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2025成都车展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开幕,尽管展示面积仍维持去年22万平方米的历史高位,但结构性变化已肉眼可见。
8月29日,2025成都车展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开幕,尽管展示面积仍维持去年22万平方米的历史高位,但结构性变化已肉眼可见。
跟随车叔的视角,一起看看今年成都车展有哪些变化。
01部分传统豪华品牌暂别自主豪华攻势迅猛
本届成都车展最直观的变化,是包括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玛莎拉蒂等在内的豪华品牌缺席;英菲尼迪、雷克萨斯、莲花跑车、捷尼赛思等二线豪华品牌同样没有参展。
去年这些品牌集中的“豪华馆“,今年已被小米、红旗等品牌取代。
豪华品牌大规模缺席的背后,与其低迷的市场表现有关。当然,也与其战略规划有关。
以雷克萨斯为例,今年6月,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在上海破土动工,首款产品跳过自己擅长的燃油/油电混动,直接锁定新纯电车型。
现代汽车集团旗下豪华品牌捷尼赛思也宣布品牌开启国产化进程,捷尼赛思官方称:要持续在中国长期投入,加大本土研发,推出中国用户喜欢的新车型。
这也体现出,传统豪华品牌目前正处于转型的“阵痛期”。
相较于中国如此庞大的汽车市场,任何一家车企都不愿轻言放弃,暂离车展并不意味着不会再回来。车叔觉得他们更像是“憋大招”,想以全新的面貌及产品,夺回用户的青睐与信任。
相较于部分传统豪华品牌的缺席,自主豪华车型攻势迅猛。
以极氪9X为例,在成都车展公布价格后,短短一小时订单已突破4万台。
这不是偶然的销售现象,而是一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突破的里程碑事件,它标志着观众对于豪华车的定义已经发生改变。
传统的豪华车消费注重品牌历史、血统和社交价值,而现如今的消费者更关注技术领先性、用户体验和文化认同。从外观到内饰,再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国外越来越多的优秀设计师、甚至是团队加入中国企业,这就是最好的印证。
宝马i系列设计主管官宣加入小米汽车
不只是极氪9X,仰望U8L鼎世版以130万元的价格定位全尺寸行政豪华SUV,搭载易四方技术平台和云辇-P系统,展现了比亚迪顶级技术实力。
红旗金葵花国耀作为国事保障用车,搭载自主研发V8TD发动机,代表了中式豪华的设计语言和制造工艺。
江淮与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平均成交价达95万元,搭载华为ADS 4.0智能驾驶系统,展现了科技定义豪华的新路径。
……
这种集体突破正在重构中国豪华车市场格局。
“豪华”或许日后不再由车企定义,而由用户定义,由真实的体验定义。
02自主品牌豪气“包馆”
与外资品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头部品牌正以“包馆”的形式,抢占车展焦点。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比亚迪今年继续在成都车展包下整座9号馆,携比亚迪、方程豹、腾势、仰望五大品牌全阵容亮相;更在展馆外包下大面积实车体验区。
9号馆门口展示了一整面的专利墙,彰显了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乘用车出口规模最大的企业,奇瑞汽车此次独享5号馆,携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等众品牌集体亮相。
奇瑞一改往日“理工男”形象,观众一进馆,主动送上雪糕、饮用水,突出一个“壕气”。
现场还设置了川茶品尝区、车友玩乐互动区,主打汽车与生活结合。据了解,奇瑞日前已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不久将于香港IPO,而成都车展则是其上市前最后一次大规模集中展示的现场。
刚刚升格为一级央企的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则以10号馆为主秀场,携长安启源、深蓝、阿维塔、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全系品牌车型亮相,展现“新央企、新长安“的体量与新意。
另一些头部自主品牌,如吉利、长城、鸿蒙智行等虽没有做到包馆,但也以多品牌、多车型的姿态立足本届成都车展。
