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了,为什么我们还在怀念张国荣?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14:45 1

摘要:凌晨1:45,袁咏仪发博悼念:“”配图是张国荣《金枝玉叶》的剧照。评论区瞬间涌入数万条留言,有人写下《风继续吹》的歌词,有人分享第一次看《霸王别姬》时的震撼,更多人只是简单地说:“哥哥,想你。”

今天是2025年4月1日,张国荣离开我们的第22年。

凌晨1:45,袁咏仪发博悼念:“”配图是张国荣《金枝玉叶》的剧照。评论区瞬间涌入数万条留言,有人写下《风继续吹》的歌词,有人分享第一次看《霸王别姬》时的震撼,更多人只是简单地说:“哥哥,想你。”

来自袁咏仪微博

这不是个例。每年4月1日,微博、朋友圈、短视频平台都会掀起一场自发的纪念潮。他的歌被重新播放,他的电影被修复重映,他的故事被一遍遍讲述。

一个离开22年的明星,为什么还能让这么多人念念不忘?

张国荣身上有一种罕见的“真实感”。

在娱乐圈,人设是常态,但张国荣从不刻意经营形象。他可以穿着浴袍接受采访,可以素颜去菜市场买菜,可以在演唱会上即兴改词、忘词后哈哈大笑。

他对待事业极致认真,拍《霸王别姬》时提前半年学京剧,即使高烧39度仍坚持排练;对待朋友掏心掏肺,梅艳芳曾说:“我人生最低谷时,是他每天打电话陪我聊天。”

这种真实,让他在巨星的光环下,依然像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他的作品,是时代的共同记忆

如果你问一个80后,第一次被爱情感动是什么时候?很多人会回答:《倩女幽魂》里宁采臣对小倩的痴情。

如果你问一个90后,最震撼的华语电影是哪部?《霸王别姬》一定名列前茅。

如果你随机播放一首经典粤语歌,很可能下一秒就会响起《风继续吹》或《当年情》。

他的作品跨越了年代,成为几代人的情感纽带。

今年3月,《倩女幽魂》4K修复版重映,影院里坐满了年轻观众。有人在豆瓣写道:“38年前的电影,现在看依然心动。”

2003年4月1日,香港阴雨。

傍晚6点41分,张国荣从文华东方酒店24楼一跃而下,终年46岁。

那天本是愚人节,消息传出时,很多人以为是个恶劣的玩笑。直到电视新闻滚动播报,歌迷才意识到:那个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哥哥,真的离开了。

他的离去,让抑郁症第一次被大众广泛讨论。人们开始明白,原来笑容背后,也可能藏着无法言说的痛苦。

张国荣的黄金年代,是香港文化的鼎盛时期。

那时,港乐横扫亚洲,港片风靡全球,人们相信努力会有回报,才华终将被看见。

如今,娱乐工业越来越精致,却再难复刻当年的纯粹。我们怀念张国荣,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怀念那个充满可能性的年代。

风继续吹,他从未真正离开

22年过去,他的歌依然在KTV被点唱,他的电影依然在电影节重映,他的故事依然被讲述。

每年4月1日,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外会摆满鲜花;世界各地会有歌迷组织纪念活动;社交媒体上,无数人分享着与他有关的记忆。

有人说,真正的死亡是被遗忘。而张国荣,显然活在了太多人的心里。

如果你也曾被他的某首歌打动,被某个角色震撼,不妨在今天,再听一遍《风继续吹》,再看一次《阿飞正传》。

然后你会发现——有些星光,永远不会熄灭。

来源:熹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