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军南下征服百越,把越南北部划为“象郡”,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实控越南。但秦朝短命,秦将赵佗趁机在岭南自立为“南越王”,建都广州,地盘包括两广和越南北部。这时候越南人觉得自己是南越国的一部分,但南越国本质上还是汉人政权。
一、秦到汉朝:越南的“中国基因”与第一次反叛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军南下征服百越,把越南北部划为“象郡”,这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实控越南。但秦朝短命,秦将赵佗趁机在岭南自立为“南越王”,建都广州,地盘包括两广和越南北部。这时候越南人觉得自己是南越国的一部分,但南越国本质上还是汉人政权。
汉武帝时直接灭了南越国,越南正式成为汉朝领土。汉朝在这里推广汉字、儒家思想,越南上层开始学文言文,连起义领袖都用中文写檄文。比如东汉初年,越南姐妹花征侧、征贰起义,口号是“反抗汉朝暴政”,结果被大将马援镇压。马援立的铜柱上写着“铜柱折,交趾灭”,吓得越南人一千多年不敢碰。
越南视角:现在越南教科书把二征姐妹捧为“民族英雄”,但当时她们用的武器、战术全是汉朝的,连造反理由都是“汉官欺负本地人”——说白了就是地方官没处理好民族矛盾。
二、三国到唐朝:一边学中国,一边搞独立
三国时期,东吴把两广和越南分家管理,越南开始叫“交州”。到了唐朝,设“安南都护府”,派节度使管越南,结果越南本地豪族势力越来越强。唐朝一衰落,越南人立刻闹独立,比如女豪杰赵妪带着大象军起义,被东吴剿灭,但“京族本土化”的种子已经埋下。
中国的操作:唐朝大将高骈曾收复越南北部,但晚唐自顾不暇,越南人趁机搞武装割据。等五代十国中原大乱时,越南豪族吴权在白藤江用木桩战术大败南汉军队,939年自立为王,这是越南第一次实质独立。
三、宋朝到元朝:当藩属国还要抢地盘
北宋刚统一就想去收拾越南,结果水陆两军都被越南黎朝打趴下。宋太宗气得跳脚,但最后只能封黎桓当“交趾郡王”——表面上越南是宋朝小弟,实际上完全自治。没想到越南胆子肥了,1075年居然主动北伐,攻占广西三城,屠了7万百姓,最后被宋军反推回去,双方握手言和。
越南的野心:越南这时候疯狂给自己“编家谱”,硬说先秦时期的“文郎国”统治过两广,还把南越国认作自家“赵朝”,甚至偷偷摸摸蚕食广西土地。宋朝为了维稳,干脆把广源州(今越南高平)割给越南,结果越南人更觉得自己“收复故土有理”。
四、明朝:最后一次直接统治
明朝永乐帝趁越南内乱,派30万大军灭了胡朝,设“交趾布政司”,想把越南变回中国省份。结果越南人反抗不断,明朝花了20年没搞定,最后被黎利起义军打跑。明朝撤军时还嘴硬:“不是打不过,是你们太穷,管着费钱!”
矛盾心态:越南人一边用明朝的官制、科举,一边在史书里骂明朝是“侵略者”。后来阮朝找清朝要国号,嘉庆帝把“南越”改成“越南”,意思是“南边的越人”——既承认独立,又暗示别想碰两广
五、古代:越南的“中国认同”与矛盾
越南在古代长期自视为“中国南朝”,甚至认为自己是中华文明的正统继承者。比如北宋时期,越南丁朝被宋朝封为“交趾郡王”,但越南人内心却觉得这是“中国南北分治”,就像三国时期的吴国一样,大家同属一个文明圈。
这种心态在文化上更明显:越南古代用汉字、学儒家、考科举,连语言都叫“汉越语”,上层社会甚至会说一口“文言文”。但到了近代,越南为了强调独立性,硬是把这段历史定义为“北属时期”,把秦始皇南征说成“侵略”,唐朝文化传播变成“殖民”。
中国的视角:古代中国始终将越南视为郡县或藩属,比如汉武帝设交趾郡,明成祖时期短暂收回越南,但最终因治理成本放弃,默认其独立。
六、近代:“同志加兄弟”到“农夫与蛇”
1950年代,中国在自身一穷二白时,硬是勒紧裤腰带给越南送去200亿美元援助,包括15万支枪、3亿发子弹,甚至帮修公路、建工厂。当时越南教科书还写中国是“革命战友”,但1975年越南统一后画风突变。
越南教科书开始淡化中国援助,反而强调“独立自主”,甚至把中国抗美援越说成“为了自身利益”。更离谱的是,1978年越南大规模排华,20万华人被抢光家产、棍棒驱赶,还有人被勒索12两黄金才能活命。
中国的反应: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解放军打进越南后发现,越军用的子弹、吃的大米全是中国援助的,米袋上还印着“人民公社好”。战士们气得直接砸锅:“喂不熟的白眼狼!”
七、现代战争:越南的“嘴硬式”宣传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用28天攻下越北重镇,但越南至今不认输。他们的教科书里,解放军是“侵略者”,越军则是“用竹签陷阱对抗钢铁洪流”的英雄。
越南还发明了一套“双重自卫”理论,声称同时抵抗“北方的中国”和“西方的美国”,甚至吹嘘“1个越南兵能打30个中国兵”。但实际上,中国撤军是战略决策,而越南战后紧急动员全国男性,连妇女都拉上战场,经济几乎崩溃。
中国的态度:邓小平曾说:“教训一下越南,对国际反霸有意义。”中国打完就撤,但越南硬撑十年“两山轮战”,错过了改革开放黄金期。
八、当代:一边骂中国,一边抱大腿
如今越南教科书依然把中越战争描述为“反抗北方霸权”,但现实却很诚实——2022年中越贸易额2349亿美元,中国连续18年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
越南年轻人受官方教育影响,58%认为中国是“侵略者”,但也有33%开始反思黎笋政府的错误政策。更讽刺的是,越南街头随处可见中国电视剧,年轻人追华流明星,连“修真小说”都从中国进口。
中国的策略:中国选择“搁置争议”,比如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对话,同时通过经贸捆绑越南。用网友的话说:“你骂归骂,钱照样赚。”
九、结语: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复杂心态
越南人对中国的态度,就像那句越南教授的名言:“中国是老师、朋友,也是敌人”。他们无法否认中华文化的影响(比如春节、十二生肖),却又在教科书里拼命“去中国化”;一边用中国资金搞基建,一边在南海搞小动作。
但历史的车轮从不回头——当越南年轻人用着小米手机、看着《甄嬛传》时,所谓的“反华叙事”早已被现实冲淡。或许正如一位越南网友的自嘲:“我们骂中国,是因为我们太像中国。
来源:狩猎者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