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万亩农田吃上“低碳营养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16:15 1

摘要:春风拂过湟水河畔的沃野,一场悄然兴起的绿色变革正在乐都区蒲台乡田间地头展开。随着气温回升,该乡5万亩农田迎来春播备耕关键期,与往年不同的是,一车车满载牛羊粪的农用车穿梭在乡间小道,曾经令人头疼的畜禽粪便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村民眼中的“香饽饽”,演绎着现代农业的生态

春风拂过湟水河畔的沃野,一场悄然兴起的绿色变革正在乐都区蒲台乡田间地头展开。随着气温回升,该乡5万亩农田迎来春播备耕关键期,与往年不同的是,一车车满载牛羊粪的农用车穿梭在乡间小道,曾经令人头疼的畜禽粪便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村民眼中的“香饽饽”,演绎着现代农业的生态蝶变。

清晨,千户台村村民李双宝驾驶着装满牛羊粪的三轮车驶向自家麦田。“这几年用农家肥尝到了甜头,病虫害少了,化肥钱省了,去年小麦亩产比往年多了100多斤。”李双宝一边卸肥一边算起生态账,“现在全乡都在推广‘种草养畜、畜粪还田’,我们养殖户清理棚圈的积极性可高了。”

在蒲台乡,像李双宝这样的生态种植户越来越多。沿着蜿蜒的村道前行,但见田垄间堆起的农家肥小山错落有致,村民们正忙着将这些“天然肥料”均匀撒开。乡政府副乡长汪晓霞介绍,近年来全乡依托牛羊产业优势,探索出种养结合的绿色循环模式,通过发放有机肥、开展技术培训等举措,引导农民变“废”为“宝”。今年已累计发放有机肥945吨,不仅解决了土壤板结问题,更让农田地力提升了15%以上。

在中岭村的麦田里,村民刘吉斌正在仔细翻整土地。“过去总觉得化肥见效快,现在才知道农家肥才是土地的‘养生佳品’。刘吉斌坦言,通过参加乡里的农技培训,他认识到长期使用化肥的弊端,“去年改用农家肥后,小麦蛋白质含量提高了,面粉口感明显更好,今年我打算扩大使用规模。”

作为农业大乡,蒲台乡的绿色转型之路始于“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乡政府通过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技术,构建起“养殖-堆肥-种植”的闭合循环链条。数据显示,全乡化肥使用量连续三年下降,农产品绿色认证率提升至85%,“蒲台青稞”“湟水肉羊”等特色品牌美誉度持续攀升。

“我们不仅要让农田增产,更要让土地增肥。”汪晓霞介绍,下一步乡里将组建农技服务专班,开展“一对一”田间指导,重点解决农家肥发酵腐熟、科学配比等技术难题。同时,通过“大喇叭”广播、田间课堂等形式,持续宣传生态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让“绿色春耕”成为全乡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如今,行走在蒲台乡的广袤田野,清新的泥土气息与有机肥的独特芬芳交织,勾勒出一幅生态与产业共舞的春日图景。这场由农家肥掀起的绿色革命,不仅让农田焕发新活力,更奏响了乡村振兴的生态乐章,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来源:青海之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