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人可能要为日常生计发愁,束缚太多,对比之下,这些实现财务自由的女明星,是否可以走出传统的女性叙事?其实,在娱乐圈里,女明星的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个人形象。
今日话题
字数:2600阅读时间:5min
普通人可能要为日常生计发愁,束缚太多,对比之下,这些实现财务自由的女明星,是否可以走出传统的女性叙事?其实,在娱乐圈里,女明星的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个人形象。
▼
(IC photo/ 图)
原以为自己看的是甜蜜的“恋综”,没想竟比《再见爱人》还让人生气。
在最近热播的《姐姐当家》里,官宣新恋情的董璇,不仅没有收获祝福,还被全网劝分。而在这档号称呈现中女精彩人生的节目中,恰恰看不到任何一个理想中的“独立女性”。
内耗、拧巴、低自尊,这些烙在东亚女性身上的印记她们几乎都有,当观众“怒其不幸,哀其不争”时,也在困惑:明明有钱有闲了,这些女星为何还是无法“活出自我”?
又新又旧的她们
“我现在是最好的状态,有钱有闲,老公失踪,不要太灵哦。”在网上,有钱的离婚女性似乎是被羡慕的人群,她们不受家庭的束缚,兴趣丰富、朋友多,还可以和“弟弟”谈恋爱。
然而,这大概率只是人设而已,网络的段子有多酣畅淋漓,现实的落差就有多大。
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董璇和张维伊。在当代情感模式的鄙视链中,姐弟恋位于顶端,被视为平等和进步,女性有更多的主动权。“弟弟”似乎意味着有活力、真诚和热烈,人们脑中可能浮现的是《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和《春夜》中的丁海寅。
然而,当张维伊出现时,这个粉红泡泡被无情地戳破了。董璇为他支付餐费引发暴怒,让46岁的董璇生二胎,裹挟董璇办婚礼——在这些引发争议的事件中,大众看到的是一段很“传统”的关系。
董璇就像“带了一个儿子”,不断地在妥协和退让。从只恋爱不结婚,到结婚不生孩子,再到考虑要二胎;很多女性可能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缩影,在关系中她们是如何逐渐将自己抹去的。
更可怕的是,节目中张维伊并不是一个所谓的“大男子主义者”,即便是在生二胎这件事情上,他说的也是“顺其自然”,只是自己希望有一个孩子,并且对继女也很好。生不生的选择权,还是在女方手上的。放在现实中,这样的男性大概率会被视为“优质对象”。
而将你放在这个处境中,有多少女性又能直接地说不?有多少人或多或少会犹豫,会产生“他敢选择我,挺勇敢的,一般男生不敢,这多麻烦”、“生个孩子会让关系更稳定”的念头。
所以,观众才会这么愤怒,这种怒气并不是针对张维伊的,气愤的是这样的处境很有可能在自己身上发生。她们或许懂得很多道理,可以独立地工作赚钱, 依旧无法像理想中的现代女性那样,能够开放自由地享受关系。
她们还是会觉得女性没有一段关系会很失败很遗憾,从而会为了维持关系,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就像上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中所言:“她们身披浪漫爱意识形态的余香,带着男权的伤痕,捧着老一辈交到她们手中的尊严,还有自己决定自身价值的自由,但她们一样都不舍得抛弃,只得东奔西跑,手足无措 。”
这种矛盾在她们作为母亲的身份时,会更为强烈。
其实很多女性在离婚后对爱情都没什么执念,甚至不会选择再进入一段关系。但这种渴望的被爱的执念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这点体现在另一位被批与儿子相处太令人窒息的嘉宾王琳。
她把儿子排在人生序列的第一位,问她“这样会不会失去自我?”她认为“会,但是……有段时间觉得自我不重要”,这让不少网友备感不适,仿佛看到了将生活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母亲的缩影。
她们控制欲强、黏腻、情绪化,是“不够进步”的母亲。这样的关系或许是“病态”的,但作为一个人,有这种感受是正常的。就像王琳在节目中所说:“小时候儿子缠着她,妈妈,你来陪陪我好吗?长大了说的却是:妈妈,你要找到自己生活的重心。”
从理性上看,当然可以说是身份转变了,孩子大了需要自己的空间,母亲要学会退出。然而,人不是水龙头,可以随时打开或关上。如果一个人在十几年里,生活都是以孩子为重心,她不太可能突然就长出了自我。
更何况,社会对于母职的期待很高,女性长期以来被灌输的观念就是母爱是伟大的,需要为孩子付出一切。
创造新的女性样本
不过,观众看综艺看得这么入戏,很多时候也是因为她们太想从中看到期望中的女性样本。
普通人可能要为日常生计发愁,束缚太多,对比之下,这些实现财务自由的女明星,是否可以走出传统的女性叙事?其实,在娱乐圈里,女明星的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个人形象。
这当中既包括美貌,也包含个人生活,一旦出现丑闻,女明星轻易会被“荡妇羞耻”,从而失去演艺机会,这就使得女明星会更倾向于谨慎和保守。
否则刘晓庆也不会如此受年轻人喜爱,毕竟这种活得通透、彪悍、不内耗、抛弃女性要温柔贤惠和结婚生子叙事的女明星太少了。
更何况娱乐行业,除了面向小众的独立电影音乐话剧等,服务的就是社会的主流人群,那它们传递的还是社会最主流的价值观,一旦稍稍越界,就有可能被观众质疑。
比如董璇二婚这件已经很“合规”的事情,也有类似于“有孩子的女性不该再结婚,要把孩子的需求排在自己之前”之类的评论。所以,你不太可能在当下播出的真人秀里,看到太先锋的生活方式。
而节目组也会将这些带着主流的框架去解读那些“非主流”的关系。比如在《我家那闺女》中就曾短暂地呈现过一对“另类”的母女,于文文和她的母亲彼此之间互不干涉,几年不怎么来往;她妈妈旅行、恋爱,一直在路上,所以也没有来到现场。
节目组则刻意剪辑出于文文的“孤独”,来暗示这种关系的冷漠。可以看出这背后还是站在传统的家庭观念上,认为幸福的母女关系就要亲密无间;而没有去探索是否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需求,无论是母亲还是子女,都可以不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
这背后更为本质的原因还是一个人是否会活出自我,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金钱,而是取决于它所认同和接受的社会文化。
就像《大众文化的女性主义指南》中提及的“文化之所以可怕,正因为它强烈地、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我们的精神和思考方式”,大多数人就是会被主流价值观所规训,无论你是明星、富豪,还是普通的上班族。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无法成为理想中的女性呢?对此,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许慧琦认为,“还是得靠已经发展出女性本位意识的人,不断在公私领域,以各种方式传播信息,散布性别觉醒的重要性,激励她人不以男性价值观来界定自己。”
近些年,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很多脱离传统女性叙事的人物,比如苏敏、房主任、王小利等,这些人都是普通人。她们有的是农村出身,经济状况也都算不上富裕,但也不影响她们做出一些勇敢的决定。
可以预想得到,真人秀无论前期多让你生气,到了最后都是一团和气的“包饺子”。节目组和明星收获流量,受伤的只有你自己。
所以,将视野放得更宽一些,更多鲜活的女性不在真人秀中,还是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和创造。
▼
无印良品刚进入国内市场时,没什么竞争对手,但这些年来,名创优品等国内同类品牌快速崛起,它们依托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将生产成本压得更低,开店速度更快,店铺数量更多。
· 南周知道出品 ·
· 未经授权 不可转载 ·
· 欢迎朋友圈哦 ·
来源:南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