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花吐蕊,草木蔓发。3月29日,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圆满落幕。大会共举办41场论坛、研讨、交流活动,27场发布、签约和产业推介活动,近500位嘉宾进行分享与交流。
春花吐蕊,草木蔓发。3月29日,以“极视听·强赋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圆满落幕。大会共举办41场论坛、研讨、交流活动,27场发布、签约和产业推介活动,近500位嘉宾进行分享与交流。
当成都造“哪吒”以153亿元票房刷新全球动画电影纪录、微短剧《家里家外》上线三天播放量破10亿,当西部首个XR虚拟摄影棚在蓉城拔地而起——成都网络视听产业正以1700亿元总规模,书写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成都样本”,让世界见证成都这一持续领跑姿态,令人动“蓉”。
这是产业生态的破局密码。当产业竞争从企业单打独斗升维至生态体系博弈,成都以“链主牵引+平台赋能”重塑规则:成都产业园已集聚影视文化企业620家,形成“1+16+N”数字影棚群落,覆盖从剧本创作、拍摄制作到衍生开发的完整产业链。《哪吒2》的诞生便是最佳注脚——可可豆动画(创意)、墨境天合(特效)、星阅辰石(IP运营)在方圆3公里内完成协同,物理半径压缩无疑带来最佳效率提升。2024年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24.7%,超全国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凸显“链主+生态”模式的有效性。
这是传统IP的现代表达。在AI技术狂飙突进的当下,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展现出独特定力。李子柒用4K镜头复刻郫县豆瓣制作工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带动宽窄巷子场景消费,验证了“数字烟火气”的商业转化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底层方法论——《蜀韵新声》用电子乐重构川剧唱腔,三星堆黄金面具在AR中“苏醒”,这些现象级作品背后是“文化解码-技术编码-场景重构”的标准化流程,源于成都对“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深刻认知,正将巴蜀文明转化为全球消费的超级符号。
这是未来赛道的提前卡位。面对生成式AI、元宇宙等技术变革,成都以“应用倒逼创新”抢占先机。超高清视音频实验室、华为昇腾中心等落地,推动行业三大跃升:AIGC降本达40%、VR/AR终端全球年增63%、微短剧市场规模突破500亿。2025网络视听大会发布的128条产业机会清单中,99条聚焦技术研发、元宇宙社交等技术研发,与《成都市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形成战略协同。当下,通过“需求牵引+政策供给”模式,成都正成为新技术商业化的重要试验场。
十二载根系深扎,新芽刺破时代天幕。当电竞选手在杜甫草堂举办虚拟诗会,当AI主播用四川方言解说蓉城赛事,这座城市正将网络视听转化为数字文明时代的新风景,给出定义中国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都新范式。
来源:李哥说山水