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高能!遇见蝙蝠:看似弱小,却是致命的狂犬病“高危携带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18:38 1

摘要:夏夜,一抹黑影悄然飞入家中,许多人可能会觉得新奇甚至想去触摸。但请立刻停止这个想法!这绝非小事,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直接接触蝙蝠,在狂犬病暴露分级中,属于最高级别的“三级暴露”,意味着极高度的感染风险,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

夏夜,一抹黑影悄然飞入家中,许多人可能会觉得新奇甚至想去触摸。但请立刻停止这个想法!这绝非小事,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直接接触蝙蝠,在狂犬病暴露分级中,属于最高级别的“三级暴露”,意味着极高度的感染风险,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要求: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近日,河南信阳,一名女子回家后发现马桶里有一只落水的蝙蝠,就在她试图徒手将蝙蝠捞出时,不慎被其咬伤,女子赶到医院,被医生告知需要注射7针血清、5针疫苗,共计要花费1700多元。

蝙蝠是狂犬病病毒最重要的天然宿主和传播者之一,其危险性远超我们的想象:

“隐形”的携带者: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不一定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恐水或口吐白沫等典型症状。它们可能看起来正常,甚至只是有些虚弱或行动不便,但这并不代表它没有传染性。微小的伤口,巨大的风险:蝙蝠的牙齿极为细小锋利,咬痕可能小到肉眼根本无法察觉,就像被一根细针扎了一下。你甚至可能在睡梦中被咬而毫无知觉,从而导致暴露风险大为提高。“没流血、没感觉”绝不等于“没暴露”。WHO 及美国 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均将蝙蝠暴露归类为严重暴露,要求将其按照 III 级暴露进行处置。

美国和加拿大 1950-2007 年间 56 例蝙蝠导致的人间狂犬病病例中,有明确咬伤史者仅 22 例(39%);与蝙蝠直接接触而无咬伤(如触摸蝙蝠)者 9 例(16%);有 6 例(11%)并无明确接触史,仅发现房间内有蝙蝠;而无直接接触者为19 例(34%)

病毒载量高:研究表明,在蝙蝠中传播的狂犬病病毒毒力相对较弱,但在其唾液中的病毒浓度可能很高,一旦通过伤口或黏膜进入人体,致病风险极高。

根据《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狂犬病暴露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暴露:接触或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 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医学处置。二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 需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三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出血);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

请注意最后一句:直接接触蝙蝠,都直接定义为三级暴露! 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徒手抓了蝙蝠,被它碰了一下,甚至只是在同一个密闭空间里(比如它飞进了卧室),都存在黏膜或皮肤上不可见的微小伤口被污染的可能性,必须按照最严重的情况来对待。

立即彻底清洗伤口(最关键!)

用肥皂水(或清水)和流动的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目的是最大限度清除残留在伤口处的病毒。如果眼睛或口腔被污染,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即刻就医,毫不拖延!无论伤口大小,都需在2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到医院犬伤门诊或急诊科就诊。明确告诉医生:“我被蝙蝠接触了,属于三级暴露。”医生会根据情况为你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误区一:“蝙蝠看起来很小很干净,没事的。”真相:病毒的威胁与动物的外表无关。无症状的蝙蝠同样可能排毒。误区二:“我只是摸了一下,没被咬。”
真相:你的手上可能有你自己都未察觉的微小破损。定义中“直接接触”都算三级暴露,是为了不留任何侥幸空间,用最保险的方案保护生命。误区三:“家里进了蝙蝠,赶出去就好了。”真相:如果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蝙蝠可能与家人(尤其是熟睡的孩子)有接触。如果无法确定是否发生过接触,建议咨询当地疾控部门,评估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蝙蝠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我们不应无端伤害它们。但我们必须对其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惕。

牢记原则:不直接用手触碰蝙蝠,不自行驱赶。如遇蝙蝠误入家中,请关好门窗,联系专业人士处理。一旦发生任何形式的接触,立即视作“三级暴露”,严格遵循“冲洗-消毒-就医”流程。

狂犬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但它也是100%可以预防的。您的迅速和果断行动,是保住生命的唯一钥匙。请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知道这个隐蔽而致命的危险。

来源:传染病疫苗科崔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