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四川新东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四川双流经开区,是一家从事电线电缆生产、研发、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型生产企业。
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四川新东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四川双流经开区,是一家从事电线电缆生产、研发、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型生产企业。
公司总经理刘利超告诉记者,2024年公司产值突破12亿元,今年将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等途径,力争年产值突破15亿元。企业发展底气来自哪里?年产值成倍增长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秘诀?近日,记者到该公司进行了现场探访。
紧跟市场需求
创新研发光伏电缆产品
在双流扎根25年,四川新东方电缆集团从最初建厂的年产值6000万元发展到2024年的产值12亿元,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实力。企业先后荣获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专精特新小巨人、四川名牌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成都工业精品、年度地方纳税大户、工业产值50强等荣誉。
在四川新东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展厅,展示着电力电缆、架空绝缘电缆、控制电线、铝合金电缆、光伏电缆等各类电缆产品。据介绍,这些产品广泛用于电力、铁路、机场、建筑、矿山、石化、电信、医院等领域,企业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产品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
“目前我们的拳头产品是电力电缆、架空绝缘导线,生产量最大的是架空绝缘导线,主要应用于国家电网方面的电能传输。”四川新东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利超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公司深耕新能源领域,新研发的光伏电缆具有高海拔使用、抗紫外线防老化、耐低温等性能,主要应用于新能源电站建设,这是公司业务新增长点 。
智能化设备升级
打造数字化车间
在不断优化改造产品、加大研发创新的同时,公司加强“智改数转”步伐,开展智能化生产。3月31日,记者走进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在拉丝、绞线、导体绞制区等工序区域,技术工人正通过智能控制屏精准操作设备,一道道工序环环相扣,优质电缆产品源源不断下线。四川新东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顾爱斌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公司通过持续技改升级,车间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这台双头铝拉机是我们去年底引进的新设备,"顾爱斌指着一台正在运转的大型设备介绍,"相比传统单头设备,其产能直接翻倍,日产量可达30吨。该设备的投产不仅解决了产能瓶颈问题,同时还将交货周期缩短,实现了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
目前,这样的智能化改造已在多个关键工序铺开,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迈出坚实步伐。记者了解到,在双流区经信局专项补贴政策和税务局税收优惠政策的双重支持下,近年来,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重点打造数字化车间,带来了显著效益:实现车间人力成本节约23.5%,年电缆产量实现了1.28倍的提升,单位产值能耗降低28.8%。2023年,该公司的电缆生产数字化车间还获评“成都市数字化车间”称号。
四川新东方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利超说,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数字化深度转型,先后完成了ERP系统升级和MES生产执行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并引入先进的数字化生产设备。据悉,这一系列举措不仅重构了生产管理体系,更实现了运营效率的全面提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工厂,新东方电缆的转型升级之路,正是"双流造"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在数字化浪潮中,四川双流经开区涌现出很多像新东方电缆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通过转型升级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焕发出新的活力。
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是四川首批省级开发区,也是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国家级天府新区、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重要承载地。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园区已聚集世界500强企业10家,中国500强企业9家,上市公司38家,高新技术企业335家,规模以上企业558家,聚焦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绿色能源等主导产业,是双流区工业经济主阵地。
来源:空港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