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周口市川汇区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批准该药企重整计划,标志着这起备受关注的执转破案件圆满收官。该案从受理到批准重整计划用时9个月,成功保住了53个核心药品批准文号,115名职工全部返岗,预计全面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逾亿元。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申亮亮 朱艳豪
“真没想到,停产3年的老药厂还能活过来。”看着首批成品药缓缓下线,河南某老牌药企职工李师傅眼眶泛红。
近日,周口市川汇区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批准该药企重整计划,标志着这起备受关注的执转破案件圆满收官。该案从受理到批准重整计划用时9个月,成功保住了53个核心药品批准文号,115名职工全部返岗,预计全面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逾亿元。
三次流拍、许可证临期——老牌药企“命悬一线”。该药企自1969年建厂以来,曾开发多个原研品种,持有53个药品批准文号,一度是太康县医药产业的支柱企业。但近年来,因经营不善和对外担保链断裂,企业逐步陷入停产状态,法定代表人涉案,债务规模高达数亿元,厂区甚至一度陷入控制权纠纷。2024年5月,周口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申请,将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并指定川汇区人民法院审理。经听证,川汇区人民法院认定该药企仍具备挽救价值,于同年7月正式裁定受理重整。
府院联动、四次招募——投资人“姗姗来迟”。药品生产许可证将于2025年12月到期,若不能及时换证,53个批准文号将“一夜清零”。川汇区人民法院会同太康县人民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3次申请办理许可证延期,指导企业先后4次公开招募投资人。2025年1月,第二次债权人会议经竞争性遴选,最终确定上海某药企为重整投资人,突破招商困局。
九类主体、多重博弈——法院依法强制批准。重整计划草案面临九类利益主体激烈博弈:金融债权人坚持“清算清偿率高于重整”,普通债权人质疑资产估值,出资人担忧股权被“清零”。面对僵局,川汇区人民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八十七条,以“重整条件下清偿率显著高于清算”为标准,通过市场化竞价锁定交易对价,并依法强制批准重整计划。
投资人违约、闪电更换——司法应变彰显效率。距签约不足一月,原投资人因资金问题而违约。川汇区人民法院迅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一致同意更换投资人并同步启动尽职调查。两周内,西藏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完成接盘,投资款全额到位,清偿方案一次性兑现。
产能恢复、蝶变重生——“周口方案”呼之欲出。目前,这家老牌药企已完成股权变更,新药品生产许可证换发完毕,3个批次药品顺利下线。53个药品批准文号全部存续,115名职工工资、社保历史欠费全额清偿,潜在信访风险彻底化解。该案探索出的“执转破+府院联动+市场化处置”模式,为全国老工业企业涅槃重生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周口样本”,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