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奇瑞把风云 T8 的价格砍了两万块,堆上1400 km续航和一升三油耗,够良心了吧?
4800 台,三个月——这数字还没隔壁瑞虎8一个月走得多。
奇瑞把风云 T8 的价格砍了两万块,堆上1400 km续航和一升三油耗,够良心了吧?
现实却像泼了一盆冰水:进店的人一听插混,先问是不是燃油车,试驾完嫌方向盘冻手,一搜配置单,连后视镜加热都不给,立刻“下次再说”。
套路没走完,钱包已经合上。
很多人把锅甩给“品牌”,嫌奇瑞新能源没排面。
可QQ冰淇淋一年卖三十万辆,谁说牌子不灵?
真正的问题是产品定位被自家兄弟和隔壁友商两头夹击。
比亚迪宋Pro DM-i、吉利银河L7在十万块里头塞了L2、座椅加热、对外放电,活生生把“性价比”这个词写成了别人家的广告。
风云T8却像是在考试里交了白卷:成本花在油箱和电池上,看得见的地方全砍了。
城市通勤嫌重,长途出行怕排队,左右两头不沾好,买家一算,干脆多添五千上别人高配车型算了。
更难受的是传播口径一直没捋顺。
销售话术里“1400 km”喊得响,可用户回家打开地图,发现最近的快充站还在十公里外;再查论坛,有人吐槽馈电油耗比官方数据高一截。
信息一打架,信任就塌方。
奇瑞的广告只讲续航,不解释工况,也不告诉潜在买家:这车最怕的就是“天天充不上,偶尔才用油”。
一句话丢在市场里,没人帮你补细节,谣言抢先一步占了坑位。
线下更佛系。
一线城市新能源扎堆开店,商场一楼黄金C位不是蔚来就是极氪;而风云T8的展台常常缩在角落里,连辆试驾车都得打电话约。
试驾车不到位,潜客白走一趟,转身就上隔壁坐了理想。
销售顾问也不是不想讲,是真的没什么可讲的,只能尴尬地把“省油”重复三遍——可这年头省油已经不是必杀技,会自己找充电桩才是关键。
说到底,风云T8像极了一位考数学忘带尺子的尖子生:底子不错,却总在细节丢分。
要想翻身,奇瑞得先把刀花在刀刃上。
智驾硬件可以不一次堆满,但座椅加热、后视镜折叠这种高频刚需就别抠了;续航别光秀数字,把实际油耗、馈电体验、充电效率做成透明表格贴墙上,比广告视频有用;北上广深先把直营店和试驾车铺开,让用户周末逛街就能把动力模式摸透。
毕竟,十万块的家用车,没人愿意为“以后可能会好”买单,他们要的是“今天就能值回票价”。
风云系列不是没机会,奇瑞在插混赛道也算起得早,只是喊声大、动作慢。
市场不会为情怀留灯,用户也不会替厂家补作业。
下次想掀桌子,别只顾着再降两万——先把那两把椅子凑齐,再开口说话,声音才有人肯听。
来源:聪明的精灵8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