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百美元暴跌至0.1美元!AI摧毁吉卜力插画背后,传统的价值标尺不存在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15:07 1

摘要:AI的普及正在重塑传统价值体系。曾经因稀缺而昂贵的吉卜力风格插画,如今因AI的低成本复制能力而价格暴跌至0.1美元。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是技术对艺术的冲击,更是对传统价值标尺的重新审视。

AI的普及正在重塑传统价值体系。曾经因稀缺而昂贵的吉卜力风格插画,如今因AI的低成本复制能力而价格暴跌至0.1美元。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是技术对艺术的冲击,更是对传统价值标尺的重新审视。

这几天,吉卜力火出了圈,这次是被AI带火的。

OpenAI刚刚发布的GPT-4o原生生图功能,可以把任意一张图片在1分钟内转换成吉卜力风格。(吉卜力风格是指由吉卜力工作室创作的作品中体现出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其清新自然的画面、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主题表达而闻名。)

这个功能固然很酷,但更重要的是,这事背后的意义。

在以前,吉卜力风格的插画可是一个很热门的生意,一幅画最高甚至要能卖到几百元。因为想要创作一幅精美的吉卜力风格插画,需要多年的艺术训练和数小时的努力。

而就在最近,由于AI的普及,吉卜力插画的价格骤降到0.1美元,暴跌99%。这揭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这种曾经严重依赖创造力的技能正在大幅贬值。

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当AI与自动化浪潮让生产成本逼近零时,很多商品的价值都发生了变化,比如AI生成的音乐成了那些背景音乐创作者的噩梦。

换句话说,AI在工具替代的同时,也在摧毁传统价值标尺。

这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在AI时代,到底什么东西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作为个人,如何才能确保自己不在AI时代被淘汰?

关于这些问题,你或许能在SemiVision Research的一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 01 /

当生产力爆炸,情感连接才是价值关键

当AI与自动化浪潮让生产成本逼近零时,每个商品的价值边界正被瓦解。原先需要工厂、人工、时间的生产过程,现在只需代码指令就能无限量生产。

此时,我们面对两个新经济现象:

1)所有可重复生产的物品都会贬值:在人类历史首次,价格不再受制造难度限制。以绘画为例,Midjourney等工具已能让普通人10分钟创作3A级作品。

2)价值锚点发生转移:当创作工具完全民主化,任何人都可以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时,曾经建立在“技术壁垒”基础上的价值体系就开始崩塌,情感连接、思想洞察等非可复制元素才是成为新稀缺品。

也就是说,在AI时代,当生产力趋近于无穷大时,价值不会消失,而是会迁移。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从“事物”转移到“人”,从“产品”转移到“产品所代表的东西”。

那些能够提供情感深度和独特视角看待世界的人仍将创造需求和价值,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 02 /

单一的专业性技能,价值越来越低

在中国,曾经吉卜力风格的插画生意曾经十分红火,一幅画一度要卖几十甚至几百元。但最近,受到AI的影响,吉卜力插画价格下降到0.1美元。

这说明这种曾经严重依赖创造力的技能正在大幅贬值。

价格下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采用和普及。

过去,创作一幅精美的吉卜力风格插画需要多年的艺术训练和数小时的努力。现在,只需几个提示和一些改进,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人工智能生成一幅不错的图像。

有了AI,人人都是创作者,价格战就不可避免了。这一趋势揭示了两个重要的事实:

1)单一的专业性技能,所提供的价值越来越低。

2)要想在价格战中生存下来,你必须提供超越产品的意义——比如审美品味、个人风格、品牌叙事或情感联系。

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摄影、平面设计、翻译、写作——每当新的AI工具成为主流时,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提供标准化输出的创作者。只有那些创造非标准化、独特价值的人才能在AI的洗牌中生存下来。

所以,与其担心AI抢走你的工作,不如问问自己——只有你能创造什么?当每个人都能创作出吉卜力风格的艺术作品时,你所创造的吉卜力风格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在哪。

这个问题才是关键。

/ 03 /

靠AI轻松暴富,是个伪命题

在AI时代,我们总有一个误区,一旦人工智能能做到某件事,赚钱就很容易了。但真相却是,一旦AI能很轻松地做到某件事,这事就不值钱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供应增加导致价格下降”的案例。

就像前面说的,曾经要花几百才能买到的插画,现在只用很少的钱就能买到。同样,AI生成的音乐也正在成为之前靠批量制作背景音乐赚钱创作者的噩梦。

制造业的情况也不好过。你想一下,以后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能自己运行整条iPhone生产线。无需人工、无需工作时间、无需工厂租金,iPhone也很难维持现在的价格。

