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代智慧屏当中,真正“值得买的那一款”既不是入门款,也不是巨幕款,而是75英寸MateTVPro:多花3000来块,直接把日常体验的四个关键方面全都给补齐。
这一代智慧屏当中,真正“值得买的那一款”既不是入门款,也不是巨幕款,而是75英寸MateTVPro:多花3000来块,直接把日常体验的四个关键方面全都给补齐。
发布会一口气上了好几样,但客厅的主角只会有一个。
MateTV家族这回分成了两支:MateTV跟MateTVPro,
尺寸涵盖从65、75、85、95到Pro款的75、85、98全面覆盖;价位从8999元到30999元,高的低的都有,开售的日子也定下来——9月26日。
参数很多,决定“每天回家抬头那一下值不值”的是它们如何落在手感上。
先把“流畅”稳住,
如今的电视可不单单是个播放器,装应用、刷短视频、投屏、开会议一晚上切换好多次,那可是稀松平常的事儿。
MateTV给8GB+128GB,Pro直接12GB+256GB。
差在哪,
后台挺不容易被清理掉的,切回之前用的应用不用重新加载,家人让你换源的时候就不会再卡壳,家庭相册、4K的片源、NAS缓存这些也都能往里头放。
跑分你未必在乎,但那口气会顺,
画质看着相近,白天一开灯就分出高下。两款都有鸿鹄 Vivid 和黑钻聚能 Super MiniLED,亮度、对比度是一档的。Pro 多的那层超低反射涂层,作用很直接:窗外有光、顶上有灯,画面不“照镜子”,暗部细节不被抹掉。白天看球、晚上开灯追剧,细节能不能撑住,就靠这层涂层。
声音别只看瓦数,要听声场,
MateTV是6单元、2.2声场、峰值120W;Pro拉到9单元、3.2.2峰值180W,再加两路20W天空声。
说得通俗点哈,低频更稳当,声场也更开阔,前后左右再加上头顶都有那种“实体的感觉”,
开启杜比片头,风从头顶吹过可不是你产生幻觉;演唱会的鼓点不会混作一团,大片里的爆炸不会把台词给盖住。
家里不打算外接回音壁的话,Pro 相当于少折腾一步。
交互体验是能够加分的,MateTV标配的灵犀指向遥控器2支持UWB2,0和星闪技术;Pro版还额外赠送灵犀悬浮触控面板,UWB负责精准定位操作,星闪保障近距离高速低延迟的连接效果,
如此一来,手机一贴近就能快速连接,指哪儿就能打哪儿,跨设备拖拽也更顺滑,使用触控面板后,切换信号源、划轨迹、输入选字等都能快半拍,长辈们也能少问一句“这东西怎么用”。
聊点钱的事儿,在75英寸这个级别,MateTV和Pro之间的价格差也就3000块;可到了85、98英寸的时候,价格差距一下子就扩大到了6000块,如果你家客厅的墙面距离在2.8到3.5米之间,75英寸的Pro反而是更合适的选择:把预算用在“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四个方面——系统稳定、屏幕抗反光、声音效果饱满、操作交互顺畅。
想要更大没问题,上8598要同时准备好预算、安装、摆位的成本,溢价也会被放大。
给你几句能当“谈资”的硬货回家解释不费劲:
MiniLED的关键在于将背光划分为更多分区,如此控黑控亮更为精准,HDR也更具水准;超低反射并非呈现油亮状态,而是通过表面处理使杂光不刺眼,暗部细节得以生动展现;
322指的是三路前置、两路环绕、两路顶置,声音便如此放置于空间之中;电视上的12GB内存并非用于炫技,而是为了在暂停后接电话返回还能继续观看,无需从头重新转圈加载。
莫将此事弄得过于复杂,那些常拉上窗帘、关灯追剧的家庭,低反射所带来的效果提升并不显著;若家中已配备不错的回音壁或家庭影院系统,Pro版在音效方面的优势也会大幅减弱;
若客厅层高不足2,6米购买电视时不能只死盯着尺寸看,65寸与75寸之间还得反复丈量墙距再做决定;挑选电视这件事,归根结底还是得瞧瞧“空间大小加上使用人数”的黄金搭配。
我将票投给了75英寸MateTVPro,并非是因其外观看起来有多好看,而是这3000元将每日都在使用的那些细节都完善了:更稳定的系统、更清晰的画面、更立体的声场、更顺手的交互,一下子就到位了,仿佛把客厅的方案整体推进了一格。
最后把选择题交给你:你的客厅会把预算押在“尺寸更大”,还是“体验更完整”?
留言说说墙距、预算、是否外接音响,我按你的场景给出一套省心组合。
来源:小8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