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台LY-1,镜头直径可能超过1米,装在四轴重型卡车底盘上亮相,看着就像科幻片里走出来的
9月3日的阅兵,有个细节让人心头一震——
我国世界最大功率舰载激光武器,真的亮出来了!
那台LY-1,镜头直径可能超过1米,装在四轴重型卡车底盘上亮相,看着就像科幻片里走出来的
300千瓦!
比美国海军现役测试的还要高出一截
有些军迷听到OW5-A10、OW5-A50已经没多少感觉了
因为这类几十千瓦级别的车载激光武器,土耳其和印度都能“攒”出来
但能稳定打到300千瓦?
那不是简单把几个小功率并联就行的事
要不然,美军早干成了
美国也玩激光,但目前舰载武器的实测能力,真没超过150千瓦
ODIN、HELIOS、SSL-TM、LWSD,这几个项目听着厉害
可要么是软杀伤致盲,要么是小范围打无人机
唯一想冲到300千瓦的,是HELCAP项目
但那还在研发阶段,而且针对的是反舰巡航导弹拦截
相比之下
我们去年的“四明山”舰上,就已经装过大型激光武器测试
外形跟这次阅兵上的LY-1非常接近
在展会上看到过国产500千瓦级电源模块
还见到过1000千瓦级的,模块化堆叠使用
光纤激光器转换效率30%-35%,算下来能支撑150到300千瓦发射功率
这意味着——
LY-1这样的大功率激光武器,不只是展品,它可以实装,也够稳定
更关键一点,国产光纤激光器已经不是新突破,而是产业化、批量化生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直接跨过别人卡脖子的门槛
美国的ABL项目还记得吗?
装在747上的氧碘化学激光器,一度做到兆瓦级
结果80吨的系统,14个电源模块,成本和技术都扛不住,被淘汰
化学激光都走进死胡同了,现在主流是光纤激光
而我们正好在民用市场上占据垄断性优势
这次LY-1亮相,是实力展示,也是态度——
我们已经具备把高功率激光搬上舰艇的全套能力
作战意义很直接:
第一,开火成本极低,几美元就能轰一次,这对海战消耗来说不可比拟
第二,光速打击,理论上能对付高超音速导弹
如果海面来袭的是密集群无人机,或者突防巡航导弹
以前拼防空弹拦截,几百万元一发,还不一定打得完
现在换成激光,只要电够、多扫几下,就是另一种游戏规则
可问题来了——
300千瓦,在实战环境下真能持续发射多长时间?
天气、湿度、海浪反射,对激光作战效果会有多大影响?
还有一点值得琢磨——
装备在舰艇、大卡上的系统,再先进,也要考虑维护和能量补给
持久战里,它到底能不能完全替代导弹和炮火?
它的出现,让很多人都站到两个阵营里:
有人说这是海战未来,也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
有人觉得它还是实验品,离大规模部署还有路要走
你觉得呢?
这种国产顶尖激光武器,是不是意味着未来战争会彻底换玩法?
会不会,有一天海上的导弹对射被安静的“光线”取代?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