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北疆丰碑
红色记忆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地方文献书单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我们沐浴在阳光下回望过去,更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每一次阅读文献中的红色记忆,都是与这段历史一次庄严地对话。让我们通过阅读来铭记这段岁月,汲取历史智慧,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挺起民族的脊梁》
内蒙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图集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
本书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由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对抗战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编辑的图集。全书选取了500多幅图片,内容详实,是抗日战争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真实写照。其中通过大量图片特别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历史。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内蒙古卷》
邢野 编著
《中国抗日战争全景录》是由全国各地人民出版社共同编辑出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中国抗战历史图景,纪念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的系列图书,本书为内蒙古卷。
内蒙古地区作为祖国北方的重要战场,各族人民在这里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展开了可歌可泣、惊心动魄的斗争。本书对于全面了解内蒙古地区各族人民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团结奋战,共御外敌的壮举,有重要意义。
《内蒙古红色文化遗产》
(不可移动文物)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编
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据初步统计,全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00余处,博物馆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10万余件(2021年)。
本书收录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留下的,本书也收录了一些著名历史人物在内蒙古进行革命活动旧址、故居,以及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纪念设施、建筑等。
《红色宝藏》
内蒙古博物院馆藏革命文物
张闯辉 主编
内蒙古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开辟革命工作的民族地区,也是成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区。本书研究整理了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文物,通过以物说史的形式,讲述67件/套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其中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姚喆的日记手稿、白生宝等老乡给八路军背上大青山的磨盘、东北抗日联军使用过的桦树皮盒等珍贵文物,见证了抗日战争期间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
《“九·一八”——“七·七” 内蒙古抗日救亡运动》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 编
本书是按照原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于1987年发出征集整理“九一八”到“七七”期间抗日救亡运动史料的通知精神,编辑出版的读物。收录了赤峰保卫战、绥远反帝大同盟、百灵庙暴动纪实等内容,辑录了《中国共产党内蒙特委为纪念“九一八”一周年反对帝国主义进攻热河告蒙汉劳苦民众书》等文献资料。
《绥远1936 失踪战地摄影师方大曾的抗战记录》
杨红林 著
方大曾1912年出生于北平,从小热爱摄影,在中国摄影水平整体落后的年代,无师自通的成为了一名摄影师。他的镜头聚焦于底层百姓,在19世纪30年代,他又用镜头饱含激情的记录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影像,揭露日军种种丑恶行径。1936年底,他只身北上深入前线,记录了绥远战争的过程。七七事变爆发后,他第一时间赶赴前线,但三个月后,这位战地记者却突然失踪,自此再无音讯。
他拍摄的837张照片保存在国家博物馆,通过这本书我们将跟随这位传奇的摄影师,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
《绥远抗战》
曹志高 编著
绥远地区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1928年设省,1954年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绥远抗战掀起后,绥远地区的军民先后进行了红格尔图战役、百灵庙战役、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等,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被誉为“中国人民抗战之先声”。本书通过大量历史资料、档案、照片展示了绥远抗战中的重大历史片段。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资料选编》
(历史档案部分)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
本书收入的172件档案资料,来自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和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是1938年3月至1945年9月,中央领导同志、中共中央派出机构、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和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各级党政军机关的来往文电和文件,是大青山地区抗日斗争的真实记录。
《大青山抗日斗争史》
内蒙古党委党史研究室
《大青山抗日斗争史》编写组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在党中央根据全国抗日战争的战略要求决策并领导创建的,在华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书通过500多份历史档案和各种文献资料,结合100多位在大青山战斗过的老同志的回忆录、访问录和口述资料,参考了有关报刊、图书,经过反复研究而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的再现了大青山抗日斗争的场面。
《麦新在开鲁》
中共开鲁县委宣传部编印
“《大刀》歌起传南北,亿万人民受鼓舞。”麦新是优秀的革命音乐家和战士,他出生于上海,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7月,麦新创作了著名的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
解放战争期间,麦新从延安几经辗转来到开鲁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在一次匪徒的突然袭击中壮烈牺牲。听闻他去世的消息后,当地群众失声痛哭,时至今日依然在缅怀这位革命先烈。
本书为纪念和弘扬麦新的革命精神,介绍了麦新的事迹,收录了麦新创作及歌颂麦新的歌曲,辑录了麦新在开鲁工作期间的部分日记。
《诺门罕战争》
厉春鹏 徐占江
阿必德 阎为民
那申 著
80多年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巴尔虎草原曾经发生过一起影响重大的反法西斯战役——诺门罕战役。中共东北地区党组织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和广大民众,在中国东北地区全力开展游击战,严重扰乱了日伪军的后方,牵制了日军在东北的主力部队,有力地策应了苏蒙军队对日作战。这场战役的胜利间接支援了中国的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重要一页。
本书采用一手资料全面介绍了诺门罕战役,资料丰富,史料翔实。
《苏炳文与海满抗战》
徐占江 王召国
赵玉霞 徐鑫 编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陆续占领东北辽宁、吉林等地,进逼黑龙江。1932年,镇守呼伦贝尔地区的苏炳文等在海拉尔、满洲里等地开展抗日斗争,清除日伪势力,并于10月在海拉尔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在富拉尔基、朱家坎、腰库勒、大兴安岭等多个地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激战,他们的壮举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书运用大量的史料、照片和地图,再现了苏炳文以及广大东北民众救国军的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供稿:历史文献部
制作团队:董晨阳 张静 红梅
编辑:董晨阳 王一凡
初审:何砺砻
复审:田艳 周虹利
终审:马文波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