弹,上世纪50年代他们就搞出了“鲨蛇”洲际巡航导弹,射程挺远,但速度慢、易拦截,没多久就退役了。而现在,我们直接用超燃冲压技术实现了高速+远程,等于是把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优势揉在一起,走出了一条新路。

再加上已经亮相的鹰击-21、鹰击-19反舰弹道导弹,我们正在稳步构建一个覆盖第一、第二岛链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思路其实很清晰:不让美军舰机轻易靠近我们周边,一旦进来,就要面对多重饱和打击。

而长剑-1000,正是这个体系中针对陆上节点和固定目标的重要一环。

更让西方焦虑的是,我们还在持续推动军事现代化的多线突破。比如这次同样亮相的AJX002大型无人潜航器,就被外媒猜测是核动力设计,能长时间在水下执行侦察甚至攻击任务。人工智能和自主决策技术也在快速引入武器系统——这些都不是单一武器的进步,而是整体作战体系的迭代。

当然了,有人会说,“东大核弹头数量还不如美俄零头”。这话没错,但现代战争拼的从来不只是数量,更是技术、体系和使用理念。我们走的是“足够有效+技术领先”的路线,尤其是在导弹技术方面,已经逐渐从过去的“跟跑”转变到在某些领域真正实现“领跑”。

特朗普时期一度想通过“断供”卡住我们军工,结果没成。背后原因很复杂,但有一点很明显:我们工业体系的全链条优势正在显现出来。从设计、材料、制造到测试,我们已经具备完全自主的高超音速武器研发能力。

所以你说五角大楼紧不紧张?当然紧张。他们现在拆解和分析的,不止是一两款新武器,更是一整套作战思想和战略部署的转变。

我们依然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但“防御”两个字的内涵正在扩展。以前是守国土,现在还要守利益边疆、守发展空间。而像长剑-1000这样的武器,正是这种战略思维下的实物体现。

西方总说东大军事“不透明”,但其实每次阅兵都是主动展示。我们不怕你看,甚至就是要让你看——看到差距,看到实力,也看到底线。

还是那句话:你担心了,就对了。只有当你真的怕了,才不会轻易胡来。

来源:疾风倁劲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