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我不敢” 到 “我能行”,那些被老师温柔托举的成长光芒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9 01:35 1

摘要: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位教师都如同一位园丁,用知识的甘霖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因此,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孩子们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

老师们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只是蹲下来听孩子说 “我害怕”

当他们说 “我想试试”时陪他们试

等他们喊 “我能行”

他们像守着星火的人

轻轻吹亮每个孩子心里的光——

那光是勇气,是自信,是友爱

是藏在稚嫩声音里的家国情怀

本期育人故事,我们继续走进

这些 “点亮” 的故事

看教育如何像一缕风

让每个独一无二的生命

都扬起自己的帆

点燃智慧的火花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党校园 郝运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位教师都如同一位园丁,用知识的甘霖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启迪和人格的塑造。因此,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孩子们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

润心田,了解独一无二的你

小军,一个性格内向的小男孩,在寒假期间不慎摔伤了左胳膊,变得更加不愿与人交流,运动时也极力避免使用受伤的左胳膊。康复回到幼儿园后,尽管小军妈妈说医生建议多活动手肘有助于康复,但小军似乎仍心有余悸,每当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他总是独自站在一旁,一动不动。

我告诉他:“听说你受伤的时候,老师很担心,但是听妈妈说你在做手术时特别勇敢,一点都不怕疼。”小军回应说:“老师,我真的很勇敢,做手术时我只哭了一会儿就不哭了。但玩耍时,我还是有点害怕。”我温柔地安慰他:“郝老师小时候也受过伤,但身体康复后,我们就可以正常活动了。我们的四肢会越用越灵活,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接下来的日子里,我陪着小军进行体育锻炼,有意识地引导他左右手并用,告诉他我会一直在他身边陪伴他,无需害怕。渐渐地,小军的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各自的兴趣、才能和可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敏锐地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情绪状态和身体健康。通过细心观察他们的行为,倾听他们的心声,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助他们茁壮成长。

启心智,支持勇于挑战的你

小军和小Q准备搭建一个比我高的大楼,到后面小军垫着脚尖搭得很吃力,但一直坚持着,此时的高楼有些摇晃,似乎要倒了。他们想到了好办法——把别的地方搭高,将侧边加固。小军将建筑的侧边搭高,小Q用长条积木插进中间空的地方进行加固,高楼果然变得更加稳固。为了到更高的地方搭建,他们搭建了一个多层的台阶,最后虽然塔倒了,他们经历了短暂的失落就迅速调整状态并说道:“没事没事,继续搭!”

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我始终鼓励他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支持他们像探险家一样探索。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和解决,让他们在探索和尝试中找到答案。第二次尝试时小军和小Q搭建出了和我一般高的房子,吸引了更多的小朋友对我发起搭高挑战。

自主游戏,如同一个自由的舞台,孩子们在其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观察到,孩子们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家精神中“点燃”而非“灌输”的重要性。一对一表征倾听中他们说:“下次要挑战搭一座更难到房顶的中国高塔,可是怎么搭呢?”新的游戏又开始了,当孩子们回班分享时,与同伴一起讨论出能将房子搭建得更高更稳固的方法,参与搭建游戏的人数也由原来的2人逐步增加到了6人、8人、12人。在建构游戏中创新出了很多的新游戏,比如:垫子搭高跳台游戏、平衡木游戏、木板滑梯游戏、自由落体游戏等,每一次的新发现都让我惊叹不已。

在前期课程实践过程中,我一直有意识地用所学专业知识鼓励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探索,教师启发幼儿探索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经验,从平常的事情中发现其规律性。后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游戏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开心,不只是因为看到了孩子们的思维踊跃,更是因为他们在“六一”得到了科学研究的启蒙。我们在活动中注重发展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和对他人的友爱之心,他们就会在建设科技强国中勇敢向前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有好朋友啦!

北京市六一幼儿院 赵彦

融合教育是指将具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与正常孩子放在同一教育环境中,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措施,促进特殊孩子与正常孩子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学习,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真正融为一体的教育形式。

小希是一名大班小朋友,也是一名发育迟缓的小朋友。日常小希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时,经常会把自己的身体靠向身边人,同时把头放在小朋友的肩膀上,小朋友让她离开,她不但完全不理会,反而会靠得更近,导致身边的小朋友频频向老师告状。

如何才能让小希和小朋友一起玩呢?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特殊孩子的核心障碍之一就是社交障碍,无法识别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察言观色能力弱,社交方式不被接纳。为了能够让小希和同伴友好游戏,我逐步实施了我的“计划”。

首先,引导幼儿理解小希的行为。我们和班级幼儿讨论“如何看待小希靠在小朋友身上,使劲搂或抱小朋友”的话题,引导幼儿理解那是小希独有的表达方式,是“喜欢你”的意思,共同读懂小希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幼儿理解、接纳小希的这种行为,才能萌发幼儿愿意和小希做朋友的想法。

