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上午,甘肃省中心医院骨一科病房内,一场特殊的陪伴正在上演。102岁的老红军解爷爷在家属及骨一科医护人员的精心陪伴下,如愿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老人嘴唇微动,眼中闪烁着泪光——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
跨越世纪的行走“重生” 军魂永不褪色
9月3日上午,甘肃省中心医院骨一科病房内,一场特殊的陪伴正在上演。102岁的老红军解爷爷在家属及骨一科医护人员的精心陪伴下,如愿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老人嘴唇微动,眼中闪烁着泪光——这一幕,让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
近日,这位见证过峥嵘岁月的革命前辈,在骨一科医护团队的精准护航下,成功完成髋关节置换术。他用跨越世纪的坚韧,在病床前续写了“不服老”的生命传奇。
解爷爷1937年投身革命,曾参与过地道战、解放兰州战役。枪林弹雨中,他留下的不仅是勋章,还有晚年难以言说的病痛。
数日前,老人在家不慎摔倒,导致左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疼痛难忍,最终连下床都变得十分困难。
经检查,保守治疗无法康复,手术成了唯一选择。
但102岁的高龄,像一道“高墙”横在面前:老人患有高血压,肝肾功能也处于老年退行状态,手术中任何微小的意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不能让革命前辈在晚年受病痛煎熬。”
由我院骨一科牵头,麻醉手术部、老年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开启“挂图作战”模式。
术前,他们为老人调整血压、改善心功能,每天监测身体指标,像“守护精密仪器”般优化身体状态;术中,主刀医生凭借毫米级的操作精度,将手术时间控制在最短,出血量仅几十毫升;术后,护理团队24小时值守。
然而,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康复过程同样充满挑战。
起初,解爷爷因伤口疼痛不愿活动,沙哑的嗓音轻喃着“报纸”。科室医务人员为他调整好床头角度,他枯瘦却有力的手轻轻抚过报纸边角,浑浊的眼睛一眨不眨地凝望着版面,连眉头都微微蹙起,全然沉浸在字里行间,周遭的输液声、脚步声都成了背景,唯有报纸上的笔墨牵动着他的心神。
慢慢地,解爷爷的精神好了起来,翻身也没那么困难了。医护人员用他当年的革命故事鼓励他:“您当年在战场上都不怕难,现在康复训练也一定能坚持!”这句话让老人重新振作,每天主动配合训练——从被动活动关节,到借助助行器站立,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认真。
终于!当他第一次靠自己的意志站起来,看着窗外的阳光时,不禁感慨:“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再‘站’起来,能赶上这样的好医疗!”
如今,解爷爷的髋关节功能正在逐步恢复。这场手术,不仅打破了高龄手术的“天花板”,更将革命精神与医者使命紧密相连。老红军用百年的信仰诠释了坚韧,医护人员用仁心妙术守护了生命,二者交织成一段跨越时代的温暖对话。这不仅是对医疗技术的考验,更是对革命前辈的致敬。
来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