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彼时,时任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刚刚结束对前沿阵地的视察,准备在餐会上训话,不过是申明此次赴金门是奉了蒋总统之命,向守卫在大小金门、马祖、大二担诸岛屿上的国民党军将士表示慰问。
1958年8月23日黄昏,金门岛北太武山的“翠谷”餐厅正举行一场特殊的晚宴。
彼时,时任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刚刚结束对前沿阵地的视察,准备在餐会上训话,不过是申明此次赴金门是奉了蒋总统之命,向守卫在大小金门、马祖、大二担诸岛屿上的国民党军将士表示慰问。
半个多小时后宴会已散,时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官胡琏和新调来的副司令官楚云飞,陪同俞大维沿着张湖公路散步回司令部。
而副司令赵家骧将军、章杰将军和澎湖防卫部副司令官吉星文将军三人,正站在翠谷湖与湖岸相连的石桥上聊天。
他们这几个人做梦都没想到,死神已经悄然来临。
彼时的厦门云顶岩指挥所,福州军区司令员叶飞上将正凝视着作战地图。
在他身后,450门各式火炮已悄然完成最后校准,炮口直指金门岛的151平方公里土地。而叶飞手中的怀表指针即将指向17时30分,据说这个精确到秒的时刻,是毛主席亲自敲定的总攻时间。
“各炮群注意,按预定方案实施第一轮覆盖射击!”
随着叶飞一声令下,红色信号弹迅速划破天际。顷刻间,2600余发炮弹如暴雨般倾泻在北太武山巅,其中首群炮弹朝着“翠谷”餐厅及周边防御工事呼啸而去…
恰恰在那个时候,吉星文刚刚掏出香烟递给赵家骧和章杰每人一支,正用打火机点烟,突然听到空气中有一种怪异的呼啸声由远而近,身为职业军人,他们敏感的察觉,这种声音是高速运行的弹丸划破空气发出的声响。
于是吉星文手一哆嗦,大叫一声:“不好!”
然而,还没等他们就地卧倒,第一批炮弹已驰落翠谷湖,在一片地动山摇的爆炸中,整个翠谷湖硝烟弥漫,弹片横飞,三位将军连同石桥顿时无影无踪……
彼时,正在北太武山下的张湖公路上散步的俞大维、胡琏、楚云飞在第一批炮弹落地时,就被警卫人员按倒在路边的山石下。
而胡琏和楚云飞两个人几乎同时从地上蹿起,在密集的炮火中不要命地冲进司令部。
胡琏迅速抓起电话要炮兵指挥官,准备下令金门炮兵全面反击。然而他马上就暴怒地摔掉话筒,因为岛上的有线通信网在第一轮炮击中就全部被摧毁了。
很快,侦察部门发来报告,无线电对讲机中出现大量来历不明的神秘呼叫。胡琏一听便倒抽一口凉气,原来,解放军的侦察分队竟神鬼不知地潜入他重兵防守的岛上,而且人数还不少。
“真见了鬼了!”胡琏暴怒着下令,步兵分队全体出动,在全岛进行搜索,并公布了俘获解放军侦察兵的悬赏数额。
据悉,这场持续了85分钟的炮击,共发射炮弹3万余发,创造了中国炮兵史上单日火力密度的巅峰。
很快,金门岛瞬间沦为火海,国民党军通信系统完全瘫痪,胡琏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惊呼:“共军炮火猛烈,前所未有,翠谷一片火海,伤亡惨重,职幸免于难,实乃天助!”
其实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炮战,实则是多重国际国内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1958年的世界正处于冷战白热化阶段:
美国在台湾海峡部署第七舰队,试图通过《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纳入西太平洋防御体系;中东地区爆发黎巴嫩危机,美英联军武装干涉伊拉克革命。毛主席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战略机遇,决定以炮击金门为支点,撬动美苏冷战格局。
而蒋介石呢,也正加紧“东山再起”的军事准备。尤其1958年上半年,国民党军对福建沿海的袭扰次数同比增加300%,其空军甚至深入大陆腹地投掷传单。
尤其更危险的是,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正秘密推动“划峡而治”方案,企图将台湾海峡变为永久军事分界线。
于是,高瞻远瞩的毛主席,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一方面通过炮击金门测试美台条约的实际效力,另一方面利用蒋集团不愿放弃金马的心理,将金门塑造为连接两岸的政治纽带。
正如他在北戴河会议上所言:“我们要打给美国人看,也要打给蒋介石看,更要打给全世界看!”
于是,为了达成战役突然性,解放军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隐蔽准备。不仅从东北调来的炮兵第6师伪装成工程部队,通过夜间铁路运输秘密抵达福建。
而且厦门前线的渔民突然“集体休渔”,实则是为炮兵阵地让道。
最具创新性的是,解放军在大嶝岛还秘密修建浮桥,将海岸炮推至距金门仅5公里的前沿阵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8月23日的首轮炮击更是堪称精密计算的典范:无论火力配置、 打击目标、战术创新都取得了显著的奇效。
据战后统计,首日炮击共摧毁金门岛70%的地面军事设施,国民党军伤亡604人,占其总兵力的7%。
其实作为金门防务的实际操盘者,胡琏的军事素养在炮战中得到他充分展现。
他早在1957年接任金门防卫司令后,就开始构筑“地下化、堡垒化、阵地化”的防御体系,可谓固若金汤。
而至1958年8月,金门已建成总长21公里的地下坑道网络,可容纳3万兵力及三个月作战物资。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胡琏没想到,解放军的火力密度远超他的预期。
据说胡琏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共军的炮弹像下雨一样,我们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在这种打击下就像纸糊的一样。”
不过胡琏也不是吃素的,面对绝境,他展现出顽强的指挥能力,并且采取一些试图扭转战局,但还是无济于事,只不过为后续的防御战争取了宝贵时间。
最终,炮击金门引发的连锁反应迅速波及全球。美国政府陷入两难境地,而蒋介石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
他一面要求美军直接参战,一面在日记中写道:“今日之局,唯有坚持到底,方能破共匪奸计。”
可以说这种矛盾心理在9月7日达到顶点:那一天,美舰为国民党补给船队护航,解放军按“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策略开火,美舰竟立即撤离战场。
显而易见,美台同盟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为此毛主席评价道:“杜勒斯这只纸老虎,一戳就破。”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舆论场,炮击金门成为社会主义阵营声援民族解放运动的标志性事件。
不得不说,毛主席的大智慧无人能及,当金门岛在炮火中颤抖时,伟人的目光早已超越战场。
就在10月6日那天,毛主席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暂停炮击7天,允许国民党军在无美舰护航下运输补给。并且又宣布“单日子打炮、双日子停火”的安排。
而这一伟大决策,不仅彻底打乱了美国的战略部署,更是维持了军事存在和保障了民生。
如今,金门炮战虽已过去六十余年,但其影响至今仍在台海回荡。
在此,不由得想起毛主席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所写的诗:“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来源:寻史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