其次,给小希找个好朋友。在围坐时,我会征求小希的意见。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想让小辰和她坐在一起。得到小辰的同意后,小希每次都挨着小辰坐,当小希又想靠着他时,小辰就拍拍腿,小希也跟着拍拍腿、坐好。小辰再指指老师,小希就会将注意力放到老师身上。慢慢地,小辰和小希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户外自由活动时也会主动让小希和他一起玩。通过这次尝试,我们发现和同伴一起后的小希变“乖”了,她能听懂同伴的意思,接纳同伴的建议,似乎同伴的话更管用。

接着,鼓励小希学会正确表达情感。我借助孩子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更加喜欢听成人给她讲故事这一策略,邀请她和我一起看图书,给她讲有关交朋友的故事,引导她明白什么是朋友,如何才能交到朋友,怎样才能让别人喜欢,引导小希了解我们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一次大班户外游戏中,小希高兴地跟我说:“赵老师,我有朋友啦!我的朋友是大姐姐。”户外中可以看到她们两个一起骑车,一会儿“大姐姐”带着小希,一会儿小希带着“大姐姐”,小希也会在游戏中到处寻找“大姐姐”的身影,跟着“大姐姐”一起游戏。

此外,帮助小希建立正确的社交能力。虽然小希还是会出现突然抱住别人甚至把小朋友抱倒的现象,但是慢慢地,身边的小朋友也能接纳小希的行为,理解小希抱人是她喜欢你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每当小希去抱身边的同伴时,被抱的小朋友都会对小希说:“小希,你想抱就抱一下,就可以。”小希听到后也真的只抱一下就松开手。当小希看到小朋友的作品想要的时候,不会再和之前那样直接上去抢,而是会说:“我喜欢这只小猪,你能送给我吗?或者你能帮我做一个吗?你能教教我吗?”玩游戏的时候,她经常会说:“你能帮我做一个项链吗?”掌握初步的社交能力,小希和同伴的交往更加顺利、和谐。班级的小朋友也会说:“小希,你真棒没有靠别人,我给你点赞!”

最后,加强家-园合作,积蓄家庭教育力量。小希在家庭中最听姥姥的话,我们发现小希在社交中存在的问题时都会及时与姥姥进行沟通。在姥姥和班级教师的不断配合下,小希现在已经能够慢慢融入到班级活动中,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交往打招呼,知道除了动作表达喜欢以外,也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面对特殊儿童,认真分析原因是关键,共同找准策略是核心。虽然现在有许多针对儿童发育迟缓的方法、策略,但是也不能简单地套用,一定要对于出现的行为问题认真分析,明确了解产生的原因、背景因素、客观条件等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法。

我不如我妹

清华附中上庄学校 张思雨

“小馨”在班里总是独自待在旁边,沉默寡言,有时说话还带点结巴,给我感觉她是一个内向胆小且害羞自卑的人。我试图通过谈心了解她,发现她是一个害羞而敏感的孩子,说话时总是躲闪,不敢看我的眼睛,语音语调发抖。我一直安慰她,试图缓解她的情绪,同时心里也不免担心,这个孩子的性格也太内向了,该怎么让她开朗一些呢?

开学两周后,学生们自愿竞选班委。其他班委的竞选顺利完成,但卫生委员却一直没有人选。同学们都觉得,这个活又苦又累,还容易得罪其他人,都不想竞选。但是一个班的卫生情况会直接影响班级的班风班貌,这个岗位可太重要了,必须要有一个认真负责、踏实肯干的同学来担任。就在我心中打鼓的时候,小馨突然举起了手说,“老师,我想竞选。”

小馨站在台前宣言时依旧磕磕巴巴,说自己有个双胞胎妹妹在隔壁班,从小都听家里人说妹妹的优秀,她一直想证明自己,她说:“我一直不如我妹……”这一句话极大地撞击了我。对于她的挺身而出,我有一丝感动,但想到她的性格,我又隐隐担忧,这个内向的孩子能担起卫生委员的担子吗?

