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大发明、刀叉、还有太极拳,这些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东西,有一天忽然“跑”到了外国人手里,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的成了人类文明的“加速器”,有的却在我们这里淘汰了、在别人那却成了标配。说句实在话,我们中国这些老物件儿,有的流得远,有的又悄悄消失,命运说起来还真挺有意
四大发明、刀叉、还有太极拳,这些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东西,有一天忽然“跑”到了外国人手里,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的成了人类文明的“加速器”,有的却在我们这里淘汰了、在别人那却成了标配。说句实在话,我们中国这些老物件儿,有的流得远,有的又悄悄消失,命运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而说到吃饭:筷子、刀叉,“饭桌上的全球化”,其实背后的故事,比你想的要拐几个弯。
这事儿绕不开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这四个耳熟能详的东西,咱们小时候谁没被老师点名过背一遍?但你琢磨琢磨,要是这四样东西一直锁在咱们自家大门里,没外传,全世界说不定还在摸黑抄书、扔石块打仗。可实际上,这些“神器”怎么就悄摸着从中原地界溜到了五湖四海?这里头啊,不只有传承,还有走丢,有人偷学,有人摆摊叫卖,这事儿比看宫斗剧还精彩些。
就说造纸这事。咱们祖先当初真是被“累”出来的。写东西只能拿竹子当笔记本,三言两语重若千斤,想带点什么出差,得跟现在扛煤气罐似的。更早呢,拿着甲骨、青铜器刻字,省着用,还不能写错。小老百姓哪有传家宝似的符牌传看,全是权贵“独享”文化。就算你有天赋异禀,也“穷”得开不了口。
直到一个叫蔡伦的东汉人站出来,翻遍了稻草、树皮、破布、渔网这些乱七八糟的物件儿,折腾出一张轻飘飘的“蔡侯纸”。这感觉呀,差不多等于从诺基亚直冲智能机时代。突然间,书做得多了,也“廉价”了,想学点东西,不用再变卖家产。书也成了大伙都能摸得着的日用品,知识这玩意儿,终于开始“吵吵嚷嚷”地流动了。
可人间这点好东西,从来留不住太久。唐朝一到,四面八方的邻居都不是吃素的。来朝贡的不只是带点金币和小小意思,还有点“防备心”——朝鲜那会儿来学习,转身带着造纸小本事跑了。日本也紧跟着抄作业,后来闹哄哄到了阿拉伯,人家干脆一边打仗一边学技术,顺手牵羊。再后头,欧洲人盯上了这门生意,摸出点名堂,顺手也变成自己的宝贝疙瘩。再远点,北美的孩子也被“知识雨”浇了个透。
欧洲人一开始本来还在羊皮上写字,说实话,那字要传下去估计得羊界先绝种。本本圣经得一千多张小羊皮,一屋子人还得手抄,抄到老眼昏花,错一行,重头再来。要不是印刷术来了,欧洲文盲哪有那么快杀成绝迹?这时候,印刷和造纸像哥俩好,帮着欧洲掀起那场著名的文艺复兴。
其实印刷术起步也不算晚,咱东汉人会拿湿纸去“拓”东西,等到了唐朝,雕版印刷一出来,书就跟拍大头贴一样批量起飞。朝鲜和日本是第一个吃蟹的群体,都“偷师”得杠杠的。宋朝毕昇就更夸张了,把活字一个个刻出来用,想改哪行就改哪行,很像现在的编辑“Ctrl+C、V”。你以为只咱自己会玩?阿拉伯人又来一次“技术移民”,到了东欧、西欧,把印刷变成全世界的通用技术。
顺带一提,印刷术落地欧洲后,一时之间,知识的价格成了白菜价。欧洲贵族悄悄着急了,怕底层百姓都识字了,自己那点神秘感可就全泡汤。不过,也没什么能阻挡知识的洪流。时代这东西,一旦翻了船,谁都拉不回去。
火药的故事又是另一出戏剧。说起来它也挺冤的,谁让我们祖上传下来的“长生”情结太浓。皇帝雇了一批大仙炼仙丹,阴差阳错成了燃爆品——火药就这么“炸”出来了。想想看,一开始大家伙谁也没拿它当武器,反正炼丹也没炼出升天,这破玩意就扔给了当兵的。一次次“吆五喝六”,火药成了士兵手里的大杀器。
火药在我们这发迹后,传到外面可是惊天动地。蒙古人说真的够能折腾,西征路上连火药都一并“带货”了。那时候欧洲人对火药的了解,顶多觉得能点烟火,看着好玩。结果蒙古人拿着火药打仗,把东欧打得找不着北。后来阿拉伯人进场,缴获了成批火药武器,见识了“新科技”,哪有不偷师的?再到处传,欧洲终于也学会了怎么弄炸药和火炮,古堡的石头墙,第一时间就被新武器打个洞。
有了火药之后,欧洲各路人等就开始琢磨:能不能不光在陆地上叱诧风云?于是视线瞄向海洋。可是说起来,浩瀚大海上风急浪大,那个时候没指南针,真就只能靠经验和瞎蒙。指南针在咱这儿,那是“出差标配”,宋朝水手早就拿它当道具了。到了郑和下西洋,指南针更是宝贝疙瘩,多少回风浪,靠它稳稳当当回了家。
指南针这回可算是彻底改写了世界。传进欧洲,大航海时代就这样被推了一把。麦哲伦、哥伦布一个一个全靠这小东西闯天涯,不光地图多画了几个大陆,老美也就这样进了世界史。可别忘了,美国这片地儿原本可是印第安人的。接下来的几百年,一场场移民潮、殖民地风波、三角贸易,整个新世界被搅得天翻地覆。到了十八世纪,美国这才姗姗成立。
咱们的餐桌文化,也没落后。“美国用的刀叉其实是咱淘汰下来的产物”——这听着可真有点酸爽。美国饮食跟欧洲接轨,刀叉成必备。其实最早欧美人吃饭可没那么讲究,抓一手就是大口肉,吃得跟野营似的。反倒是唐朝传进了叉子,中东人先尝了鲜。可欧洲初试刀叉还挺尴尬:教会说这是“触犯神明”,禁止!直到文艺复兴那阵风刮得猛,刀叉才真正普及,甚至还渐变出三齿、后来四齿——做工也越来越精细。
其实那时候中国还是用刀叉的,早在四千年前,骨头做的餐叉都出来了。只是后来我们发明了筷子——方便、省心、还能“夹住”不少寓意。谁能想到,筷子长度讲究七情六欲,一头圆一头方,有天圆地方的讲头,又代表着吉祥、成双成对。新婚送筷子,哪是简单的餐具,分明是一份保佑。
所以说到底,咱家的东西,有的走出了长安街,有的成了异乡人家的传家宝。你说这叫可惜吗?我觉得倒像是命运的轮回——一件小玩意,手里丢了,还可能绕一圈,回头看到另一个世界在用。其实,就像现在的舶来品杂耍到处是,难说,就有朝一日,别人家的新招也成了咱们眼里的旧事。人类的手艺,啊,没说的。谁家传千年,谁曾经丢了又捡回来,这说到底,是“吃饭的家常事”,还是文明的大浪淘沙呢?
来源:乐天派星辰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