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代,有不少著名的诗人都有过被贬的经历,比如: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韩愈、杜牧、柳宗元、王昌龄等等。
作者:逗逗
苦难,在一定程度上是滋养艺术的沃土。
当然,这对于当事人来说,可不是什么开心的事情。
在唐代,有不少著名的诗人都有过被贬的经历,比如: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韩愈、杜牧、柳宗元、王昌龄等等。
甚至,有的还被反复贬两次的,听着就更扎心了,比如:刘长卿。
但是!诗人被贬了之后,他们却写下了广为流传的诗篇,诗人之不幸是文学之大幸。
为此,我从《唐诗三百首》中,整理出诗人被贬、被流放之后写出来的作品,总计21位诗人,42篇传世经典。
1. 渡湘江
【作者】杜审言 【朝代】唐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译文:
悲叹昔日还在园林里游玩的情景,今年春天花开鸟鸣更引发我在边疆的哀愁。
独自怜惜从京城里出来的人往南逃,真羡慕湘江的水呀,你却往北流去!
创作背景:
《渡湘江》作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杜审言因依附张易之兄弟,在神龙政变后被流放峰州(今越南境内)。
2. 在狱咏蝉
【作者】骆宾王【朝代】唐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译文: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创作背景:
《在狱咏蝉》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因上书议政触怒武则天,被诬以贪赃罪入狱。
3. 题大庾岭北驿
【作者】宋之问【朝代】唐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译文:
十月里飞向南方的大雁,听说飞到这里便要飞回。
我流放的行程还远得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归来!
章江的早潮已开始回落,林间的瘴气还没有散开。
明天登上岭头遥望故乡,应当看到那初开的早梅。
创作背景:
《题大庾岭北驿》作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宋之问因依附张易之兄弟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此诗是其南贬途中,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4. 感遇十二首·其一
【作者】张九龄【朝代】唐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兰草逢春,枝叶茂盛,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生机勃勃,自然地顺应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就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创作背景:
《感遇十二首·其一》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排挤陷害,被贬为荆州长史。
5. 感遇十二首·其七
【作者】张九龄【朝代】唐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译文: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哪里是因为她所处地方的气候温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
创作背景:
《感遇十二首·其七》与组诗其他作品同创作于张九龄被贬荆州期间(约737年后)。诗人借江南丹橘耐寒常绿的物性,喻指自身虽遭贬谪(受李林甫排挤)仍坚守高洁品格的志向,抒发了对朝政昏暗、贤士受压的深沉忧愤。
6.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朝代】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创作背景:
《望月怀远》应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约733年后),张九龄遭权臣李林甫排挤而被罢相贬官后。
7.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朝代】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果洛阳的朋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途经镇江芙蓉楼送别友人辛渐。
8. 使至塞上
【作者】王维 【朝代】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创作背景:
《使至塞上》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旨出塞,前往凉州宣慰战胜吐蕃的将士。此次出塞,既有奉命宣慰的职责,也夹杂了个人被边缘化的失意。
9.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之外,船行只需一日便能返回。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不知不觉间,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重庆。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此诗是李白从白帝城乘舟东下江陵途中所作。
10.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译文:
一旦成为被贬谪之人前往长沙,向西遥望长安家乡竟在千里之外难以回还。
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在这五月的江城好似见到纷落的梅花。
创作背景: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经江夏(今武汉)时遇故人史钦。诗人于黄鹤楼上闻笛,借笛声凄清与“迁客”处境,抒发了身遭贬谪、去国怀乡的悲愤与飘零之感。
11. 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朝代】唐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译文: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创作背景:
《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作于高适任职封丘尉或游宦期间。诗人的两位友人李、王少府因故同时遭贬,分别前往荒远的峡中与长沙。高适以此诗赠别,既表达了对友人旅途艰险与境遇坎坷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对仕途风波莫测的无奈与感慨。
12. 新年作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译文:
新年来临,思乡的心情格外迫切,想到自己漂泊在外不禁潸然落泪。
年老了反而被贬谪他处居于人下,连春天也脚步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
我已和被贬为长沙太傅的贾谊同遭遇,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能还乡?