在小馨成为卫生委员的第一天,她主动给每个组排好任务,并认真嘱咐同学。她还跟我说,要让班级不同组轮换做一次值日,每天换一个组,有助于全班迅速建立起对卫生任务如何做的意识。一个月过后,小馨做得越来越好,班级卫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和表扬。此时,我觉得是时候改变一下小馨内向自卑的性格了。

这项卫生工作是小馨身上非常夺目的一个闪光点。我主动和小馨谈心,肯定了她的付出,赞扬了她的成果。逐渐,小馨紧张害羞的脸上也抑制不住地浮现出了微笑。看到她逐渐挺起的身板,我进一步提出,想让她给同学们做一次班级卫生汇报,这既能锻炼小馨的胆量,让她更加开朗,也能让同学们看到她负责认真的一面。但小馨说她有点害怕,在我的鼓励下,小馨怯生生地答应了。我心里竟然也有些紧张,这个内向的孩子,如果能够成功完成这次任务,跨过这个坎,应该就能够更勇敢一些吧。

到了报告那天,我看到小馨站在台前还有些紧张,她看向我,我对她投去了鼓励的眼神,说了一句:“加油!”小馨点了点头,打开了自己的PPT,里面有很多她拍摄同学们做卫生的照片,从一开始的声音发抖、面色潮红、磕磕巴巴,到后来敢与同学们对视,与大家展开交流。这次汇报作了整整30分钟,对她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进步!还有老师要了她的PPT,准备给自己班的学生参考,这让小馨更加感受到了自己付出的价值。

这次之后,我进一步鼓励她的学习,分析她的各科成绩。每节课鼓励她读单词,课下和放学后看着她诵读一个个单词和一篇篇小文章,在寒假给她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让她每天给我读课文。长此以往,她真的越来越敢读英语了,甚至在课堂上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由衷的开心。

除学习外,我还鼓励小馨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并向每个老师推荐她。小馨画画很好,我鼓励她对班级文化墙进行创作,同学们也对她的画作感到佩服,纷纷称赞道:“小馨画画太厉害了。”小馨努力学数学,只要数学有进步,我一定在班级表扬她,她也越来越有劲头,甚至在一次阶段考试中与她妹妹成绩齐平。她也开心地跟我说,“我都赶上我妹了!”我鼓励她参加年级新闻组,她认真努力,积极地创作,甚至一次性完成了新闻组六个海报,连年级组长也夸她,在不断的进步中,小馨当选了一次又一次的“班级之星”,甚至是“年级之星”。

当用心去照亮孩子时,其实也在一直辉映自己。看到小馨的变化,作为一个新手班主任,我也感受了“教书育人”的真正意义。真诚而用心地去培养一个孩子,看到她进步,比任何事都有成就感。

让历史成为老师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第四小学 刘恩阳

“老师老师,小昆又在发火了!”

小昆,他个子不高,小脸圆圆的,一笑起来脸上还有两个小酒窝——如此可爱的小家伙,偏偏是个“硬茬”,同学口中“好斗的公鸡”:一个学期之内不是招这个就是打那个,每次和人发生口角的,都能听到他的名字。这次,他又和班里的一个男孩子打了起来,听说还打得“热闹”得不得了。

当我回到班里,“战斗”已经结束了,我安慰了被打的男生,了解事情梗概之后,找到小昆,说:“他们说你平白无故就打小哲,我不觉得你会毫无原因地打同学,我希望听到你亲口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他嗫嚅着说:“他们就该……该打,不跟我玩,打他……他就服了。”小昆的这个答案差点给我气乐了,但我并没有训斥,而是给他讲了秦朝暴政逼民反二世而亡和唐朝以德服人昌盛数百年的故事。他耐心地听了进去。

回班后,小昆对被打的男生说了一句“对不起”。两人的心结打开了,一直到现在,小昆真的再没有打过人,即使他再愤怒,再委屈,也没有大打出手过。一次我正好听见别人问他为什么不还手,他有些自豪地说,“因为我知道了唐朝和秦朝的故事!”在别人一头雾水地离开时,我仿佛看见小昆在看向我,悄悄地挤了挤眼睛。

“以德服人”,这个源自史书上的词语听起来与我们有些距离,实际上却是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国与国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友善,这些都是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围绕的,然而故事与生活的“勾连”才是教育发生的地方。就像小昆的故事,“友善”与“和谐”始终是人们交往的关键,而他不知道如何解开心里的结,于是诉诸暴力。我们要看到暴力背后的无奈,冲动背后的迷茫,用一个历史故事,轻巧地解开他心中没能解开的那个结,让他站在高于同龄人的认知上,让他为此感到骄傲,这种对目前时态的掌控感让他控制住了自己的冲动。教育的每一步,都是在让学生成为更好的、社会集体中的“人”。在小学教育中,学生幼小的头脑里如何理解“德”与“包容”?它不是典籍中冰冷的文字,却是一个来自历史的,生动的故事,它进入学生的脑海,浸润学生的心灵。一个真正有价值的理论,就是融化在生活中最朴实的故事,它是准则,而不是刻板的碑文;它是指导,而不是冷硬的教鞭。它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生动自然。

注:每篇学生的名字均为化名

本次育人故事特辑就到这里了

希望老师们的

育人方法有帮助到大家

来源:海淀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