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秋分早,木落不待黄”,时间过得真快,北京期间2025年9月23日02时19分04秒我们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不仅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80度,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酉”位。
“今年秋分早,木落不待黄”,时间过得真快,北京期间2025年9月23日02时19分04秒我们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不仅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同时也是秋季的第4个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80度,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酉”位。
一个季节对应6个节气,秋天对应的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一个节气15天,立秋之日刚好是秋季90天的中间,因此秋分平分了秋天。
《春秋繁露》记载:“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个小时,阴气和阳气势均力敌,冷热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秋分后随着太阳直接点南移,北半球白昼开始短于黑夜,阴气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天气逐渐转凉,可以说秋分是我国一年中气候最适宜的时节。
在习俗方面在我国民间有秋分“竖蛋”和“吃秋菜”的习俗。老话说“秋分到,蛋儿俏”,秋分这天昼夜平分、天地阴阳平衡,力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人们认为这天鸡蛋更易竖立起来。我们在竖蛋的时候要挑选新鲜鸡蛋(生下4-5天最佳),新鲜鸡蛋的蛋黄因重力下沉,重心相对低,这样我们竖蛋会更加容易成功。秋分竖蛋看似简单却充满挑战,通过竖蛋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耐心和细心。
所谓的“吃秋菜”也就是指“吃野苋菜,野苋菜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在秋分时节天气逐渐转凉,人体易受寒邪侵袭,食用野苋菜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老话说“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人们把野苋菜与鱼片煮成“秋汤”,既营养均衡又易于消化,食用后寓意家宅安宁、身体健康。
今年秋分不一般,属于“早秋分”。每年秋分交节的阳历时间9月22日至24日,这个时间几乎是固定的,因此这里的“早”并不是指阳历时间的早,而是指农历时间的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分,八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说的就是秋分是秋天90天的一天,秋分的农历时间一般在八月的中旬,但是由于农历闰月的存在,有的年份秋分交节的时间会提前到八月的上旬,而有的年份秋分交节的时间会推迟到八月的下旬。
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秋分交节的时间在农历八月的上旬(即八月的前十天),那么就是“早秋分”;而如果秋分交节的时间在农历八月的下旬(即八月的最后十天),那么就是“晚秋分”。今年9月23日秋分,这天对应农历八月初二,很明显今年是“早秋分”。
老话说“早秋分冷嗖嗖,晚秋分穿薄衣”,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秋分的时间在农历八月的上旬,那么预示着秋分后会比较的凉快;而如果秋分的时间在农历八月下旬,那么这预示着秋分后还会热一段时间。
秋分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非常重要的节气,在我国民间又把秋分称为“丰收节”,到了秋分节气正是棉花、大豆、水稻、玉米等秋收作物的收获期,因此每年到了秋分节气人们特别关注天气的变化。在我国民间就有句老话叫“秋分见三象,遍地起坟头”,这里的“三象”指的就是3种天气特征。
农民全靠天吃饭,对于农民来说都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出现不好的天气那么农作物就很容易减产。在古代物质匮乏,一旦粮食出现比较大的减产,那么就容易导致饥荒的出现,因此在我国民间就有了“遍地起坟头”的说法,那么三象到底指的是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霜”是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到0℃以下而形成的冰晶,每年秋天出现第一次霜我们称之为“初霜”或者“早霜”;而每年春天出现的最后一次霜我们称之为“终霜”或者“晚霜”,像每年春天的谷雨节气是终霜的象征。
进入秋分节气天气才真正变得凉爽,一般到了这个节气还不会出现霜,但是一旦“早霜”提前到秋分节气,那么就会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
进入秋分节气像粮食作物刚成熟或者还处于灌浆期,而一旦下霜,那么说明夜晚气温非常低,像水稻、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就很容易受冻,受冻后会出现叶片发黄、穗茎死亡的现象,粮食作物的籽粒会不饱满,千粒重会大大降低,严重的霜冻还会导致作物直接枯萎死亡,粮食作物很容易减产。
尤其是我国晚稻的种植地区,一旦出现“早霜”,那么水稻的空壳率就会大大增加,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像红薯在9月中下旬正处于块根膨大期,红薯是一种不耐霜冻的作物,经霜地上植株会枯萎死亡,一旦出现早霜那么红薯的块茎就不能充分膨大,红薯的个头会很小。
特别注意:像晚稻如果遭遇早霜,那么我们可以用10毫升0.01%的芸苔素进行喷施,芸苔素是高效无毒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的缓解冻害的危害,能快速恢复作物生长。此外,我们也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这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对水稻产量的提高很有帮助。
秋分节气正是我国的“三秋“大忙时节,这个时候农民不仅要忙着秋收,而且还要忙着秋耕、秋种,这个时候农民最害怕出现秋雨连绵的天气。
到了秋分节气如果粮食作物尚未成熟,那么持续的阴雨天气就会导致光照弱、气温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会大大降低,粮食作物就会出现籽粒不饱满的现象,连续的阴雨天气还容易导致作物倒伏,粮食作物很容易减产;而如果到了秋分节气粮食作物已经成熟,那么持续的阴雨天气不仅会影响粮食作物的收割,还会影响秋收作物的运输以及晾晒,那么粮食作物就很容易霉烂或者发芽,最终导致丰产而不丰收。
农民秋收后还要进行秋耕以及秋种,如播种冬小麦,如果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那么就会严重耽搁农事生产,这是农民不希望看到的。
我们老祖宗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把秋分节气分为三候,第一候就是“雷始收声”,说的就是进入秋分节气后随着阴气开始变得旺盛,天不再打雷了。如果进入秋分节气还打雷,那么就不是好兆头。
打雷说明冷暖空气都比较活跃,老话说“秋分雷唱歌,冬天冻死牛”,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在秋分节气打雷,那么这预示着到了冬天的时候冻雨、冰雪天气会比较多,冬天会非常的寒冷,像油菜、蚕豆、小麦等越冬作物很容易遭受冻害。
总结,很快我们将拧迎来秋分节气,老人说“秋分见三象,遍地起坟头”,这里的“三象”指的是早霜、连续的阴雨天气以及打雷,这3种天气的出现都预示着粮食容易减产。
你认为老话还有道理吗?欢迎留言。
来源:湖北台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