03合资车企“奋起反击”
在市占份额被自主品牌不断蚕食,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超过50%的背景下,合资车企纷纷按下加速键,开始奋起反击。
通用别克推出了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其“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支持MPV/SUV/轿车全车型,兼容纯电/插混/增程三种能源形式。
东风汽车整合了风神、奕派、纳米三大自主品牌,成立了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东风奕派科技重新梳理的品牌架构,锐化各子品牌的定位。其中,东风纳米携手华为开发高端智能产品系列,进军中高端市场;风神则将打造为“智慧家享汽车品牌”。
上汽奥迪推出E5 Sportback,则标志着上汽奥迪在电动化领域的深化布局。其战略意义不仅在于填补产品矩阵的电动化空白,更在于展示奥迪对中国市场的技术适配能力——搭载全新AUDI OS系统与高通8295芯片,由豆包大模型赋能的智能助手实现了精准语义识别与深度车控功能,这种“本土化智能生态”的构建,与此前外资品牌依赖海外系统的模式形成差异。
这也是国内市场竞争的一个缩影——在被自主品牌赶超后,合资品牌希望用更中国化的方式夺回市场。
04不装了,“卖车”才是正经事
本届成都车展,车叔最大的感触就是两个字:“务实”,大家明显想通了,相较于花里胡哨的营销,“卖车”才是正经事。
网上都在吐槽今年成都车展的广告牌,只有比亚迪、极狐和理想三块广告牌孤零零挂在展会现场,其实真相是,前两年一块广告牌都没有,今年这三块还是增加了的。
而广告牌也有很大的变化,相较于以往各品牌喜欢宣传全家族车型,今年的广告牌更聚焦于主推的新车,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增加曝光,获得订单。
今年成都车展还有一个较大的变化,那就是各大展台密密麻麻的全是直播卖车的主播。而且很多车企在开展前,已经提前召开了发布会,其目的就是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观众,让他们去体验新车。
无论是车展的主办方、车企、经销商,还是政府给到的消费政策,“专注卖车”成为主旋律。
卖车丢人吗?我觉得不,不仅不丢人,而且是对三方都有好处的事情。
对消费者来说,这里是一站式对比车型的便利窗口,不用跑遍全城4S店,就能把几款心仪的车摸透;对车企来说,这里是触达消费主力的核心渠道,不用搞虚头巴脑的营销,就能直接对接想买车的人;对行业来说,这里是观察区域消费趋势的样本,从成都人买什么车、怎么买车,就能看出市场的风向。
所以我说,2025年的成都车展,不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降温”了,而是回到了它本来该在的位置——退掉了车市增量时代的虚火,露出了存量竞争下的务实内核。
05车展与城市文化高度融合
接下来和大家聊聊本届成都车展宣发风格的变化。
关注的朋友不难发现,从前期的海报视频宣传,到现场的实体展示,本次成都车展都摒弃了以往传统的风格。
就拿车展现场来说,入口处就有一张的巨大的川剧脸谱展示,而馆内随处可见熊猫、杜甫、盖碗茶等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不少观众看到后,会驻足打卡拍照,这使成都车展从传统的交易场所转变为文化体验中心。
观众停留时间延长,参展商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品牌曝光和用户互动机会。
而车展已经成为一个内容生产平台,各个品牌通过文化创意内容,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免费曝光和口碑传播。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区域性车展要想在数字时代保持吸引力,必须深度融入当地文化,打造独特的线下体验。
当车展成为文化秀场,汽车消费也迎来了新的可能。
以上五点就是本次成都车展逛完的总结。
当然,网上不少人看衰成都车展,其实大可不必。无论舆论风向如何,都改变不了成都是“全国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事实。
其背后是强大的消费能力、公平的市场环境以及西南地区巨大的增量空间作为坚实支撑。只要这片土壤仍在孕育增长,成都车展就依然是车企必争、敢拼、且绕不开的地方。
来源:幸福柑桔r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