创作背景:
《新年作》作于唐肃宗至德年间(约756-758年),刘长卿因刚直犯上被诬陷,贬为潘州南巴尉(今广东茂名)。诗人身处异乡,适逢新年,触景生情,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愁、宦海沉浮之痛以及年华老去的无奈,字里行间充满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与哀伤。
13.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弃,愧君犹遣慎风波。
译文:
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且喜暂时可以寄身的地方,在那沧海近旁,对着明镜来回照影,萧萧白发徒然地令人心伤。如今你们同我都已经老去,都一样是这般步履龙钟,你们还叮嘱我要留意风波险恶,真叫我深深惭愧无限感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长卿第二次遭贬之后。他因刚直犯上,被贬为睦州司马,在赴任途中经过江州(今江西九江),重逢友人薛六、柳八两位员外。诗人于坎坷的贬谪途中与友人话别,抒发了身世飘零之痛与对友人深情慰藉的感激,情感复杂沉郁。
14. 长沙过贾谊宅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文:
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的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
我在秋草中寻觅着你的足迹,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
汉文帝为何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江水无意凭吊有谁知情?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被贬到此地呢。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左右,刘长卿因刚直犯上,被诬陷贬为睦州司马。诗人南贬途中途经长沙,凭吊汉代谪臣贾谊故居,借古喻今,以贾谊的坎坷身世自况,抒发了自身遭受冤屈、迁谪远荒的无限悲愤与凄凉之感。
15.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译文:
鹦鹉洲旁没有风浪也没有云烟,客居楚地之人的相思啊,就显得越发遥远。
汉口夕阳落下,鸟儿斜斜地渡过江水,洞庭湖上的秋水,远远直连高天。
岳阳孤城背靠着山岭,响起凄寒的角声,我乘座的船只啊,晚间就停泊在江边孤树之下。
想当年贾谊曾经上《治安策》,心忧汉室,结果却被贬谪去了长沙,古往今来都受到人们的深刻同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长卿第二次遭贬,赴睦州司马任途中。诗人途经鄂州(夏口),夜泊鹦鹉洲,遥望洞庭湖方向的岳阳城,寄诗予友人“源中丞”(疑为同遭贬谪的官员),借苍茫江景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之恨与羁旅愁思。
16. 春日忆李白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
李白的诗作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他的诗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左右,李白因为触犯权贵而被罢官,前往江东一袋漫游,杜甫客居长安,怀念这位令他敬重的诗友,写下这首诗。
17. 曲江二首(其一)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译文:
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
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
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
创作背景:
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一》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杜甫仍在长安任左拾遗,但已因上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遭到了肃宗的疏远,深感政治理想受挫和前途未卜的苦闷。
18. 赠卫八处士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译文:
世间上的挚友真难得相见,好比此起彼落的参星与商星这两个星宿。
今晚是什么日子如此幸运,竟然能与你挑灯共叙衷情?
青春壮年实在是没有几时,不觉得你我各已鬓发苍苍。
打听故友大半都已逝去了,听到你惊呼胸中热流回荡。
真没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能有机会再次来登门拜访。
当年握别时你还没有成亲,今日见到你儿女已经成行。
他们和顺地敬重父亲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三两句问答话还没有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家常酒筵。雨夜割来的春韭嫩嫩长长,刚烧好黄梁掺米饭喷喷香。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地喝了十杯。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明朝你我又要被山岳阻隔,人情世事竟然都如此渺茫!
创作背景:
此诗应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春,杜甫仍在长安任左拾遗。但此时他因上疏救房琯已触怒肃宗,正遭受政治上的冷遇与排挤,处于被贬黜的前夜(同年六月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19. 春日忆李白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译文:
李白的诗作无人能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
李白的诗作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他的诗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如今,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同桌饮酒,再次仔细探讨我们的诗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年)左右,李白因为触犯权贵而被罢官,前往江东一袋漫游,杜甫客居长安,怀念这位令他敬重的诗友,写下这首诗。
20. 《梦李白二首》其一
【作者】杜甫【朝代】唐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译文:
要是死去永别了也只是忍泪吞声,唯其生时离别常心怀凄侧。
大江以南原是瘴疠之地,被放逐的人又无确切消息。
千里外故人来到梦中,是知道我整日都对他思忆。
这恐怕不是他平生的魂魄吧,路程遥远一切都难以猜测。
魂来之处我看见江南枫林青暗,魂归去后我感到塞上关山昏黑。
你现在正陷身罗网中,哪里能生出飞翔的双翼?
可醒后西斜月光洒满屋梁,我疑心是它在照亮你的容色。
你流放所在水深浪阔,千万小心别被作恶的蛟龙搜得。
创作背景:
《梦李白二首·其一》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弃官流寓秦州时。其时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虽已遇赦,但杜甫远在北方未知实情,忧思成梦,写下了这首充满深切挂念与悲愤的诗篇,表达了对友人命运的无比担忧和对黑暗政治的控诉。
21. 《梦李白二首》其二
【作者】杜甫【朝代】唐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译文:
天上浮云日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却久去不归。
夜晚我屡屡梦中见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分别时你总是行色匆匆,总说能来相见多么不易。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高车丽服显贵塞满京城,才华盖世你却容颜憔悴。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创作背景:
《梦李白二首·其二》与其一为同时之作,均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时。诗人持续忧虑因永王案被流放夜郎的李白,积思成梦,在诗中描绘了梦中李白憔悴的身影,抒发了对友人遭遇的深切悲悯与对世道不公的强烈愤慨。
22. 天末怀李白
【作者】杜甫【朝代】唐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译文:
天的尽头凉风吹起,李白啊你的心情如何?
