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今天抓的鱼不多,但看到大家齐心协力、其乐融融的样子,我感到特别开心!”3月15日,南丰县市山镇包坊村,村播“大表哥”边录视频边说。活动现场,众多村民和游客挽起裤脚,加入抓鱼、摸螺蛳的队伍,脸上洋溢着体验劳动的喜悦。
从2021年的意外走红
一直火到了现在
南丰“大表哥”到底凭什么?
▲3月15日,南丰县市山镇包坊村,网红“大表哥”熊涛在录播现场展示刚抓到的活鱼。
“虽然今天抓的鱼不多,但看到大家齐心协力、其乐融融的样子,我感到特别开心!”3月15日,南丰县市山镇包坊村,村播“大表哥”边录视频边说。活动现场,众多村民和游客挽起裤脚,加入抓鱼、摸螺蛳的队伍,脸上洋溢着体验劳动的喜悦。
▲抓鱼“盘”塘录播现场,众多村民和游客挽起裤脚,加入抓鱼、摸螺蛳的队伍。
“大表哥”叫熊涛,南丰县太和镇人,一名地道的农民,有蜜橘种植与甲鱼养殖经历。2021年1月28日,他与表弟拍摄的抓鱼日常视频意外走红。之后,他组建直播团队,挖掘家乡丰富的农业特色资源,开启了与直播相伴的新生活。凭借抓鱼“盘”塘等原生态场景,熊涛收获了大量流量,成为拥有2000多万粉丝的“三农”领域网络红人。
▲熊涛(左)和团队的小伙伴在直播销售南丰甲鱼等土特产品。
2022年,熊涛开始直播带货,家乡的蜜橘、甲鱼等农产品销路大开,单日销售额屡创新高,累计助农销售达4.1亿元。“作为一名头部主播,做短视频就是想把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道。”熊涛说。自小生长在南丰,南丰多池塘港汊,多产鱼虾。小时候顽皮,背着大人,一有机会就和小伙伴们下水抓鱼,练就一身“功夫”:两根手指可以夹住滑溜溜的泥鳅、鳝鱼;双手可以掐住10斤20斤的草鱼、青鱼;瞧一眼水面,就知道水底下有没有“料”、是什么“料”。抖音兴起的时候,他和他的玩伴拍视频自嗨。在杭州工作的表弟,看到他的视频迅速辞了工作,回来一起嗨,嗨着嗨着就红了。
我心想,“红”确实是一门玄学,常常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但为什么下个池塘抓个鱼会红成这样?成为乡村振兴领域头部网红主播,成为2118万粉丝的VLOG博主?
独特的地域独特的山水,是他的“红”的最大“背景板”。南丰是个未被“大开发”的静美乡村,以农业为主,以农业立县。一派山清水秀、恬静柔和的风光。就算视频里面大表哥抓鱼时满身泥水,脏兮兮的,镜头荡开去,也看得见清秀的乡村美景,是人们内心深处家园的样子,是无数人的乡愁。
南丰还有独特的文化长期浸润。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故里就在南丰和南丰周边,其中集儒家文化大成者曾巩长期居南丰,南丰人的血脉里流淌着文化,儒家礼仪在民间传承绵延。视频里围观抓鱼的群众嘻笑调侃,满脸喜气,一派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而沟通生意时,又互相谦让,互相成全。人们喜欢这些素朴的人与人关系,长者幽默,少者活泼,彼此彬彬有礼,怡然自乐。
宽松的政策环境更是助长了他们的“红”。这里的当政者,秉持藏富于民的民本思想,喜见群众发财、发达。南丰县委书记叶峰说起大表哥一脸骄傲,他说,南丰原来有两大地理名产,龟鳖和蜜橘,现在应该是三大了,加上大表哥。太和镇年轻的85后书记赵维娜热情地为大表哥布座端茶,俨然服务员,她说,我们也是他的铁粉啊。现在,大表哥是南丰县康都村的“特聘村主任”,一场直播下来,能为村里甲鱼养殖户卖掉上万斤甲鱼。
▲熊涛(右)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看望农村留守女童。
手机成“新农具”,直播变“新农活”,流量化为“新农资”。如今,熊涛的团队发展成上百人的短视频创作及电商销售队伍,还建立了自有品牌电商基地。同时,他培育了40余名乡村主播,带动110名中小主播成长,还开创“众筹共享认领橘树”等助农新玩法。他以“特聘村主任”身份搭建乡贤平台,形成“乡贤+农户”互助网络,探索“电商+合作社+农户”的可持续增收路径。此外,熊涛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荣获抖音“2021年度新农人”“江西科技新产品推荐官”等称号。
▲抓鱼“盘”塘这一当地常年开展的趣味活动,随着短视频的传播,持续吸引着线上线下群众观看、参与。
从普通农民到网络红人,从记录生活到助农致富,熊涛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农人的兴农力量。
来源:九江新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