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卫列为一级致癌物,饭桌上最常见,大量家庭已中招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7:14 4

摘要:就在这热气背后,有一样东西,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明明白白地列入了一级致癌物的名单,它不是罕见的化学物,不是工地上的粉尘,也不是香烟里那些听不懂的成分,而是——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咸鱼”。

你家厨房的锅盖一掀开,那股香味扑鼻而来,饭菜热气腾腾,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热热闹闹地吃着——你知道吗?

就在这热气背后,有一样东西,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明明白白地列入了一级致癌物的名单,它不是罕见的化学物,不是工地上的粉尘,也不是香烟里那些听不懂的成分,而是——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咸鱼”

对,你没听错,就是那种晒得发硬、煎一下香得不得了的咸鱼,这东西在不少家庭是下饭神器,尤其南方沿海的朋友,家里冰箱里总有几条,老人家还爱说“咸鱼才有味道,吃饭才香”。可问题就在这“味道”里头。

早在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就已经把粤式咸鱼明确列为一级致癌物。一级是什么意思呢?不是可能,不是猜测,而是“确定对人类致癌”。跟它一个级别的,还有谁?石棉、烟草、酒精、黄曲霉毒素……这可不是吓唬谁,是医学界板上钉钉的共识。

很多人一听这,就不服气了:“我爷爷吃了一辈子咸鱼,活到九十多,硬朗着呢!”这类话我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可我说句不中听的——你爷爷活得长,不代表咸鱼没毒,就像有人抽一辈子烟也没得肺癌,但你敢说烟草是健康食品?

咸鱼的问题不在于“咸”,而在于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尤其是N-亚硝基二甲胺(NDMA),它在动物实验中早就被证实有强致癌性。

这种东西,原本在自然界是很少见的,可在高盐腌制、发酵不彻底、储存不当的条件下,它就悄悄地“生”出来了。尤其在咸鱼这种鱼体脂肪含量高、暴晒时间长的食物里,它简直是温床。

说得更直接点,这种致癌物最容易影响的是哪里?就是鼻咽部。为什么在广东、广西一带,鼻咽癌的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少研究就指出了一个共同点——高频率摄入粤式咸鱼

我们讲鼻咽癌,不是普通的鼻炎感冒,人一旦确诊,治疗难度高、复发率大,很多人到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

你可能会想,那是不是只要我少吃点,就没事了?可问题是,这种东西它不是毒药,吃一口就出事,不是这么“直率”。它是那种“温水煮青蛙”式的隐患,每天一点点地在你身体里存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爆发。而你,往往在它“爆雷”之前,毫无防备。

更糟的是,现在很多人对“咸”的概念,已经被惯坏了。咸鱼、腊肠、腌笃鲜,乃至某些“网红辣条”,你以为只是钠含量高?

不,它们很多都含有亚硝酸盐,这玩意儿一旦在体内遇到蛋白质,就可能转化为亚硝胺。咱们平时吃顿烤肉、喝个啤酒、再来点腊味,那感觉是“人间烟火”,可在身体里,可能就是“化学工厂”。

说到这里,很多人又要问:“医生,那我还能吃什么?你说咸鱼不能吃,腌菜不能碰,那我爸妈一辈子吃的东西怎么办?”我懂你这纠结,但咱得分清楚:不是说一口都不能沾,而是别当主食、别天天吃,更别在高温反复煎炸之后吃

你知道吗?很多家庭做咸鱼是怎么处理的?先从冰箱里拿出来,不解冻,直接进锅,油一热就煎,煎到锅底都糊了,还觉得香。这时候亚硝胺的含量已经飙升到高位,而且伴随着油烟,一起被你吸进肺里。长期下来,别说鼻咽癌,胃癌、食道癌也在排队。

也不是所有的腌制品都那么“黑”。有些传统工艺,比如四川的泡菜,若是用乳酸发酵、清洁无污染、短期腌制,反而比速成榨菜安全得多。关键在于——有没有亚硝酸盐残留。这个你自己在家腌制,是可以控制的,比如不加工业盐,不用硝,盐水比例适中,腌制时间别过长。

咱再说回日常饮食。很多人以为“我吃得不咸,就没事”,可你光看味道,是判断不了亚硝胺的。这东西没有味道,没有颜色,甚至也没有气味,你吃不出来,但它实打实地存在。尤其是那些反复冷冻、解冻的腌肉类,在反复温差下,它们就像是个“化学反应锅”,里面的有害物质一层层叠加。

我有个朋友,他妈妈就是典型的“腌味控”,什么都要腌,连鸡蛋也要腌成咸蛋。后来她查出来胃癌,医生一问,家里常年吃咸蛋、腊鱼、香肠,尤其是夏天不肯放冰箱,说放冰箱没味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习惯杀人”。

有些人以为,吃点维生素C就能解毒。道理上讲,维C确实有一定抑制亚硝胺合成的作用,但那是在实验室里,在体内,谁也不能保证你这颗维C能刚好遇上那毫克级的亚硝酸盐。更何况,你吃的是饭,不是药实验,别指望一颗维生素救全场。

所以我一直跟身边人说:咸鱼、腊肉、香肠,这些是“节日风味”,不是“日常标配”。你想在过年时吃点,没问题,偶尔一两口,咱不矫情。但你要是天天吃,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孩子,那就真得当回事了。

尤其是孩子,肠胃发育不全,解毒能力差,如果长期摄入这类高盐高硝食品,不仅增加癌症风险,还可能影响发育、损伤肝肾。你说你舍得让孩子天天吃咸鱼盖饭吗?

咱说到这儿,也不是让大家吃得清汤寡水,一点烟火气都没有。关键是得有个“度”。想要味道,可以用葱姜蒜、天然香料提香;想要保存,可以学点传统的低温发酵方法;实在嘴痒,咸鱼可以蒸着吃、搭配新鲜蔬菜、控制分量,尽量不煎不炸,也别当主菜。

你可能会惊讶,为什么以前的人吃腌制品没那么多问题?一来,以前腌制的方法更原始,但其实更天然;二来,人家吃得少,不像现在,一吃就是一袋装、一顿就是半碗腊肉;三来,过去生活节奏慢,身体代谢能力强,现在人久坐少动,还爱熬夜,免疫力本就不如过去。

咸鱼致癌这事儿,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只出现在科研报告里。它就藏在我们每一个“习惯性”的动作里——买回来不洗、冷冻后直接煎、不看保质期、孩子老人一起吃……这些细节,才是问题的根源。

如果你今天晚饭桌上有咸鱼,不妨少夹两口,看看冰箱里那几包腊味,是不是该清理一下了。健康,不是靠吃一两种“养生食物”得来的,而是靠无数个生活细节撑起来的

别让“香”变成“伤”。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王丽丽,张涛,等.粤式咸鱼摄入与鼻咽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39(11):1452-1457.

[2]张建国,陈伟,黄文.亚硝胺类化合物致癌性及其在食物中的含量分析[J].食品科学,2021,42(10):276-280.

[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分类汇总[EB/OL].(2023-06-01)[2025-09-08].

来源:医生张三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