仰问南飞的鸿雁,几时才能把我的书信捎到?
想你行经的江湖,此时秋水正多风波。
文章总是憎恨人的好命运,那吃人的山泽鬼怪喜闻有人路过。
我料想你经过汨罗江时,该会投诗赠给屈原,与那千古的冤魂共把冤情诉说。
创作背景:
《天末怀李白》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流寓秦州时。彼时李白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虽中途遇赦,但音信阻隔,杜甫不知实情。诗人于边远之地深切挂念友人命运,抒发了对李白蒙冤的悲愤与对其安危的无限忧虑。
23. 别房太尉墓
【作者】杜甫【朝代】唐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译文: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像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创作背景:
房太尉即房琯,曾为宰相,与杜甫交好且同遭贬谪。唐代宗广德年间,杜甫漂泊途中经房琯墓,彼时友人已逝,自身亦困顿无依。他凭吊墓前,感伤友人离世与世事无常,遂作此诗抒悲怀。
24.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作者】杜甫【朝代】唐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犹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侍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译文:
当年由金光门这条路,去投奔凤翔,长安西郊,到处是安史叛军正作乱。
直到如今想起来,仍叫人心惊胆颤,有人神魂尚未招回,依然诚恐诚惶。
我拜近得左拾遗,回到了京畿地方,贬我华州掾,这旨意难道出自至尊。
算了吧,我这庸才已逐日衰老鬓苍,告别长安,驻马回望千门宫殿檐房!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夏。杜甫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肃宗,从左拾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诗人再次经过长安金光门(当年冒险逃出投奔凤翔行在的城门),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国事未定、自身忠而见贬的悲愤与无奈。
25.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作者】韦应物【朝代】唐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译文:
官邸门前画戟林立兵卫森严,休息室内凝聚着焚檀的清香。
东南近海层层风雨吹进住所,逍遥自在池阁之间阵阵风凉。
心里头的烦躁苦闷将要消散,嘉宾贵客重新聚集济济一堂。
自己惭愧所处地位太过高贵,未能顾及平民百姓有无安康。
如能领悟事理是非自然消释,性情达观世俗礼节就可淡忘。
鲜鱼肥肉是夏令禁食的荤腥,蔬菜水果希望大家尽管品尝。
大家躬身饮下一杯醇清美酒,抬头聆听各人吟诵金玉诗章。
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吴中不愧为文史鼎盛的所在,文人学士简直多如大海汪洋。
创作背景:
贞元五年(789年)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时,于郡斋宴请贬赴饶州的诗人顾况及当地文士。时顾况因"傲毁朝列"遭贬途经苏州,韦应物设宴饯别,席间诗酒唱和。诗中"吴中盛文史"既赞吴地才俊,亦含对顾况的惺惺相惜,更以"未睹斯民康"抒为政者愧疚,融饯别情与济世怀于一体。
26. 滁州西涧
【作者】韦应物【朝代】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唯独喜爱涧边幽静的野草,上面有黄鹂在深林里啼叫。春潮伴着夜雨在傍晚来得更急,荒野渡口没人,小船独自横漂。
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 年),韦应物因仕途受挫被贬滁州刺史,闲游城西涧时,借自然之景抒发 “失意却闲适” 的复杂心境,是其贬谪诗的代表作之一。
27.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韩愈【朝代】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
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创作背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上《论佛骨表》极力谏阻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28. 题楚昭王庙
【作者】韩愈【朝代】唐
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树荒。
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译文:
满眼累累的坟丘,昔目的贵胄士大夫都早已作古,高耸入云的城楼隐没在荒草树木之中。
还有遗民怀念昔日楚昭王的恩德,一间茅屋中祭奠着他的英灵。
创作背景:
《题楚昭王庙》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南行途经湖北宜城(古楚地)时。
29.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荒凉偏远之地,我被贬谪弃置了整整二十三年。
怀念故友只能徒然吟诵《思旧赋》,归来时恍如隔世,人事全非。
沉船旁千帆竞发,病树前万木争春。
今日听你赠诗一首,暂借杯中酒振作精神。
创作背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途中,在扬州与白居易初次相逢。白居易在宴席上赠诗惋惜其不幸遭遇,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30.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译文:
登上柳州高楼,向远处望去,只见平地连接着无际的荒原,海天一般的茫茫哀怨愁苦油然生起。
突然狂风大作,吹起了水中的荷花;顿时暴雨来临,击打着墙上的薜荔。
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目光长远的视线,清澈的柳江九转千回,更添内心繁乱的思绪。
我和同伴一起来到岭南荒蛮之地,仍然无法相互联系着实使人伤悲。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夏,柳宗元因“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柳州任刺史后。诗人初抵贬所,登楼远眺,感怀身世,将此诗寄予同遭贬谪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位友人(分任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抒发了宦海沉浮的忧愤与望友不见的深切愁绪。
31.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译文: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创作背景: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作于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约805-815年)。
