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通报:沈师大爆发严重水污染,2100人上吐下泻,蓄水池受污染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8 14:21 4

摘要:8月31日,沈阳师范大学刚开学,校医院陆续接诊呕吐腹泻学生。短短一周内,2087名师生出现胃肠炎症状。到9月7日,沈阳市疾控局通报最终确认:学校第三生活区自备井蓄水池遭诺如病毒污染是事件根源。

8月31日,沈阳师范大学刚开学,校医院陆续接诊呕吐腹泻学生。短短一周内,2087名师生出现胃肠炎症状。到9月7日,沈阳市疾控局通报最终确认:学校第三生活区自备井蓄水池遭诺如病毒污染是事件根源。

先聊聊具体的情况,到9月7号为止,累计2087人感染,其中1817人痊愈,270名轻症患者仍在治疗。发病高峰期已过,单日新增病例降至25例。

省市政府与校方紧急开辟医疗绿色通道,组建驻校医疗队分类救治,并将事件定为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那学生具体经历了什么呢?

不断有学生从轻微腹泻发展为脱水送急诊,也不断有整个宿舍四人全部中招,「喷射性腹泻和发烧成为共同症状」。

经过检查,一部分学生的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数值超正常值两倍,诊断为细菌感染。

校医院不断有输液至凌晨的学生,很多都是在不断的“呕吐、窜稀”。

到9月2号初步检测显示,患病学生样本与东生活区管网末端水样均检出诺如病毒阳性,最终锁定污染源为第三生活区自备井蓄水池,该井已被封闭,市政供水接入工程紧急启动,并且调集8台供水车保障生活用水,免费提供桶装水。

诺如病毒如何侵入封闭蓄水池?调查虽未公布具体路径,但学生长期反映的水质问题已揭示管理漏洞。

首先是反应速度不行。

最开始学生投诉晨间开水含铁锈、水色浑浊,假期后水龙头流出黑水需长时间排放才变清。

不过学校也以为是放假久了,水有问题是正常情况,多放水就好了,所以宿管建议静置后使用,没有立马进行整改,直至群体感染暴发才关闭东区供水,说明学校的监测机制是缺位或者迟缓的。

其次是自备井的先天缺陷。

沈阳作为大城市,高校仍依赖自备井供水,反映市政管网覆盖不足的遗留问题。

大家都知道上个世纪城市的自来水网不行,要么是覆盖面不够,要么是供水量不足,所以很多事业单位都会自己打井,在那个年代这是有先进性的,可以很好的缓解供水问题,而且自备井往往都会搭配一个蓄水池,可以做调峰。

以前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类似的自建水塔

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自己搞的基建有时候是跟不上的……如果是全市用水网,那相对的检测是比较及时的,不过自备井问题就比较大,虽然成本低但维护的风险高,比如蓄水池密封不严、消毒缺失、检测项目不全等等。

最后是高校管理的成本优先逻辑。

部分高校为降低运营开支,长期使用老旧自备井,水质检测上可能存在“走走过场”。

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从8月31日校医院开始接诊,到2000多人中招,中间有没有可以提升处理速度的地方呢?

我觉得肯定是有的。

第一是对学生的投诉要重视。

最开始有学生投诉的时候,如果不是只想着息事宁人或者得过且过,那应该很快就触发排查工作的展开,而不是8月31日出事,到9月2号才有个初步报告,错过了防控的黄金窗口期。

从现在网上的信息来看,至少9月2日开始就有学生不断的说窜稀问题,但到9月6日还有新增病例。

第二是后续溯源的效率要提升。

9月2号已经发现是病毒污染了,到9月7日才通报污染源,那中间的事件到底有没有阻断传播链,这就是个大问题。如果学生在9月2号之后还在继续使用被污染的水源,那这事儿我觉得是要严肃追责的。

总归,当学生在社交媒体发出“水脏的不行、水有臭味”的控诉时,若校方多一分重视、少一分侥幸,这场大规模感染本可避免。

高校的本质是育人场所,安全责任重千钧,唯有将师生健康置于成本考量之上,以透明问责取代敷衍塞责,才能让自备井里的诺如病毒不再成为新生的开学第一课。

各位大佬觉得呢?

来源:曹小灵比比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