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失了那么多湖泊,太湖那么浅,为什么数千年都没有淤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8:47 8

摘要: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我国消失了许多上古大湖,西部如塔里木河下游的罗布泊,黑河下游的居延海,石羊河下游的潴野泽等,这些湖泊因干旱和河流断绝导致消失。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我国消失了许多上古大湖,西部如塔里木河下游的罗布泊,黑河下游的居延海,石羊河下游的潴野泽等,这些湖泊因干旱和河流断绝导致消失。

古野猪泽,也叫休屠泽

我国东部也有很多大湖,如河北南部的大陆泽,山东西南的巨野泽、菏泽、雷夏泽、梦渚泽,湘鄂之间的云梦泽,皖赣鄂之间的彭蠡泽等,这些湖泊大多因河流改道而於废。

菏泽周边的古泽

可以说,我国上古时期的大泽,几乎都消失殆尽了,但唯独有一个大泽,不但没有消失,水面还扩大了,这就是上古时期被称为震泽的太湖。

太湖

太湖位于我国长江口附近,东西宽约50公里,南北长约70公里,水域面积2338平方公里,整体形状像一个肾,有人说它是陨石砸出的坑,也有人说是长江泥沙淤积合围而成的,它的北岸距离长江仅仅40公里,也就是说只要长江稍微拐个弯就能将太湖淹没,而且,太湖还非常浅,平均水深1.9米,最深的地方也不过3米,只要流入的河流含沙量稍微高点,也能将太湖於掉大半。

首先,当然要归功于长江河道的稳定。与黄河下游河道毫无约束不同,长江的河道总体较稳定,两侧都是连绵的大山,避免了河道大范围来回摆尾,河流冲出重山之后就是大海,也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巨量的泥沙。

而且,相对于黄河巅峰的16亿吨泥沙,长江才4亿吨,危险性要小得多。因此,虽然太湖距离长江不远,但相对较安全。

其次,太湖有自己独立的水系系统,上游来水泥沙含量较小。

太湖的水源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南部的苕溪和西部的荆溪。

苕溪发源于浙江天目山,荆溪发源于宜溧山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河流较短,流域植被丰富,降低了苕溪和荆溪中的泥沙含量。

除此之外,苕溪和荆溪在流入太湖的途中,会经过平原和湖沼洼地,粗沙逐渐沉积,等到流入太湖时,大多只剩了细沙。细沙可以悬浮在水中,大风天气也可以轻松搅动起来,水流出太湖时,会把这些细颗粒的泥沙带走。

同时,太湖并不是一个静态湖,东部还有众多泄水河道,主要有东部的黄浦江水系和北部的沿江水系,密密麻麻的河流将湖中的泥沙输送至长江口或直接排入大海。

根据测算,苕溪和荆溪等上游河流每年带入太湖的泥沙约200万吨,而排出太湖的泥沙约180万吨,每年仅有约20万吨泥沙沉积下来,如果平铺在湖底,大约是0.2~0.5mm的厚度,1000年才20厘米,因此,要想淤平太湖可不是那么容易。

而且,江南水乡千百年来一直有着“罱河泥”传统,把河道里的淤泥挖出来当作农田肥料,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太湖淤塞的可能性。

当然,对太湖最大的威胁可能不是泥沙,而是围垦。

根据史料的记载,至少从宋朝开始,就有人在太湖的东岸围垦,明清时期,围垦更甚,过度的围垦,使得太湖的很多湖心岛变成陆地。

比如太湖东南的东山原本是一个岛屿,唐朝时距离陆地十多公里,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半岛,周边消失的其它小岛和湖荡更是不计其数,但是,即便如此,今天太湖与古代太湖的边界变化不算太大。

到了现代,为了保护太湖生态,实施了退垦还湖,太湖水面有所扩大,还修建了引江济太工程,将清洁的长江水引入太湖,增加了太湖水量,改善了太湖水质,加上太湖周边建设了众多景区,太湖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居民的休闲好去处。

上古九泽,唯留一泽,太湖正焕发新的青春。

来源:地球味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