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滨州日报/滨州网讯9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惠民县作为孙子故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弘扬传播孙子文化,特别是近年来紧紧围绕“打造孙子文化圣地,再现鲁北首邑风采”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孙子文化、红色文化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9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惠民县作为孙子故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弘扬传播孙子文化,特别是近年来紧紧围绕“打造孙子文化圣地,再现鲁北首邑风采”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孙子文化、红色文化、黄河文化资源优势,持续擦亮“孙子故里·生态惠民”城市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惠民县获批创建山东省孙子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荣获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山东省旅游强县等称号。
聚焦基础保障,夯实文化传承根基。惠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孙子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专门设立正科级事业单位“孙子文化研究院”,配强领导班子,组建专职队伍,保障专项经费,系统推进孙子文化的挖掘、研究和传播。开国将帅聂荣臻、张爱萍、张震、郭化若等近百位老一辈革命家曾为惠民题词,进一步确立了惠民作为孙子故里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底蕴,为孙子文化弘扬注入深厚精神动力。
聚焦文化论坛,搭建两岸交流平台。自2009年起,惠民县连续成功举办十六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将其打造成为对台交流的重要载体和滨州惠民对外开放的亮丽名片。每年论坛设置主旨演讲、学术交流、经贸洽谈、宗亲祭祖、海峡两岸青年学生辩论赛等多元活动,持续增强孙子文化的传播力,对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吸引力,有效促进两岸同胞民族认同与文化共鸣。
聚焦成果转化,深化文化内涵建设。在学术方面,惠民县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8项、市厅级课题10余项,在《光明日报》《中国军事科学》等核心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孙子故里研究集粹》《读解孙子兵法》《孙武生平考论》等专著20余部,已成为全国孙子文化研究的高地。在文艺创作方面,联合省级艺术单位创排山东快书《兵法颂》、京剧《孙武》等30多个精品剧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孙子文化深入人心。
聚焦文旅融合,赋能文化产业发展。惠民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重点打造了孙子兵法城、孙武不夜城等景区,并将孙子文化多形式深度融入各景区之中,让游客在游览中切身体验孙子文化的独特魅力。目前,孙子兵法城已成为多家军事院校教学基地,武圣园入选省级研学提升试点单位。通过推出系列研学品牌,全县年接待游客突破450万人次,孙子文化正持续转化为强劲的经济效益和澎湃的产业动能。
下一步,惠民县将以举办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为契机,努力将惠民打造成为孙子文化研究交流新高地、孙子文化旅游首选目的地、孙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真正让孙子文化成为滨州惠民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和重要支撑。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