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青海夏季写生的最后一站,位于果洛州玛多县,海拔4300米的高原之地。此次写生得以成行,多亏了我的好友宋占江——他通过果洛挂职团的联系促成了此次行程。同行的还有我的藏族学生扎西东智,我们三人在玛多共同创作了一周时间。
这次青海夏季写生的最后一站,位于果洛州玛多县,海拔4300米的高原之地。此次写生得以成行,多亏了我的好友宋占江——他通过果洛挂职团的联系促成了此次行程。同行的还有我的藏族学生扎西东智,我们三人在玛多共同创作了一周时间。
玛多县是扎陵湖与鄂陵湖的所在地,是“秦始皇昆仑采药石刻”的发现地。地域辽阔、湖泊星罗棋布,民风淳朴厚重。回想二十年前,我从石渠县采风返回时,曾乘长途汽车在一个零下三十度的严寒冬夜途经玛多,停留一小时吃晚饭。那时茫茫雪原给我留下了苍茫而遥远的印象。而这一次,才算真正开始了解这片土地。
县里领导希望我们能通过画笔宣传玛多的壮阔自然与善良民风,亲自为我们联系并安排了模特。在一周的写生中,我共完成了七幅油画和八幅素描作品。
高研班的线上网课,赶上我在玛多写生。那天晚上在扎陵湖酒店里,通过手机完成了双手素描的直播示范,扎西东智掌控手机帮助我顺利完成了直播,边画边讲,答疑解惑,用了三个小时。
朋措尖措90X70cm
乡长爱周90X70cm
参旦拉毛
为我们做模特的青年牧民班玛一家,尤其令人感动。经乡长联系,他的妻子依西措答应为我们做模特,这成了他们全家一件光荣的大事。夫妇两人带着四个孩子,提前一天从一百公里外开车赶到县城住下。四个孩子中,最大的姐姐十岁,最小的男孩刚学会走路,还需要妈妈喂奶。班玛精悍帅气,曾是民族运动会抱砂袋冠军。妻子依西措虽常在牧场劳作,却依然肤色白皙,衬得双颊的高原红格外动人,四个孩子也都活泼可爱。
依西措90X70CM
遗憾的是我们与他们一家仅有一天的相处时间。那一天我破纪录地画了两幅油画,但无论多快,终究来不及完成首饰等细节。直至一个月后的现在,我才抽空将依西措的首饰细细补全。我已想好,下次去玛多,一定要住到他们家的牧场,画一幅两个大人和四个孩子在一起的全家福。
那天夜里他们开夜车赶来,我一直担心草原路况不好,全程与班玛保持联系。直到凌晨一点多,得知他们全家平安抵达,我心才踏实,安稳睡去。
威猛的汉子班玛昂青,他差不多有一米九高,在牧区也是不多见的大个子。传统毡帽、藏靴、一身巨大的黑色藏袍,充满压迫感。真是难得一见有视觉张力的好模特。本来我野心很大,开始是画他站着的全身像,一起稿还是傻眼了,他在我带去的90×70厘米写生画框里,脸部只有鸡蛋大小,硬汉气势全无。本来已经完成了底层画,还是狠心否定,覆盖重来,最后画成现在的半身像。他看着窗外远方,一时出现心事重重的神态,内心的表达也丰富起来。
班玛昂青90X70CM
丹珍措90X70CM
丹珍措是我们在格萨尔广场看跳舞时发现的。在一圈跳锅庄舞的队列中看到她舞姿优美,五官轮廓鲜明。是我们写生的最后一位模特。
画家简介
于小冬,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委会和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1963年出生于沈阳,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曾在西藏工作十三年,六次入选全国美展,两次获全国美展铜奖和优秀作品奖,四次入选“北京国际双年展”,六次获天津美展一等奖,六次国际交流展,十余次参加国家级大型美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以及青海、西藏等美术馆收藏。
出版:《西藏绘画风格史》《藏传佛教绘画史》《于小冬三堂课》《于小冬讲速写》《于小冬讲速写十周年纪念版》《于小冬绘画作品集》《于小冬素描集》。
来源:中华网山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