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汽大众作为在华深耕四十载的老牌劲旅,其近期市场表现喜人,燃油车仍是其绝对的销量主体,而电动化转型速度迅猛,在其稳固的燃油基盘上有序开展。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充斥着“电动优先”甚至“电动唯一”的论调,然而真实的市场需求却呈现更加多元的图景。
上汽大众作为在华深耕四十载的老牌劲旅,其近期市场表现喜人,燃油车仍是其绝对的销量主体,而电动化转型速度迅猛,在其稳固的燃油基盘上有序开展。
这一“油电并行”的战略,既是对市场现实的响应,也是企业基于自身资源优势作出的理性选择。
销量背后的市场真相:燃油车基本盘依然稳固
根据公开销售数据,今年8月,上汽大众终端销量超过了9万辆,环比增长了9%。
其中,燃油车销量占据核心比例:朗逸家族销量2.4万辆以上,显示出A级轿车市场的强大刚需;帕萨特家族销量达1.9万辆,说明在中级车市场中传统燃油产品仍受青睐;途观家族销量1.8万辆,印证了主流SUV市场燃油动力的持续竞争力。
尽管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升,但燃油车仍具备显著的使用便利性优势,上汽大众并未盲目放弃这一庞大市场,反而通过产品焕新与技术升级持续强化燃油车竞争力,随着“Pro家族”的推出,燃油车在智能化体验上,也有了比肩新能源车型的水平。
这种"油电同智"的产品策略,有效提升了传统燃油车的产品竞争力,满足了当下消费者对智能网联功能的需求,为燃油车型注入了新的市场活力。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等方面全面升级,打破了"电动即智能"的固有认知。
动力技术的跨时代应用:从燃油、纯电再到增程
在推进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上汽大众依旧果决老练,与某些新势力车企“烧钱换市场”的不同,显然更看重电动化转型中的稳健性与可持续性。
诚然目前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但上汽大众在动力总成领域的技术积淀成为其应对能源转型的重要筹码。
从旗下ID.系列车型就可见一斑,无论在可靠性、安全性与续航真实性方面,口碑皆良好,王牌选手ID.3更是多次在第三方测试中获得续航达成率冠军,反映出上汽大众做电车,依旧有扎实功底。
而将EA211 EVO等先进燃油发动机应用于增程式电动车型,作为增程器使用。这种做法也优势明显:技术风险低,发动机经过长期市场验证;成本可控,无需重新开发全新动力系统;用户体验更优,成熟动力系统带来更好的NVH与续航稳定性。
这种“降维打击”思路,使得上汽大众在混动与增程市场具备后来居上的潜力。在纯电基础设施尚未完全普及时,混动与增程车型仍是重要的过渡产品,上汽大众在这一领域的布局显示出其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握。
除此之外,上汽奥迪作为上汽大众进军高端市场的重要落子,在产品创新层面承担了探索角色。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的智能驾驶水平,与奥迪 E5 Sportback极具差异化的豪华电动定位,均体现出上汽大众在提升品牌价值与技术水平方面的努力。
写在最后
上汽大众的市场表现与战略选择表明,在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传统车企的真正优势并非来自单点技术突破,而是体系能力与战略定力。
其“油电同进”的策略,是尊重市场实际需求,不盲目追逐热点;是注重技术积累的复用与创新,降低转型风险;是保持多能源路线的灵活性,应对政策与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
在可见的未来,燃油车仍将是上汽大众销量与利润的保障,而电动化转型则将在这一坚实基座上稳步推进。这种理性务实的态度,或许正是大型传统车企在产业变革期能够持续领跑的关键所在。
来源:名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