32. 溪居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译文: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仿佛是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世俗之人,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创作背景:
《溪居》作于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期间(约805-815年)。
33. 江雪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创作背景:
《江雪》作于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期间(约805-815年)。
34. 渔翁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
渔翁晚上停船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旭日初升,云雾散尽四周悄然无声,渔翁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创作背景:
《渔翁》作于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期间(约805-815年)。
35.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作者】元稹 【朝代】唐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
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夜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
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暗夜的风雨吹进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 年),元稹因弹劾权贵遭报复,被贬通州司马(今四川达州),病中得知好友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触景生情写下此诗,满含同病相怜的悲切。
36. 登崖州城作
【作者】李德裕【朝代】唐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译文:
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遥望帝京,这是鸟儿也要飞上半年的路程。
连绵的青山似乎非要把我留住,百转千回层层围住这崖州郡城。
创作背景:
《登崖州城作》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李德裕作为“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袖,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抵达当时的极南荒芜之地(今海南海口)。
37.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作者】杜牧【朝代】唐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译文:
太平时闲游有趣却是无能,论悠闲爱孤云论静爱山僧。
我将手持旌麾向江海而去,行前到乐游原上眺望昭陵。
创作背景: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秋,杜牧由吏部员外郎请求外放,即将出任湖州刺史。
38. 岳州观景竞渡
【作者】张说【朝代】唐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译文:
将竞渡舟画成野鸭子形,一齐出发双双拼搏逆流。
一艘艘鸭船像小鸟在飞,奋力划桨水翻浪腾花浮。
此风俗是为了纪念屈原,怀念舜帝二位美丽妃子。
划棹唱号同呼屈原之魂,有人跳驱神舞送走阳候。
竞渡出发处在南湖水湾,终点标杆却设在西驿楼。
赛舟并驾齐驱速度惊人,没有选手惧怕烈日当头。
创作背景: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 年),张说因卷入宫廷斗争被贬岳州刺史(今湖南岳阳),端午观当地竞渡时,借热闹景象暗抒仕途沉浮的感慨,是初唐贬谪诗的典型。
39. 除夜宿石头驿
【作者】戴叔伦【朝代】唐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译文:
在这寂寞的旅店中有谁来看望慰问,只有一盏孤灯与人相伴相亲。
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漂泊未能归家。
回首前尘竟是一事无成,令人感到悲凉伤心,孤独的我只有苦笑与酸辛。
愁苦使我容颜变老,两鬓斑白,在一片叹息声中又迎来了一个新春。
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年间,戴叔伦因刚直被贬抚州刺史(今江西抚州),除夕夜宿于石头驿(今江西南昌),以“岁末 + 羁旅 + 贬谪” 三重愁绪,写尽天涯孤苦。
40.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作者】贾至 【朝代】唐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译文:
在一个柳絮纷飞的时节,我告别了故乡洛阳,经过千里跋涉,在梅花开放的寒冬到了三湘。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盛衰荣辱,如同浮云一样,都是过眼云烟;可是,依依离情,却像那悠长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创作背景: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作于贾至被贬为岳州(巴陵,今湖南岳阳)司马期间(约760年代)。
41. 东坡种花二首(其一)(太长了我就不放了)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但购有花者,不限桃杏梅。百果参杂种,千枝次第开。天时有早晚,地力无高低。红者霞艳艳,白者雪皑皑。游蜂遂不去,好鸟亦栖来。前有长流水,下有小平台。时拂台上石,一举风前杯。花枝荫我头,花蕊落我怀。独酌复独咏,不觉月平西。巴俗不爱花,竞春无人来。唯此醉太守,尽日不能回。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 年),白居易从江州司马调任忠州刺史(今重庆忠县),虽仍处贬地,却在城东山坡种花寻趣,诗中藏着 “苦中作乐” 的豁达。
42. 琵琶行(太长了我就不放了)
创作背景: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秋夜于浔阳江头送客时,偶遇一位技艺高超却身世飘零的琵琶女,诗人触景生情,借其遭遇抒发了自身遭贬谪的愤懑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切共鸣。
-END-
作者:逗逗,电影爱好者,人间温柔观察者。
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私聊逗逗。
来源:遇见逗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