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反复低烧、咳嗽,小心结核分枝杆菌“悄然来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14:45 2

摘要:这名5岁患儿三个月前出现反复低烧、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在外院诊断为肺结核,服用抗结核药物两个月后,发现疑似耐药结核,为进一步规范治疗,家属带其来到江西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江西省胸科医院就诊。结核三科副主任医师、负责人李杰接诊了患儿,完善常规检查后,结合患儿疾

近日,江西省胸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结核三科成功为一名5岁疑似耐药结核患儿完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

这名5岁患儿三个月前出现反复低烧、咳嗽,症状持续不缓解,在外院诊断为肺结核,服用抗结核药物两个月后,发现疑似耐药结核,为进一步规范治疗,家属带其来到江西省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江西省胸科医院就诊。结核三科副主任医师、负责人李杰接诊了患儿,完善常规检查后,结合患儿疾病特点,科室团队决定为其开展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查,以明确诊断。

术前,结核三科与内镜介入科、麻醉科展开联合会诊,为患儿量身定制了一套安全、严谨的检查方案。手术由李杰主持,经过医护团队有序的努力,最终顺利完成支气管镜检查,患儿术后平稳返回科室。

术后,送检的肺泡灌洗液提示MTBC(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而结核耐药基因检测未发现耐药基因突变。基于此,医疗团队决定根据临床经验启动经验性抗结核治疗,继续沿用HRZ抗痨方案,密切监测治疗反应,并耐心等待结核杆菌培养结果,以便根据耐药类型为患儿制定更精准的后续治疗方案。

儿童结核病与成人结核病有什么区别?

上腔静脉是人体最粗的静脉之一,专门负责将头颈部、上肢和胸部的血液输送回心脏。一旦这条 “生命干线” 被堵住,血液无法正常流通,就会在上述区域淤积,引发一系列症状,这就是上腔静脉综合征(简称 SVCS)。

儿童因免疫及各器官各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感染结核病菌,其中肺结核仍最为常见,但容易发生全身播散。因此儿童结核病中肺外结核病(淋巴结结核、骨结核、中枢神经结核、肝脏结核等)的比例较高。影像学的表现更多肺门及纵隔的淋巴结肿大,而非肺叶或小气道的病变。此外儿童结核病因免疫功能较弱较成人更容易重症化。

儿童耐药结核如何诊断和治疗?

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标本采集困难、细菌载量低,不利于疾病的确诊及耐药性检测。目前,临床上诊断儿童 MDR-TB 主要依靠接触史、临床表现、治疗反应、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综合评价。但由于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耗时长、阳性率低,并不利于诊断的快速和准确进行,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于低细菌载量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儿童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应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根据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患儿的既往用药史、耐受性、依从性及潜在的药物间相互作用等选用药物。

儿童出现哪些症状需要警惕结核病?

1.原因不明的发热超过2周,大多为间歇性或午后低热,高热并不多见,且伴有夜间盗汗、食欲差、乏力、体重不增或下降、生长缓慢或生长停滞等。

2.持续咳嗽超过2~3周,大多以干咳为主。

3.出现气促、喘息、呛咳、咯血等症状。

4.有胸痛的症状,呈针刺样,在咳嗽和深吸气时加重,主要见于年长儿童。

儿童如何预防结核病?

1.出生后尽快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主要为新生儿,常用皮内注射法进行预防接种。如果因为健康等原因未进行卡介苗接种,可以在4周岁之前完成补种。

2.避免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成人传染源患者并做好感染控制,可减少儿童结核病的发病。

3.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教室、集体宿舍等。

4.当要进入较高危险场所时,比如医院、结核科门诊,建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5.儿童应加强身体锻炼、均衡营养,提高免疫力。

医生提示

在生活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包括孩子以及家庭成员是否有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出现以上肺结核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如果家中已有人确诊为肺结核,应规范治疗,家中密切接触者要尽快筛查并做好防范。

审核专家

本文作者

来源:家庭医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