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简阳市三星中心卫生院,简阳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强正在带教查房,助力提升当地医疗团队诊疗技术。感染科主任医师付万智也深入临床一线,进行细致的质控检查。
近日,在简阳市三星中心卫生院,简阳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强正在带教查房,助力提升当地医疗团队诊疗技术。感染科主任医师付万智也深入临床一线,进行细致的质控检查。
不久前,三星中心卫生院外科团队在简阳市人民医院下沉专家的指导下,成功为七旬孤寡老人朱大爷实施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解决了他的病痛。73岁的朱大爷是村里的孤寡老人,近日突发剧烈腹痛,被紧急送至三星中心卫生院。经检查,朱大爷被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伴局限性腹膜炎”,急需手术治疗。朱大爷年纪大,考虑到前往市里的车程需要1个小时折腾不起,且得知三星中心卫生院已常规开展腹腔镜微创技术,朱大爷决定留院治疗。
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三星中心卫生院迅速启动医联体协作机制。简阳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下沉医生李凯与手术麻醉科尚子淇组成技术指导组,联合卫生院外科团队为朱大爷量身定制手术方案。凭借清晰的术前影像评估和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手术团队仅用40分钟便顺利完成“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中出血不足10毫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第二天,朱大爷已能自行下床活动,腹痛症状完全缓解。朱大爷对治疗效果赞不绝口:“伤口就几个小孔,恢复得这么快!医生护士贴心,真是咱们老百姓的福气!”
朱大爷的案例只是三星卫生院医共体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卫生院依托医联体专家的“师带徒”“传帮带”,已常规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微创手术,真正实现了让群众“花小钱、治大病”,免去了奔波之苦。当地普外科医生吴世玉感慨道,三年来总院的老师在临床业务、学科建设、新技术开展等方面倾囊相授。让本地患者无需远行即可享受到高质量的三甲医疗服务,极大缓解了就医压力。
当天,简阳市人民医院还组织巡回医疗队来到三星镇共和村,开展疾病诊疗、健康宣教、远程会诊等服务,切实解决当地居民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与此同时,简阳市人民医院事业发展部部长毛炜协同相关部门和三星卫生院领导班子进行了面对面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信息互联互通展开讨论,旨在减少患者重复检查,提高就医效率。还就加强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建设交换意见,计划选派更多三星卫生院的骨干医生到简阳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同时邀请更多专家下沉开展常态化培训。此外,针对优化双向转诊流程,确保患者能够在医共体内实现顺畅转诊,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双方也制定了相应措施,力求为三星镇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三星卫生院院长苟廷伟介绍说,近3年来卫生院在医共体总院的有力带领下,医疗业务、医疗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先后成功创建四川省县域医疗次中心和成都市基层特色专科。通过“在线+在位”的帮扶措施,2024年医院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17.46%;特别是配置了先进的腹腔镜和胃肠镜治疗系统,2024年手术、胃肠镜检查分别突破300和400台,有效地补齐了业务功能短板,让常见病患者在家门口“留得住、治得好”,急危重症患者“识别早、转诊快”,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医共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作为简阳市医共体牵头医院之一,简阳市人民医院对三星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始终坚持 “五抓” 助力基层医疗能力提升。一是抓龙头,以党建引领医疗融合,依托12大管理中心实施一体化管理,党委成员分片负责,推动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二是抓规划,依据政策强化基层建设,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打造县、乡、村三级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是抓核心,聚焦医疗学科建设,精准赋能学科发展,强化医防融合,完善慢性病防控机制,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四是抓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推进同质化管理,实现资源平台共享。五是抓人才,营造良好成长环境,创新用人机制,通过“师带徒”等多种方式开展“造血式”帮扶,为三星卫生院培养了一批业务骨干,促进总院与成员单位共同发展。(供稿:简阳市人民医院 图文:马芳)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