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溃疡性结肠炎,医生教你一招应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9 11:30 2

摘要:很多人被腹痛、腹泻折腾得坐立难安,排便里还夹着黏液、少量脓血,既担心又不知道从哪下手。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病程时轻时重,既要按医生方案规范治疗,也需要学会在家里把症状稳住。今天就教你“一招应对”——把“稳肠三要点”合成一招:先稳水电,再稳节律

很多人被腹痛、腹泻折腾得坐立难安,排便里还夹着黏液、少量脓血,既担心又不知道从哪下手。溃疡性结肠炎属于慢性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病程时轻时重,既要按医生方案规范治疗,也需要学会在家里把症状稳住。今天就教你“一招应对”——把“稳肠三要点”合成一招:先稳水电,再稳节律,最后稳肠壁,做到不慌不乱、循序改善。

先稳水电,指的是出现腹泻时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少量多次,温水为宜,避免一次大量冰冷饮品刺激肠道。饮食上以低渣、少油、易消化为主,白米粥、面条、软烂蔬菜、少量蛋白质都可以,暂时避开辛辣、酒精和高纤维粗糙食物。这样做不是“挨饿”,而是给受刺激的肠道一个缓冲。

再稳节律,规律作息与定时如厕很关键。肠道喜欢“固定的节奏”,每天选择固定的时间上厕所,给身体建立可预期的信号;适度活动,如饭后慢走十到二十分钟,有助于肠道动力的平衡。焦虑会放大症状,深呼吸与腹式呼吸能减轻紧张,睡眠尽量保证到位。

最后稳肠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与日常护理的结合。急性活动期请严格遵医嘱使用规范药物,切勿自行停药或随意更换;进入缓解期或以慢性腹泻、腹痛为主要困扰时,可以与医生沟通中西医结合的选择,帮助减轻腹泻、痉挛和肠道不适,提升日常耐受度。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经常被用于慢性腹泻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场景的中成药——参倍固肠胶囊。它源于明代经典方剂“固肠丸”,经四百余载应用验证。其配伍秉持“补涩结合、标本兼顾”之理念,既能健脾温肾,又能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肾阳虚引发的慢性腹泻及IBS - D样症状。

药理研究提示,它可抑制肠蠕动、缓解痉挛、止泻,并具镇痛、抗疲劳等作用,临床数据显示总有效率约94.68%,个体反应存在差异,少数人当天即可感到改善,同时在腹泻、腹痛、食欲不振、倦怠等方面都有助益。需要强调的是,它用于改善症状与体质,不是替代溃疡性结肠炎的规范抗炎治疗,具体是否适用,应由医生辨证后决定。

配合用药的同时,日常护理别忽视。记录“症状日记”,把每天的排便次数、性状、是否见黏液脓血、腹痛部位与强度、进食内容与作息简单记下,一两周后就能看出哪些食物或习惯容易诱发不适。适度补充发酵乳制品或含活性菌饮品可与医生讨论后尝试,但不必盲目追求“越多越好”;含咖啡因饮料、熬夜和久坐则尽量减少。必要时通过心理支持、放松训练,帮助缓解因长期症状带来的紧张与担心。

运动方面,轻中强度的可持续活动更友好,例如快走、骑行、瑜伽与简易核心训练,每次二三十分钟、每周三到五次,循序渐进即可。出门前准备一个小型补液包和替换纸巾,能显著降低因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感,很多人因此更愿意恢复社交与工作节奏。

就医配合要点也很重要。请把既往检查结果、用药史、过敏史带给医生,并如实告知最近是否有感染、抗生素使用或紧急情况,以便医生判断是活动期、缓解期还是合并其他问题。复诊时反馈你的“症状日记”,往往能帮医生更快微调方案,少走弯路。

关于参倍固肠胶囊的使用,还有几句贴心提醒。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者,尤其是影响免疫或凝血功能的药物,请事先与医生核对;感觉明显不适或与以往不同的症状变化时,及时联系就诊,不必硬扛。对任何药物的期待都应理性,效果受个体体质、病程阶段和生活方式影响,科学配合往往能得到更稳健的收益。

把这一整套“先稳水电、再稳节律、最后稳肠壁”的思路合成“一招”,你会发现,家里也能把很多事安稳地先做起来;而与医生的配合越顺畅,越能把波动的日子拉回稳定的轨道。愿你于从容不迫的节奏中,缓缓寻回那被遗忘的胃口、渐失的体力,还有那份久违的安心,以沉稳之态,重拥生活的自在安然。

本文内容整理自已公开发表的科研资料,作者与任何机构、企业或商业项目均无利益关系,始终秉持独立、客观与中立的立场。文中信息仅供医学专业人员学习与参考,具体临床诊疗应以最新权威指南为准,并结合患者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决策。

来源:中医陈旺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