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时间过得真快,今日2025年4月2日,农历三月初五,春分节气已经进入了尾期(三候始电),意味着随着自然界阳气的增长,降雨、雷电天气开始增多,清明节气也即将到来。明日4月3日(农历三月初六),这天就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也称“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时间过得真快,今日2025年4月2日,农历三月初五,春分节气已经进入了尾期(三候始电),意味着随着自然界阳气的增长,降雨、雷电天气开始增多,清明节气也即将到来。明日4月3日(农历三月初六),这天就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也称“寒食节”。在《荆楚岁时记》中对“ 寒食节”有着明确的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说的就是冬至后105日,古人就会禁火三日,吃冷食如饧大麦粥等,故得名“寒食节”。
明日三月初六,还有啥说法?
《唐会要》有云:“ 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大历十三年二月十五日敕: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至贞元六年三月九日敕:寒食清明,宜准元日节,前后各给三天。”《后汉书·周举传》又提到:“ “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
寒食节在唐朝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定节日,并且会与清明节合并放假,甚至假期还不断延长。当时人们对于寒食节的重视,也主要与“介子推”有关,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曾割腿肉为晋文公充饥。后来晋文公成为国君,介子推却选择隐居绵山。为逼其出山,晋文公手下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不出,最终与母亲一同在一棵大柳树下永眠。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火,人们只能吃冷食,自此就有了寒食节。
寒食节在唐宋时期是最鼎盛的时期,宋代的寒食节更是与冬至、元旦并称当时的三大节日之一,然而到了元代以后,寒食节逐渐衰落,特别是在汉代,周举更是革除了寒食节“吃冷食”的弊俗,让人们恢复温食,但寒食节的习俗仍然流传下来,最终与清明节融合,使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明日农历三月初六就是今年寒食节的日子,为什么每年的寒食节都会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呢?
每年的寒食节并非有固定的日期,而是需要根据历法推算而来,上面我们也提到了冬至后的105日就是寒食节,而清明节不仅是传统节日,还是重要的二十四节气,其与冬至之间正好相差了106天,因此,每年我们看到的寒食节都会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今年的寒食节当天,即农历三月初六,同样也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一个日子,称之为“武当爷诞辰日”。武当爷,也叫“真武大帝”,是道教中的北方之神,在道教信仰体系中,其拥有极高的地位。每年的三月初六就是武当爷的诞辰日,这天各地的道教宫观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会,诵经祈福,以表达对真武大帝的敬仰。
不是迷信!明日三月初六,这天不仅是寒食节的日子,同样也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因此,农历三月初六这天有很多的习俗和讲究,每当到了三月初六这天,身边的老人就会提醒3件事别犯了忌讳:1不烧、2不供、3不吃,分别都是指的什么?我们赶紧了解一下吧。
寒食节是一个纪念介子推的节日,介子推因忠贞不渝而被火焚身,后人便以“禁火”的方式来缅怀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难以再像古人那样严格遵守这一习俗,除此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也让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禁火的意义,因此,现如今寒食节禁火的传统不再像古代那样严格,这天人们仍然可以烧火做饭。
然而,寒食节可以烧火,但要注意避免在野外烧火。因为寒食节正值清明前后,此时正是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时候,加上假期的临近,人们可能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门踏青出游,野外游玩之际要记得避免烧火野炊,现在正处季春初期,天气还相对较为干燥,一旦烧到枯草很容易发生无法挽回的事情,因此,如果想要踏青出游,可以选择携带一些即食食品或冷餐,避免在野外生火做饭。
寒食节本身也是一个祭祀节日,只因距离清明节太近,各种习俗内容才被融合到了清明节。值得一提的是,寒食节也有着独特的祭祀内容,特别是在供品的选择上更是有着独特的讲究,例如,人们会在这天选择寒食粥当做供品,其象征着对介子推当年割股啖君行为的纪念;其次人们还会将馓子当做供品,其咸香酥脆的口感,表达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最后,人们还会将鸡蛋当做供品,因为鸡蛋圆润饱满,象征着团圆与完整。
老话说“早清明,晚寒衣”,寒衣节作为清明节的前一天,一些地区已经陆陆续续开始祭拜烧纸,供品的选择也不局限于以上三种,而是有很多的食物都可以祭拜,但还是要避免一些不吉利的食物,比如梨,因为“梨”与“离”谐音,有分离之意;还有葡萄,在一些地方的习俗中,葡萄成串生长,象征着“成串跟着走”,有跟随逝者而去的不吉寓意,所以也不适合作为祭拜的供品;另外,空心的食物如空心的馒头等也不太适宜,因为空心寓意着无心、不实在,对祭拜之事不够敬重。
寒食节当天还有着“吃冷食”的习俗,虽说这个习俗是纪念介子推的,但从现实来看同样有着几分道理,因为农历三月正处季春时节,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发,人体新陈代谢逐渐旺盛。此时适当吃一些冷食,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我们的老祖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春季适当食用冷食可以清热去火,预防因阳气过盛而引发的上火等不适。
但要注意,吃冷食虽然是寒食节当天的传统习俗,可是凡事都要有个度,冷食也不能吃太多,因为人体在季春时节虽然阳气上升,但脾胃功能仍旧相对较弱。过多食用冷食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不适。因此,吃冷食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对于体质较弱、脾胃虚寒的人来说,更要少吃或不吃冷食。
总结,今年的三月初六,有啥特点?这天不仅是“寒食节”,同样也是“清明节的前一天”、“武当爷诞辰日”。明日三月初六,记得3件事别犯了忌讳:1不烧、2不供、3不吃,这不是迷信!这是古人的生活经验,不妨把“三月初六这天的讲究”分享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这也算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别样的关心方式。
来源:生肖运势第一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