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报读书会丨谷禾《泥沼之子》从日常中跳出,寻找诗歌的历史定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8 17:42 1

摘要:9月6日下午,由杭州市钱塘区作家协会主办,金沙湖书房、钱报读书会协办的“那些永恒的事物都在消逝,谷禾诗集《泥沼之子》品读分享会”在杭州举行。在诗人卢山主持下,谷禾与嘉宾梁晓明、斯继东、黄咏梅、赵思运、蒋立波、卢文丽、张于荣、时晓、江离、飞廉,以及沈小玲、叶炜、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9月6日下午,由杭州市钱塘区作家协会主办,金沙湖书房、钱报读书会协办的“那些永恒的事物都在消逝,谷禾诗集《泥沼之子》品读分享会”在杭州举行。在诗人卢山主持下,谷禾与嘉宾梁晓明、斯继东、黄咏梅、赵思运、蒋立波、卢文丽、张于荣、时晓、江离、飞廉,以及沈小玲、叶炜、北鱼、陈光辉、肖文成、萧楚天等钱塘作家齐聚一堂,共话诗歌边界的拓展与诗意的无限延伸。

《泥沼之子》是诗人谷禾的最新诗集,全书分为“向北”与“无限”两大辑。“向北”一辑收录了谷禾近年来创作的诗歌代表作,它们如同指南针般引领着读者走向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无限”则更像是诗人思绪的碎片,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滴感悟与个人冥想的瞬间。

“我们都是‘泥沼之子’,但因为诗歌和更加永恒的事物,得以在此齐聚。”主持人卢山的开场白巧妙呼应了本次分享的主题。钱塘区作协主席沈小玲在致辞时表示,从京杭大运河的最北端北京,到最南端的杭州,谷禾的新作跨越上千公里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

分享现场,谷禾认为,中国的新诗写到现在差不多经历一百年时间。一个有意思的类比是,唐朝从建立到李杜诞生,唐诗真正走向繁荣,也差不多是一百年时间。从80年代北岛、舒婷、海子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思潮,到90年代开始注重叙事与写实,写生活的鸡毛蒜皮,再到新世纪以来的各种诗歌试验和探索。当代诗歌创作者都在面临一个问题——新诗如何总结我们的传统,甚至对接我们古诗的传统。

谷禾说:“首先我在想,我们的诗歌究竟应该写什么?像杜甫那样写日常好不好?写日常当然很好,我们的诗歌就应该从天空回到大地上来,回到尘土上来,回到人间烟火中来。但我认为,书写日常不能沉迷于日常,诗歌要从日常现实中‘拔’出来。其次,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我觉得写作者要用当下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和过去,同时又能够具备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我们当下的生活。换言之,就是要让自己的诗歌置于历史之中。”

《泥沼之子》的后半部分叫“无限”,其中既有几十行的长诗,也有两三行的绝句,既有完全由引文构成的诗歌,也有对历史故事的改写甚至是杜撰。谷禾表示,自己尽可能对写作边界和当下新诗写作的边界做一些探索,在一个成熟的诗人和一个不断尝试改变自己的诗人之间,他更愿意做后者。

在梁晓明看来,谷禾是一个有野心的诗人,他认为真正的诗本该就是散乱的、不着边际的、充满悖论的,这才是诗的原生态。美国诗人辛普森在代表作《美国的诗》中提出其诗歌理论:“美国诗歌需要一个强大的胃,可以消化橡皮、煤、铀和月亮”,这与谷禾突破边界的创作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他将集章、随笔、时文篡改、拼贴、微小说等多种文体引入了诗歌,使作品摆脱了既定的格律和题材的束缚,获得了更为广阔自由的表达空间。

活动现场

黄咏梅从小说家的角度关切了谷禾诗歌中的叙事性,诗中并不讲究出乎意料的反转,而是精准地把握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读完诗集后,我觉得每一首都是谷禾如同深陷泥沼之中的每一次挣扎和思考。深陷泥沼之中,大多数或许会动弹不得,但诗人的使命就是要挣扎。这些挣扎存在于每一次思考中,我觉得这就是诗歌的精神和诗歌永恒的使命。”

斯继东则认为,谷禾其人其诗都有相互印证的成分。谷禾身上一直有种十分天真的特质,那种少年期没有被世俗社会磨灭的纯真。乡村回忆是其诗歌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题材,谷禾既流露出深情,同时,又有想要逃离的意味。有时会让人觉得是两个诗人写的,但实际上这也是某种可贵之处,“诗歌和小说都是如此,这种多义的可能性,往往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谷禾回应道,与小说叙事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叙事通常是破碎的,不需要起承转合,但是故事要有细节和诗意,有时荒诞本身也是诗意的部分。

“无论诗人也好,小说家也好,其实写作者都是一个文字的‘魔术师’,都在以自己的成长、写作经历对自己进行一种突破。这是一个写作者值得被尊重的部分。”卢文丽表示,谷禾与同代诗人往往有自己的理想主义和一种莫名的责任感。他们总想追寻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又在现实中屡屡碰壁,谷禾激烈的内心就通过其诗歌表现出来。

赵思运对谷禾的创作保持长期关注。在他看来,谷禾早期作品具有非常犀利的现实主义风格,与杜甫的精神非常接近。而《泥沼之子》中,出现了大量关于自然和美的浪漫主意气息,现在,我们处于一个更需要和平声音的时期,这并不是谷禾的转型,而是他做的一个加法。其中,《周庄三部曲》对认识中国乡村文化有着深刻的意义。

蒋立波赞叹谷禾是一个敢于把诗写坏的诗人。当现在的诗人都在竭尽全力把一首诗写好,他有一种特殊的勇气。对于一个有数十年创作经验、风格上大致成型的诗人来说,写出几首传统意义、大众审美上的好诗并不难,但谷禾始终坚持写出和大部分诗人不一样的诗,与他命运和时代相匹配的诗,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自觉的意识。

活动现场

随后,与会的嘉宾与作家纷纷针对作品进行分享和阐述。正如本次分享的主题一样,尽管永恒的事物在消逝,但关于诗歌、友谊、温暖不会消逝,即使深陷泥沼之中,写作者心中永怀光芒。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