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严不严重?看这几个方面就够了,医生教你在家也能简单判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9 11:50 1

摘要:婆婆这几天总嫌累,饭也吃得少。她说不是饿,只是提不起劲。那天晚饭后,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她突然说胸闷,喘不上气。孩子吓得直哭,老公赶紧扶她去床上休息。

婆婆这几天总嫌累,饭也吃得少。她说不是饿,只是提不起劲。那天晚饭后,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她突然说胸闷,喘不上气。孩子吓得直哭,老公赶紧扶她去床上休息。

我摸了摸她脚,冰冰的,还有点肿。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一下,作为营养师的直觉告诉我,这不像普通的累,很可能是心衰在作怪

有过类似经历的家庭不少。老人总说“我没事”,但身体从来不会骗人。心衰不是突发的,它通常是慢慢拖出来的,就藏在这些看似不严重的小毛病后面。很多人以为心衰就是心脏病发作,其实不一样。心衰更像是心脏“干不了活了”,供不上全身的血,慢慢的,身体各个部分都“吃不饱”。

有个邻居阿姨,每天早上都坚持去菜市场买菜,后来她改成了下午去。问她为什么,她说早上走不动路,一走快就喘。其实这不是她“变懒”了,而是心功能变差,活动耐力下降了

心脏无力,供不上氧气,人就开始喘。尤其是早上起床后,血液循环还没完全恢复,这时候心衰的症状会更明显。上周我带孩子去公园玩,碰到一个熟识的爷爷,他坐在长椅上,脸色发白,说自己刚走了几步就觉得胸口闷,得停下来歇一歇。

他家人一直以为他年纪大了体力差,可我留意到他裤脚上的袜子勒得很深,脚踝浮肿得厉害下肢水肿,是心衰最常见的信号之一,尤其是晚上比早上肿得厉害,这种“白天轻、晚上重”的浮肿,往往不是肾的问题,是血液回流不畅。

我爸之前也有类似情况。那阵子他每天晚上咳嗽,一躺下就咳,咳得睡不着。我以为是过敏或者老慢支,后来才发现这是心源性咳嗽

心衰时肺里的血流太多,导致肺水肿,人一躺下,血液回流更多,咳嗽就加重。白天坐着还好,到了晚上就特别明显。有一次他晚上实在受不了,坐着睡了一夜,第二天说舒服多了。

心衰不是只有老年人会得。我朋友的老公才四十出头,平时也不胖,有天开车时突然觉得头晕、恶心,以为是低血糖,结果去医院一查,是心功能不全,已经发展成慢性心衰

他之前一直觉得自己没事,就是最近爬楼比以前累,不重视。这种轻微的疲劳感,其实已经是早期心衰的表现之一。特别是活动后心跳很快、久久不能恢复,就要当回事。

家里有心衰患者的朋友都知道,一旦确诊,生活习惯必须跟着改。我有个表姐,她婆婆是典型的心衰患者。有一回她给婆婆做了炖牛肉,婆婆吃了一碗后当晚就开始喘不过气,送去医院才知道,钠摄入过多导致水潴留,加重了心衰

老人家嘴巴淡,吃点咸的就舒服点,但对心衰来说,盐就是隐形杀手。一勺盐,可能就让心脏负担加重。

前阵子去邻里中心讲课,一个阿姨问我:“我老伴最近晚上总起夜,一晚上四五次,这是不是前列腺的问题?”我问了几句他的情况,发现他白天走路开始喘,脚也肿,其实这是心衰引起的夜间尿多

因为白天血液积在下肢,晚上躺着后回流到肾脏,尿液就多了。不是所有起夜都和前列腺有关,这点很多人都误解了。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点,是体重突然增加。不是吃多了,也不是胖了,而是身体里“积水”。

我有个朋友的爷爷,一个礼拜重了两公斤,家人还挺高兴,以为是胃口好转。其实那是水肿加重的信号,尤其是心衰患者,体重监测比看脸色还重要。每天早上空腹称体重,只要连续两三天增加超过1公斤,就要警惕

我经常和家人说,心衰不是一下子把人弄倒的病,它就是那种“慢慢拖垮人”的病。最怕的就是我们不当回事。像那种一到傍晚就喘、洗澡都觉得累、吃饭没胃口、晚上睡不沉,这些看起来像小问题,其实都跟心功能不全有关。心脏一旦撑不住了,全身都得跟着遭罪

还有一个特别实用的方法,是观察呼吸频率。我婆婆那次胸闷时,我数了一下她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了25次。正常成年人静息状态下应该在12-20次之间,如果超过24次,很可能是心衰加重的表现

尤其是晚上睡觉时呼吸急促、需要垫高枕头才能睡,这不是“习惯性高枕”,是心衰导致躺平后血液回流肺部,让人喘不上气。

有一次我带孩子看动画片,小朋友里有个角色走两步就累,儿子问:“他是不是不爱运动?”我顺口说:“可能是心衰。”孩子一脸迷茫。我解释说,心衰就像水泵坏了,供不上水,身体就慢慢缺氧了。孩子虽然不懂太多,但记住了“走两步就喘”的危险信号

日常生活里还有一个关键点是观察精神状态。我舅妈心衰发作前几天,情绪特别烦躁,说什么都不耐烦。她以前是个随和的人,突然变得易怒,还老是说“我觉得不对劲”。

后来住院才知道,是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轻度意识变化。很多人以为心衰只影响心脏,其实大脑、肾脏、消化系统都会受到牵连。

如果家里有人出现这些症状,别等到“非送医院不可”的那一天。在家也可以做一些简单判断。例如:看呼吸频率摸脚踝是否肿注意体重变化观察夜间咳嗽倾听有没有喘息声,这些都比一张化验单来得直观。医生能做诊断,但很多时候,是家人先发现变化,才有机会及时救治。

我常说,一个家庭有没有健康意识,不是看有没有保健品,而是看有没有人懂得观察、会联想。心衰是个“慢性告急”的病,它不会一开始就吓你一跳,而是一点点提醒你——吃不下、睡不好、走不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才是身体真正“喊救命”的信号。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02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2. 中国老年心衰患者管理共识202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3. 《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管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4. EuropeanJournalofHeartFailure,2020;22(5):789–800

5. JACC:HeartFailure,2023;11(3):231–245

来源:金医生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