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播出控烟行动!上海已经执行,一经发现,最高罚款3万元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22:58 1

摘要:上海是中国控烟领域的“先行者”,早在2010年,《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便开启了室内禁烟时代,2017年修订后,“最严控烟令”明确取消所有室内吸烟室,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很多人在路上走的时候,都遇到过有人面在面前“吞云吐雾”,弄到到处都是烟味,不仅难闻,而且对身体还有危害,这就是“游烟”。

3月25日,一则“上海对边走边抽烟的游烟族出手”的新闻登上央视,引发全网热议,为了解决二手烟,上海也是选择“重拳出击”

在8个“网红地标”试点严控“游烟”,违者最高罚3万元!

上海是中国控烟领域的“先行者”,早在2010年,《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便开启了室内禁烟时代,2017年修订后,“最严控烟令”明确取消所有室内吸烟室,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然而,室内健康意识提升,室外“游烟”问题逐渐凸显,太多人选择在外面吸烟了,严重危害到了游客和行人的身体健康。

所以上海再度升级控烟政策,将矛头对准人流量密集的网红地标,推出“控烟行动三部曲”,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

但是担心一时间无法实行,就先选择了在八大网红地标试点,一点点的循序渐进,像武康路、豫园商城、外滩等8个中外游客聚集区被列为重点治理区域,通过电子屏、艺术化标识、智能语音设备等强化宣传。

不过也不是一点烟不让吸,上海还专门在这些地方设置的一些吸烟室,就是给在这些人一个吸烟的地方,并且还配备灭烟袋和引导标识,实现“疏堵结合”。

如果有人在外面吸烟而不是市内,那么抓住就会被罚款,每个人还可以进行举报,市民发现“游烟”可拨打12345举报,个人最高罚200元,场所管理不力者最高罚3万元。

控烟绝非“一刀切”,上海的治理逻辑在于平衡自由与秩序,在武康路文化街区,控烟标识被设计成艺术装置,既传递理念又不破坏景观。

在豫园商城,智能语音设备实时提醒游客禁烟区域;而外滩滨水区则通过黄线明确划分吸烟区与非吸烟区,这种“柔性劝导、硬性规范”的模式,既尊重了烟民权益,又保护了公众健康。

2024年,上海控烟执法部门检查单位超22万家,处罚场所888家,个人1010人,罚款总额超216万元,严管之下,市民对控烟政策的支持率攀升至98.3%。

政策落地后,上海闵行区一家花鸟市场因多次违规收到3万元“顶额罚单”,成为典型案例,该市场因未设置禁烟标识、未劝阻吸烟行为,且烟蒂散落等问题被重罚,

物业负责人坦言“教训深刻”,这一案例被央视报道后,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多家餐饮、娱乐场所主动加强控烟管理。

然而,部分市民反映执行效果参差:“网红街区游烟减少,但普通街道变化不大”“缺乏强制处罚,遇到强硬烟民仍无奈”,对此,上海爱卫办表示,未来将强化志愿者巡查与执法联动,并探索“信用惩戒”等新手段。

新加坡、韩国等地早已通过黄线划定吸烟区,违者重罚,新加坡以“黄线吸烟区”和5400元高额罚款闻名,意大利米兰甚至要求吸烟者与他人保持10米距离。

相比之下,上海200元的个人罚款被部分网友认为“威慑力不足”,建议参考新加坡模式,不过,专家认为,控烟需兼顾国情,循序渐进,上海此举也是与国际接轨的体现。上海控烟的终极目标,是打造“无烟健康城市”。

根据规划,2025年将在试点基础上推广三大措施,引入AI摄像头识别吸烟行为,实时联动执法,研究对“边走边抽”行为直接处罚的可行性,填补法规空白,过学校、社区宣传,推动“吸烟移步指定区”成为社会共识。

无烟环境不是剥夺自由,而是让所有人呼吸得更自由,未来,当“吸烟请移步”成为习惯,上海或许将向世界证明,一座超大城市,完全可以在尊重多元需求的同时,守护每一口呼吸的纯净,无烟环境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全民共建的文明共识。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红网---2025.03.30:《“游烟”治理还须上升为“硬约束”》

原文刊登于九派新闻---2025.03.28:《上海8处网红场所治理边走边抽烟,市民可对“游烟”进行举报,场所最高罚款3万元》

原文刊登于光明网---2025.03.31:《上海要求严控!一边走路一边抽烟,市民可打12345进行举报,个人最高罚款200元》

原文刊登于央视新闻---2025.03.28:《对“边走边抽烟”说不 上海对“游烟”出手了》

来源:跳跳虎爱吃跳跳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