这并不是因为产品变差了,而是因为生产壁垒消失了。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当壁垒消失时,利润也会消失。

那么,在AI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看到了三个方向:

1)创造独特的需求:不要仅仅满足现有的需求,更要用AI的方式创造需求,那些用户在看到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

2)建立个人品牌:人们应该想要你的产品,因为是你制造了它,而不仅仅是因为它制作精良。

3)控制分销:无论是粉丝社区、推荐算法还是流量渠道,谁控制了需求,谁就控制了价值。

在AI时代,生产型赛道的价值锐减,分销和价值创造变得更加重要。

/ 04 /

故事比风格更重要

与生产受到供给影响一样,美学也面临着类似的局面。当一种风格变得过于普遍时,无论它有多美丽,它都会失去用户的情感共鸣。

吉卜力的动画之所以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不仅仅是因为精致的视觉效果和感人的故事,还因为这些动画非常稀缺,只有吉卜力才能创作出这样的动画。

每一帧手绘画面、每一段音乐、每一个情感瞬间都体现了多年的创作能量和艺术价值。但AI正在改变这一现状。

随着模型越来越厉害,它们不仅可以模仿吉卜力的风格,甚至可以制作出分辨率和技术质量更高的视觉效果。当任何人都可以创作出这样的艺术作品时,这种风格本身就失去了稀有性——因此也就失去了价值。

中国的水墨画也会如此。当AI能够复制大师级水墨画的美感时,问题不只是水墨画变得更便宜,而是人们会出现视觉疲劳。当社交媒体、海报、视觉产品都充斥着水墨画风格时,水墨画的文化魅力会很快被消耗殆尽,失去吸引力。

所以,在AI时代,内容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风格本身,而在于你如何用这种风格讲述自己的故事,并将其与新的想法结合起来。

人工智能并不会阻止我们创造——它只会推动我们创造新的意义。

/ 05 /

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所有人,只会淘汰那些做重复性任务的人

F1被认为是追逐科技顶峰与人类极限的赛事。

但其实,在这项赛事里,最有价值的资产不是赛车,而是车手。因为赛车的性能相对稳定,但驾驶员的判断力和技能差异很大,车手才是影响比赛结果的最大变量。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人工智能:强大的工具在不同的用户手里将产生巨大的差异。

许多人担心越来越强大的人工智能工具会取代他们,但大家更应该认识:

人工智能不会取代所有人——但它会淘汰那些价值在于重复性任务的人。如果你的工作只是简单地复制信息帖子,那么即使没有AI,你也赚不了多少钱。

AI的出现,不过就是让这种“低价值状态”被让所有人看到。

所以,与其担心AI工具越来越强大,倒不如问问自己:如果AI来了,你所做的事情还会有价值吗?在AI时代,你应该成为“F1车手”,而不是轮胎、方向盘。

/ 06 /

从工具到决策,才是AI带来的真正颠覆

如果有一天AI真正理解商业,当AI既是工具又是用户时——那才是真正的颠覆。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行业的人工智能仍然只是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你撰写文案、生成图像、分析数据,甚至提供战略建议。但最终,它仍然需要人类来设定目标、评估结果并做出商业决策。

但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不只是生产内容,如果它真的懂业务,那么一切都会改变。懂业务不仅意味着知道卖什么或卖给谁;它还意味着能够识别市场趋势、调整定价、引领营销策略并设计整个商业模式——所有这些都是自主的。

到那时,AI 将不仅仅是 Photoshop、Notion 或 ChatGPT——它将成为公司本身。

如果AI还能操作其他AI工具(即它既是用户又是开发者),那么AI将取代企业家、营销总监、业务分析师,甚至整个团队。从产品设计到内容创作、广告投放和销售循环,AI将管理一切。

这不是科幻,而是不远的未来。人类与AI竞争的本质将从“谁更快”或“谁更准确”转变为“谁能做出更好的决策、控制资本和主导渠道”。

到那时,商业世界将会重建:

人工智能创办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决定定价和文案基调;

AI优化广告,运行A/B测试,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你以为自己正在使用AI进行营销——但AI正在分析你作为竞争对手的行为并击败你;

当这一天真正到来,人类不再是商业活动的中心,而是观察者、消费者、甚至是观众时。这才是真正的颠覆。

所以,在AI时代,价值将流向那些能够定义文化、控制叙事和建立社会信任的人。AI固然可以创业,但它仍然需要文化背景、信任桥梁和人际关系。这才是人类的最终优势。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