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北塔山牧场的马铃薯产业项目,到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技术的全疆推广,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设施农业研究室主任周进用一项项创新成果,书写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从北塔山牧场的马铃薯产业项目,到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技术的全疆推广,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设施农业研究室主任周进用一项项创新成果,书写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让马铃薯成为牧民增收的“金豆子”
2017年,北塔山牧场被确定为科技扶贫重点区域。面对牧场气温低、干旱、蔬菜种植难的问题,周进带领团队深入调研,提出发展有机马铃薯与设施蔬菜产业的方案。
“我们结合北塔山牧场的气候特点选择了两种适宜种植的作物,申请了‘兵团十件实事’科技专项项目资金,解决了种薯、菜种及生产所需的农机设备与物资问题。”周进说。
为保障技术落地,周进长期驻场,从土壤改良到播种密度、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控等,手把手指导牧民科学种植。
当年,600亩马铃薯示范田顺利播种出苗,16座温室蔬菜栽苗成活,最终实现马铃薯亩产3000公斤,温室茄子、辣椒、西红柿等亩产5000公斤-8000公斤的好成绩,带动200余户牧民户均增收1.2万元,助推牧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攻克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难题
2022年,周进团队迎来更大挑战——研发“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蔬菜栽培技术”。
传统温室冬季依赖燃煤加温,成本高、污染重。周进团队联合新疆绿丰农业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温室结构改造入手,创新并应用8层保温棉被、高效转光保温膜、提升墙体保温蓄热、加强温室密封处理、智能环境调控等核心技术,成功将冬季棚温度稳定在12℃-30℃。单座温室节省燃煤成本1.4万元、人工费6000元,番茄、辣椒、羊角蜜等反季果蔬每棚产值达9万余元。
周进说:“通过这项技术的应用,冬季只需利用太阳光照就能满足果菜生长所需,降低了种植成本。”
如今,这项技术已推广到兵团10个示范点、改造温棚138座,成为兵团及新疆设施农业创新的典型案例,累计带动新增产值3.2亿元,创造经济效益约1.7亿元。
构建“研-产-推”一体化模式
周进深知科研成果的价值在于转化。他主导建立“科研成果+示范点+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农户”的示范推广体系,通过现场会、技术培训等方式,将实验室成果推向田间地头。
2024年,他组织设施农业技术培训会、现场会、线上线下技术指导等,累计培训农户1500多人(次),发放技术手册2000余份。
五家渠沙山湖生态农业合作社技术员李涛说:“在周主任团队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的大棚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得到推广运用,高峰期日采摘产值达1万多元。”
打造农业科技“尖兵连”
周进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与团队协作。起初,他的团队只有4名跨学科成员,通过以老带新、以研促学,打造出一支专业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队伍,成员已发展至7人。
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设施农业研究室科研人员门雪杰说:“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周主任都亲自带着我们干。现在我也在带新人,我要像周主任一样,把专业知识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传递给团队的新人。”
初心如磐,步履不停。三十年坚守农业科研一线,周进用满腔热忱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这位“科技达人”正带领团队向更高目标迈进,让更多科技成果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周进说:“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会给老百姓带来很高收益。 我想通过自身与团队的努力,给设施农业注入更多动力,让科技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注明来源 违者必究
全媒体记者:晁嘉晨
编 辑:杨思琦
一 审:张新慧
二 审:孔德华
终 审:张 莉
投稿邮箱:2172413502@qq.com
来源:端庄海洋V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